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路径探究

2021-01-02李鹏宇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桂北红色思政

李鹏宇 孙 巍

(桂林理工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6)

做好实践教学工作,有助于全面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理论认知水平。桂北红色资源作为广西红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同时也是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深入挖掘桂北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坚定不移的共产主义信仰、乐观的革命斗争精神以及高尚的为民为国情怀等,对丰富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说服力和理论阐释力、提高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具有重要作用。

一、桂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开展“四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要形式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做好对人民群众在党史、新中国史以及改革开放史等方面的教育,提升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情怀。桂北红色资源丰富,既有新圩阻击战陈列馆等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又有军爱民、民拥军的感人事例等精神形态的红色资源。不同红色遗址和不同红色文物中都包含着无数革命先辈坚不可摧的共产主义信仰、政治信念、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开展高校“四史”教育生动翔实的历史素材。

(二)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环节

桂北红色资源能够优化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环节,全面推进课程教学工作的创新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采用现场教学的方式,使实践课程更具吸引力,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与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度结合,为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提供良好的条件;学生可以开展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深刻感受红色资源的革命精神内涵。

(三)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补充

桂北红色资源中涉及“红色精神”“红色文化”等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桂北红色资源元素,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桂北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前仆后继、英勇牺牲的精神是开展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钢铁之师”“绝命后卫”的悲壮34 师,师长陈树湘“断肠取义”都彰显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对培养当今大学生群体的爱国情怀具有很好的激励效果。此外,桂北红色资源还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为革命胜利而流血、为自由民主而牺牲、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伟大信念,高校加大红色资源利用力度,能够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传承红色文化,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二、桂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基本现状

(一)桂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利用率不高

当下,利用红色资源开展实践教育的情况没有形成正态分布,存在投入多利用比例小的情况,没有很好地归纳、整理、提炼红色资源,教育缺乏明确的针对性。在利用桂北红色资源进行思政课实践教学时还存在教师对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了解少、关注面较小、没有规范的教育引导、缺乏准确精彩的讲解、教育方法不够灵活等问题,从而使学生对桂北红色资源缺乏深入了解,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桂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相对单一

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很难花费更多时间归纳、整理、提炼红色资源的时代内涵,也就无法制订出科学健全的教育教学方案。目前,桂北红色资源元素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主要表现为参观学习,融入形式单一乏味,未能有效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开展互动式、情感式、体验式教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

(三)桂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覆盖面较窄

当前,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虽一定程度地融入了本地特色红色资源,但从参与主体范围来看,以学生党员为主,而没有真正覆盖所有学生群体。而且,在活动的效果上,将参观留痕作为重点,忽视了文化资源的精神内涵,缺少及时的反馈,导致效果不理想。

三、桂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路径

(一)深入挖掘桂北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推进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建设

教育部发布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桂北红色资源为广西高校思政课开展实践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学生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将会加深对思政课相关教学内容的理解,将理论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实现对理论的认同和精神上的升华。而将桂北红色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桂北红色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归纳、整理、提炼桂北红色资源,在充分收集整理历史故事、研究成果资料及其革命意义的基础上,通过重走行军路线、走访红军战士、联系当地党史办、查阅各地县志史料等方式,配合必要的影像资料,重新整理、重新认识,梳理其精神内涵与时代意义,提出主要价值引导趋向,并编写翔实的教学资料,辅助教学方案制订,以此不断提升思政课实践教学水平。

(二)开展红色体验教学,增强高校思政课的课程魅力

红色体验能够丰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手段,教师可采用“现场式”“情感式”“体验式”等实践教学方式,使实践教学富有针对性、增强体验性、注重参与性,让每名大学生深入学习和领悟桂北红色资源的精神内核。例如:以参观革命遗址、听英烈故事、呼喊英烈名字、烈士公墓前宣誓、重走长征路等形式,触动大学生的情感,引发他们的共鸣,使其从红色文化中汲取营养夯实思想基础。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群体承担红色故事讲解工作,并且利用寒暑假机会,带领学生深入桂北红色资源区,开展多形式的实践,在实践中增强他们对红色文化的感知力。

(三)建设红色教育基地,构建实践育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思政课实践教学中,一方面,应借助基地化建设模式,深度打磨,推进桂北红色资源教育基地深入向前发展,彰显不同资源的主题特色,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另一方面,应处理协调好课程教学与红色资源间的联系,带领学生做好调研工作,将红色文化理论研究成果向教学内容转化,编写特色教材,服务于思政课理论教学,建立“课堂-现场”的实践育人体系。此外,要积极吸收桂北当地的党史专家、地方官员等成为思政课兼职教师,发挥他们熟悉历史的优势,增强广大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热情。

(四)强化“互联网+红色教育”思维,建设网络思政课新品牌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学生提供学习便利的同时也深深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与价值观,给高校开展思政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背景下,高校应秉持“互联网+红色教育”思维,利用新媒体具有的传播速度快、使用率高的优势,搭建红色教育“微平台”,实现桂北红色资源形象化,可以借助文学艺术形式将其外化为生动有趣的文化产品,真正走近大学生的生活;还可以将历史故事、英模事迹、战例战将等,采用微课、动漫、短视频等表现形式进行推广传播,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性,让大学生在看视频的过程中体会到红色资源的魅力。同时,可以组建思政课程“微信群”,让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体会,实现红色资源的“指尖学习”。

猜你喜欢

桂北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廖煜玲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思政课“需求侧”
从桂北地区石器遗址文物挖掘初探史前人类生活状况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桂北传统村落旅游规划设计研究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