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前后英语分层与非分层教学的实施与成果比较
——以南通中专19XX网络技术班为例

2021-01-02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音标分层教学内容

袁 娟

(江苏省南通中等专业学校 江苏南通 226000)

早在2000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现代教育中,“因材施教”也一直是热点话题。

由于职校生是初中升入,入校时大部分学生英语成绩低下,英语学习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英语兴趣不浓厚,或毫无兴趣,甚至排斥。部分学生难以适应职校阶段的英语学习,有些还产生了惧怕学习英语的心理[1]。

为了改变这个现状,我校于2019年9月开学初,在19级中职班中实施英语和数学的分层教学。将19级中职全体学生按中考的英语和数学成绩排名,分编成攀登(优等)、导学(中等),引桥(基础)三个层次进行分班授课。我有幸担任两个引桥班的英语教学工作。

一学期以后,2020年一月的寒假,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原本2020年2月10日开始的新学期,一直推迟到4月7日。为了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分层教学暂停。原来的攀登、引桥和导学班都解散,回原班上课,即又回到了学生水平参差不齐的混合上课状态。我担任教学任务的19XX网络技术班,有本来引桥班的15名学生。开学一个多月来,我想以19XX网络技术班为例,就英语分层和非分层教学的实施和成果作个比较,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疫情前分层情况

疫情前,19XX网络技术班有15名学生属于引桥班。他们的英语中考成绩都在50分以下(满分150分),最低分为2分。刚开始上课时,因为不清楚他们的具体情况,课堂教学情况很不理想。讲着讲着,大部分学生就趴在桌上睡觉了。一节课45分钟,每节课都应该有收获,这是我的宗旨,也是对学生提的要求。经过仔细思考,我觉得教师方面应该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教学内容;二是教学方法。学生方面应该注意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教学内容

这帮孩子英语基础薄弱,如果按照课本知识正常教学,就像平地砌楼,没有地基肯定不行。所以要对课本知识进行整合,从基础教起。此外,应该教给他们实用的生活英语。因为他们以后不会去参加什么高深的英语等级考试,生活英语在他们以后的生活中是用得上的,应该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第一步从整合教学内容着手。

江苏教育出版社和凤凰职教联合出版的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英语》(第一册)每个单元都分为四个部分:听力与口语;阅读和写作;语言运用;实用技能。第三部分语言运用又包括两个部分:音标和语法。现代英语提倡自然拼读,而自然拼读要以认识音标为基础。初中英语教学没有系统地讲述音标,没有讲授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这也是这帮孩子不能准确记忆的原因。虽然现代英语教学不提倡一味的讲授语法,但我觉得,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不讲简单的语法,如句子成分,句子一复杂,学生就无法理解了。所以,每个单元的语言运用部分是我必讲的内容。其次,学生上课开小差、睡觉的本质是对该课程不感兴趣。每个单元的“Warm-up”(热身练习)部分其实是很贴近生活的,我就把这部分的内容取出来,做些拓展教给大家,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第一册第二单元“A Different School”的Warm-up部分,讲的是校园建筑的名称:training centre, classroom building, dining hall, computer lab, teachers’office, dorm等,我耐心地反复讲解,音节的发音,单词的拼读(和已经讲过的音标结合起来讲,达到反复复习音标的目的),等等。并反复领读,督促学生模仿记忆。然后,我从校园的路标上拍了一张平面图,做成PPT,每幢建筑都做了标记,叫学生反复说出它们的名称。这样把建筑名称的英语表达方式运用到生活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果也有了改善。到这部分内容结束的时候,所有学生都能说出校园内建筑的名称了[2]。

(二)教学方法

上一段中多次提到“反复”这个词,反复讲解、反复说出、反复领读,此外,还反复提醒、反复督促。为什么要“反复”?因为这群孩子是一群注意力容易分散的孩子。平时上课,他们中的大部分会思想游离、东摸西摸、偷看小说,甚至还会啃咬指甲。45分钟之内,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可能不足15分钟。如果正常教学,知识点一提而过,他们还是什么也学不到。所以“反复教”很重要。例如,第二单元里的教学楼一词classroom building是一个特别实用的单词,因为我们天天在教学楼里上课。我先带大家复习了classroom和building,叫学生逐个朗读(提问的覆盖率必须是100%,这样才能让他们集中注意力),不对的及时纠正。然后再练习这个词组,也是一个个说,直到每个学生都读对。再利用PPT里的平面图,利用教学楼的位置,反复练,最终所有学生都掌握了这个词组。而且,一节课里,每个学生都有事干,不给他们开小差的机会,个个都有收获。

另一个常用的方法就是“互助法”。给引桥班上了几次课后,我发现,虽然同处于一个引桥班,但学生的英语水平还是有差异的。于是,我给他们一一配了搭档。先按水平分成A、B、C三等,然后按照AC、BC、BB(或AB)来搭配,形成互助组。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有些学生没学会,但好面子,不肯问老师。但同学之间不存在这个问题,他们会放开讨论。两者中强点的那方认为自己比对方强,自信油然而生,就很乐意教。另一个好处是,下课后,无法问老师的时候,他们可以继续互助,将课堂学习延续到课外[3]。

运用以上教学方法,教授特定的教学内容,一学期下来,引桥班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再以19XX网络技术班的15名学生为例,在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10名同学考试及格,占了67%。80分以上有4人,占了及格人数的40%,其中最高分为93。不及格的学生中没有极低分40以下的。虽然考试成绩还不太理想,但总算没有浪费时间。试想一下,如果混班上课,这被忽略的一群,再加上难度加大的卷子,估计没人能及格。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怎么能建立起来?

二、疫情后非分层情况

2020年4月的新学期,因为疫情分层教学取消,混合教学又开始了。

19XX网络技术班共有40名学生,分层教学期间有13名属于攀登班,12名属于导学班,15名属于引桥班。如果我们把中间层导学看作正常水平的话,那么攀登班的教学内容就需要扩展,而引桥班就需要压缩提取。

原班上课就意味着需要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把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知识一一讲授。只讲这部分内容攀登班的孩子势必会吃不饱,多余的时间就在无聊中度过。而引桥班的孩子又会听不懂,东摸摸西摸摸,走走神,睡睡觉……一课下来,一无所获。课堂教学秩序混乱,老师极难管理。

现在开学已近两个月,为了就这阶段的学习情况做个了解,我组织了一次测验,内容是《英语》第二册Unit1-4的内容。因为全班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试卷出得偏容易。大部分考查书本内容,只有15%的能力题。考试结果仍以引桥班学生为例:15个学生中,只有两个孩子及格,分数分别是62和63,及格率只占了13%。23个孩子不及格,不及格率超过90%,最低分为10分。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疫情前后课堂上课情况和考试结果的比较,笔者认为,分层教学的效果要好于非分层教学。

猜你喜欢

音标分层教学内容
综合利用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单元复习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重视音标教学打好英语基础
魔力音标
自然拼读法与音标教学共同促进大学生英语词汇量的增加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