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朵“小花”入“乐园”
——解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021-01-02陶承林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私塾百草园

陶承林

(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委党校 安徽马鞍山 243131)

一、文本主题的确立

出自《朝花夕拾》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的极好写照,人们对这篇文章的主题历来都有争议,有人从鲁迅的深刻思想内涵出发,认为这篇文章有反封建的思想在里面,批判了当时社会对儿童的摧残,我认为这种说法过于勉强。对于《朝花夕拾》全集的写作缘起和本意,鲁迅有过明确的说明。他在《朝花夕拾·小引》中说道,这本散文集是在北京至厦门这段时间写的,在广州编订。其时正是鲁迅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鲁迅只能借回忆旧时的美好的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楼上写的,当时他“是被学者们挤出了集团之后”,只好借这样一朵儿时的“小花”,来排遣寂寞,这是一。第二,《小引》还说明,原来集名是《旧事重提》,编订时,“我还替它改了一个名称:《朝花夕拾》”。这一改动,是为了更符合这组散文的内容实际。因为,在苦闷失望中的鲁迅,当时常常回忆起儿时的故乡的瓜果。应该说,贯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的,是甜美的欢乐的回忆,是一颗天真调皮的童心,这就是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之所在。依照某种主观需要,凡持革命的文艺家的作品都必带“火药味”的偏见,凭空地把它附会为批判封建教育,把它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作为对照割裂开来,不仅破坏了这篇作品整体的和谐统一,也破坏了它的诗意。因此,《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思想应该是: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的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二、寻找一个视角

纵观全文,我认为鲁迅写此文并非站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个人的认知层面上来写作的,他是站在一个孩子的视角上,用一个孩子的心来感知童年的趣味,他并没想刻意批判什么,而是想回归到充满稚气的童年,就那样感知简单的美好。当一个思想者沉浸在童年生活的回忆中时,他感受到的该是那饱含稚气的童真。那长着一些野草的园子,那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长吟的蝉,伏在菜花上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等等,所有的景致在一个孩子的眼里都是那么的充满趣味。鲁迅正是用了一个孩子的眼光来描述这一切,用一个孩子的内心来感知这一切的,所以这里是孩子的世界,而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他根本不会去考虑是在怎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中,根本不去考虑社会对自己是否公正,也不去考虑自己的天性是否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对于孩子来说,有快乐就足够了。所以在文中鲁迅才花费重墨来写园中的乐趣。试想,一个大人会对“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的蜈蚣感兴趣吗?大人会为了成仙牵连不断地拔起何首乌根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吗”?大人会对美女蛇的故事感兴趣吗?又有几个大人会在冬天支起竹筛来捉鸟呢?只有孩子才会这样做,也只有孩子才对这些感兴趣。这就是鲁迅写此文的视角,是鲁迅眼里的童真,是鲁迅扔掉忧患意识、扔掉深刻的思想回到孩子世界的写照。

三、人性的解放与童真的回归

鲁迅在散文中写道,三味书屋“没有孔子的牌位”。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的封建私塾,主持私塾的寿镜吾先生是封建社会的旧式知识分子。在当时历史条件下,三味书屋的入学礼仪、课堂常规、教材教法,都必然受到封建教育制度的制约。私塾生活在许多方面束缚儿童身心的发展,此乃历史局限性,而非人力之过。散文对私塾生活的如实描绘,反映了作者尊重事物本来面目的科学态度。对在封建教育制度下执教的人,我们应取具体分析的态度,要充分注意到先生本人的特点,而不应该简单地把他们和封建教育制度等同起来。在旧中国,直至本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私塾里设置孔子牌位,仍是通例。上个世纪末叶的一个普通塾师,在书屋里不设孔子牌位,实属难得的开明行为。体罚在那时也是通例,先生的戒尺和罚跪均“不常用”,亦属难得的开明行为。有人认为,先生的戒尺和罚虽“不常用”,但“毕竟是用了”,与常用者并没有“质”的不同。这显然是脱离一定历史条件对人物的苛求。体罚是封建教育制度的产物,在这个制度下执教的人不可能超越这个制度。须知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有些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其教育制度尚未废除体罚,我们怎么要求上个世纪末叶在封建教育制度下执教的一位普通教师完全废除体罚呢?

长期以来,鲁迅在中小学语文课堂的遭遇可以说是“叫座不叫好”,近年来有的人甚至提出“把鲁迅的作品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拿下来”,说什么“人在三十岁以前是读不懂鲁迅作品的”,说什么“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显然,这种要求学生“读懂鲁迅”的教学定位就是有失偏颇的。造成尴尬局面有多种原因。客观上,鲁迅文字的独特内涵,深刻而不易体察。但这不是主要原因,古今中外能够穿越时空的经典文字,他们的内涵都是深刻而独特的,都是需要慢慢品味的。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这种真实和大胆,反映的是孩子心里最真实的感受和最强烈的渴望,但又没有像一般的儿童文学作品那样去迎合儿童,而是给我们一种呼朋引伴的感觉。在真实大胆地袒露人性方面,鲁迅是无人能及的。他完全是从儿童的直观感受出发,抛除一切观念,真实地袒露自我。在鲁迅的文字里,我们的生命和灵魂可以自由呼吸,人性也得到了解放。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私塾百草园
游百草园
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游百草园
三味书屋之“三味”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
斯诗私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