APP下载

探究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

2021-01-02孙益婷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课外阅读课文

孙益婷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慈溪实验学校 浙江宁波 315318)

要想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起来,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要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将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放在相同的教学位置,这样才能使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由于年龄原因,小学阶段的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阅读素养,而通过课外阅读恰恰可以弥补课内阅读的局限性,从而丰富课堂阅读教学内容,还能增加学生的阅读经验和知识储备。作为一名新时期下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这样才能找准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从而使课内外阅读衔接更加顺畅、自然、高效。

一、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现状

(一)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重视度不高

由于受我国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潜意识里认为只要将教材中的知识学好就能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这就导致很多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并不注重课外阅读,从而难以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的阅读技巧。而对于考试和练习册中的一些阅读题目,很多教师也只是采取订正答案的方式来讲解阅读题目,在这样的氛围下难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升,更不会积极阅读课外书籍,甚至很多教师本身就对阅读不感兴趣,也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这也使学生在阅读时草草了事。

(二)阅读氛围差

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多以概括文章中心主旨和理解文章内容为主,并没有认识到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的重要性。在课余时间,学生多是跑到操场上玩闹,在教室中安静读书的学生少之又少,严重阻碍了书香校园的建设。还有的学生家长本身文化水平就比较低,甚至有的家长文化程度只有初中水平,这也使他们认为孩子能够按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作业即可,没有认识到多读书的重要性,甚至有的家长会认为阅读课外书籍是“不务正业”,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用来做题,从而提升学习成绩[1]。

(三)学生阅读速度慢,无法建立知识体系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不具备良好的阅读基础,对文字的敏感程度不高。读完一篇文章之后,不能精准地找到文章的中心思想,读书犹如囫囵吞枣,难以将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即使出现相似的题目,学生也很难想起来,更是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进行阅读的时候都是随机作答,无法掌握其中的相应技巧。另外,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速度不快,这也使他们很难在规定时间内读完,由于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差,写作水平自然也很难得到有效提升。

二、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的策略

(一)在内容联结中寻找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点

阅读理解和体会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核心内容,而阅读内容的相似性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本内容,对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完全可以借此加深学生阅读的印象,从而精准把握课内外阅读的衔接点,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知识[2]。比如,教学《姓氏歌》这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名著引入课堂,这些内容非常押韵,读的时候也是朗朗上口,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这样的方式将课内外阅读有机融合到一起,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如,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会介绍曹冲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了自己的聪明伶俐,曹操非常喜爱他。讲到曹冲的时候自然就讲解到曹操的故事,讲到曹操则又要讲到三国的故事,那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自然也就引出来了,这样的方式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另外,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下的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构建丰富有趣的情境,从而使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更好地感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到一起,还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带着饱满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活动之中。

(二)在阅读方法联结中寻找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点

阅读方法培养是说我们在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根据文本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从而使学生在阅读中深度理解文本内容。比如,教学《乌鸦喝水》这篇课文时,学生在学完这篇课文之后会明白乌鸦口渴了想喝水而喝不到时,通过自己的智慧解决了问题。这样的故事是用乌鸦来代指人,将乌鸦的遭遇代指人的遭遇,乌鸦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实际生活中遇到困难不要退缩,而是要积极思考,用自己的智慧解决问题战胜困难。这种通过动物来指人的写作手法非常符合当前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发展。所以,学生非常喜欢这篇课文。这篇课文摘取于《伊索寓言》,在讲完这篇课文之后,教师便可以为学生推荐更多以动物喻人的故事,而这些故事很多学生都看过或听过,如《龟兔赛跑》《农夫与蛇》《狐狸和葡萄》等,这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一些故事。这些故事非常符合学生当前的阅读水平,在学生阅读之后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从而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兴趣。如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演绎这些故事,在演绎时可以摘取自己所喜欢的内容,从而为大家展开丰富多彩的阅读画卷[3]。

(三)以学生的课内外阅读交流实践为联结寻找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实践能为学生提供更多阅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从而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小学生的阅读其实就是一种不断深化阅读内容的过程。但小学生的年龄并不大,他们的认知非常有限,所以在理解内容的时候也会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在阅读一些内容比较深的文章时,学生很难深入理解,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借助阅读交流体验实践活动,帮助他们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比如,教学《丑小鸭》这篇课文的时候,阅读后,学生都表示对丑小鸭的遭遇非常同情,但也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如丑小鸭明明是一只天鹅,那他怎么会在小鸭子的身边?为什么鸭妈妈也会嫌弃自己孩子的丑?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能对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二次加工,这样的活动能无形地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无限空间,从而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此外,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遇到很多不合理的内容及故事情节,如《白雪公主》故事中的魔镜,还有《灰姑娘》的水晶鞋等,这些故事情节十分离奇,在交流中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想象力[4]。

三、结束语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从教者来说,我们应该认识到课内外阅读衔接的重要性,并积极研究和创新,从而将课内外阅读有效衔接到一起,以此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教学广度,两者相互促进、和谐发展,在这样的氛围下不但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堂所学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课外阅读课文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关于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游戏化的思考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重视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背课文的小偷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