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021-01-02何仙文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交流心理

何仙文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扶绥县龙头乡中心小学 广西崇左 532100)

在当下这个时代,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成为了许多教育工作者非常头疼的事情。许多学生由于课业的压力、周边人的忽视等原因,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心理问题,如遇到问题不会求助长辈、不喜欢与人交流。小学生是一个脆弱且易受伤的群体,在生活学习中如果没有受到好的引导与关爱,受到的伤害可能会持续很多年之久[1]。

一、进行正确的引导

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时,经常会开展班会之类的活动,老师应在这类活动中进行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小学时期虽然是一个很单纯天真的阶段,但是也不乏校园暴力之类的事件发生。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期间应当强硬地告诫学生不能有这样的错误行为,不能欺负其他同学,学生之间应当相互体谅、相互包容,因为校园暴力对学生的影响既负面又深远。并且,应当对学生进行相关的安全教育,当学生对他人的接触感到不舒服时要知道拒绝,并在之后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

例如,老师可以找一些在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短片视频让大家一起看,并在观看之后讲讲自己的感受,让学生通过视频产生共鸣,知道什么不可为不能为,知道在遇到问题时怎么寻求帮助。老师在进行安全教育时,也可以用适当的方式告诉学生什么是不适的身体接触,应当如何拒绝这种接触,并积极地告知老师和家长。

二、加强师生间的交流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总是让许多学生不敢交流,害怕向前一步,这样的情况是不行的。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容易造成老师无法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就无法适时为学生排忧解难,这就进一步造成了学生封闭自我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容易自己一个人放大问题,从而胡思乱想造成心理问题。并且,在学生进行倾吐时,老师应当有耐心且放低姿态,不能因为自己是老师就摆出过来人的架子,轻视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无法得到缓解反而没有安全感,从而不愿意再与老师交流。所以,老师应当懂得如何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信任自己,愿意倾吐自己的烦心事,并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与关注,愿意听取老师给出的解决建议[2]。

例如,在学生找老师交流时,老师带学生去一个相对放松的场所,如操场的角落,用一个朋友的姿态与学生交流。在学生说出自己的问题时,老师应当慢慢引导学生讲出自己的目的与思考,在认真听取学生的问题后,老师应当适时地进行鼓励。接下来,老师可以用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剖析。这样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到老师对自己问题的重视,不因为自己的年龄轻视自己。这种行为可以帮助学生有一种和朋友聊天的感觉,并且能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从而愿意听取老师的建议。当学生愿意与老师交流时,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已经迈出了很大的一步。

三、重视学生的反常情况

学生与老师的相处,不能仅靠学生的主动迈步,更需要老师的积极主动。学生愿意与老师交流非常重要,老师细心主动地发现学生的问题也是很重要的。有的学生可能愿意与老师交流,但还是害怕交流,或者觉得问题难以说出口。这时就需要老师主动发现并主动接触学生,并进行相关的交流问询。小学时段的学生还处于情绪很外露的阶段,当某个学生出现了心理问题时,老师在进行细心观察后也能看出很多反常情况。老师不能忽视这些反常情况,要主动问学生遇到了什么事,需不需要老师提供帮助。在学生仍不愿透露时也应当有耐心,悄悄地从其他途径关注学生的情况[3]。

例如,老师观察到学生的反常情况,如某个非常开朗的学生突然变得沉默、某个喜欢交朋友的学生突然变成独自一人等,老师要先在这个学生的周边了解情况。而后可以在放学期间陪同学生回家,在这个时间段与学生进行交流。或者与学生家长进行适当的联系询问,同时让学生家长不动声色地观察学生的情况并与老师进行交流。找出问题后再与学生进行交流,并为学生提供需要的帮助。

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我们应当重视的问题,也是老师不能推卸的责任。老师应当通过不同的方式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确保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并且,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小时候的伤害有时候会伴随孩子一生,老师在这时更应当充当一个保护者,保护学生不会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交流心理
如此交流,太暖!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心理小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