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作文中审视语言描写的特点
2021-01-02郭桂红
郭桂红
(浙江省诸暨市海亮中学初中部,浙江 诸暨 311800)
【同学A的文章】
跨过那个冬天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妈妈带我和阿姨一起去游乐园玩。刚走进游乐场,远处高耸入云的蹦极设施就让我浑身不自在,毕竟,我有恐高症啊。
也不知阿姨是无心的还是有意的,指着那儿说道:“不如我们去蹦极好了。”我连忙摇了摇头,像拨浪鼓似的,连连摆了摆手。阿姨摆出一副沮丧的表情,妈妈只得答应。
我感到很是恐惧,双脚好像是踩在薄冰上一样,艰难地一步一步挪动。我是多么希望我是一只蜗牛,再走得慢些,再慢些吧……
走到蹦极台下,我望向天空,那里看起来可真高,好像能通到天上去似的。我不禁咽了口口水,打起了退堂鼓,可阿姨不由分说地就把我拽走了。
登上蹦极台,高处的风刮过,我差点想哭了出来。可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了,也已经没了退路。我不停地默默安慰自己,人活着就是要去冒险几次的,有的事不能因为危险而不去做,战胜自己就是战胜最大的敌人……那些寓言道理一个个跳出来,可,在这种情况下,似乎完全不起作用啊。
我紧握着的手心已经布满了一层汗珠,脸上不知何时也淌下了滴滴汗珠。阿姨大概是总能猜透我吧,走过来挽起我的手说:“你要是真害怕,我一个人跳就行了。”她的表情中透露着“嘲笑”。
没什么优点,就是好胜心特别强,她的话语于是就激起了我的斗志。我不理睬她,把手抽出来,往跳台走去,可当走到边缘处,我往下看了一眼。
嘶……
默默往后退了两步,这得多高啊,万一摔下去可就真的没命了。我攥着衣角,又陷入了纠结和迷茫之中。
回头看向不远处的妈妈,她笑着对我竖起了大拇指。我摇摇头,告诉自己,哪怕试一次都好,要跨过这道障碍啊,超越自己。
穿戴好装备,咬紧牙关,闭上眼睛,听从工作人员的指挥,往下跳。
霎时间,耳边风刮过的声音充斥着我的耳朵,我的心却异常平静。睁开眼,此时已经停了下来。其实,高空的景色很美,我露出舒心的微笑。
瘫在地上,仰望蓝天,感到前所未有的放松。尽管我比大多数人都要怕死,但有些事不能因为害怕而不去做。因为你会发现,世界很美好,只要你敢跨出那一小步。
【同学B的文章】
跨过那个冬天
海亮初中沐春文学社 汪朱城
刺骨的寒风在栋栋高楼边呼啸着;凛冽的冷风在田野上吹着;游动的凉风清扫着疮瘠的大地。一个永远处于白日的梦在被窝里进行着。
——夜晚好短啊!
“啊!妈!别掀我被子!”闭着双眼,体会着从炉火边掉进冬日贝加尔湖的“清凉”感受。
“你给我起床!虽然寒假,也要珍惜时间,何况你今天还要考级呢!”
“不要!”
“你再不起来?”
“不要!”
“没你的早饭了。”
“不吃!”
“你……”
乘着她说话,瞬间如伺机埋伏的毒蛇,一个探身,一把夺过被子。裹住头,隐约听见妈妈和爸爸暴怒的声音。
“嘿嘿,和我斗,再怎么世界末日我都不会Get Up!”
我闷头继续“做猪”。
迷迷糊糊听见母亲的喊叫和整理东西的声音,我费力地翻个身,微微张开露出被子的半只眼……一瞬间,抛开被子,弹起身体,“一路摸爬滚打”,打开衣柜,一波迅猛的操作后……看了看时钟,那极为滑稽与嘲讽的“贱鬼脸”时钟用“11∶27”这个榴弹,把我哄的天旋地转、晕头转向、手忙脚乱……
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十二点书法准时考级。
坐上爸爸的“特快列车”。在迟到了一小时的情况下进入考场……
走出考场,站在马路边等爸爸。看啊,那被冬天摧残得秃了顶的老银杏,也在毫无活力地“冬眠”,他们张开眼,望着如他们一样站在路边的“银杏”。被凉风一遍又一遍的扫刷着,显得摇摇欲倾,愿能带着苍老的容颜跨过这个无灵魂的冬日……
又过了几天的“正常生活”,明天要去参加robotex的比赛了。“加油!”我自我鼓励着。“我,只求,你能坐老爷车并准时到达比赛场地就OK。”老爸带着戏谑和开玩笑的语气说道。这当头一棒的“暴击”再次让我感受到从炉火边到冬日长白山天池的“清凉快感”。
“啊啊啊!怎么办冬天太冷了,我根本无法控制我自己,沉迷于赖床无法自拔啊!”
不行,明天一定得早起,该怎么办呢?
唔,对了找度娘!
经过了艰苦“学习”也算想到了几个方法。我先设置一个6点钟的闹钟,再设一个7点鈡的闹钟,最后设一个七点半的闹钟;然后让爸爸起床后用微波炉热牛奶和面包,煎饼和包子;让我3岁的弟弟在我床上玩;晚上再泡一杯热牛奶;睡觉衣服少穿一点,被子加两层;8点钟就睡觉;最后,实在不行的话,还有一招,我很怕痒,让老爸早上……
晚上8点准时睡觉。
第二天早上,计划如期进行:“丁零零丁零零!!!”立马掀开被子,“热死我了,嗯?好香啊!”“开了挂”似得三分钟搞定洗漱,飞进厨房。滴滴——北京时间七点整。
我终于成功起床,克服了“赖床”这个世纪难题。顺便提一句题外话:比赛结果十分喜人,拿到一等奖。可谓是双喜临门,可喜可贺可喜……
从被冬日大恶魔压迫的“镇压”在床上500年,到现在终于挣脱束缚,“翻身把歌唱了”。
果然,只要努力,有方法和信念,哪怕“大恶魔”再厉害也能有希望与成果。
七点起床,看见清晨朝阳,跨出门,从冬天被窝的温暖跨出去,轮到我来温暖冬天!
以上两篇文章都是七年级同学同类作品中的佼佼者。作为七年级的孩子,能紧扣题目进行如此的构思布局,又鲜明地呈现出文章的立意和小作者自己的思想,已经不容易了。
然而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阅读,不考虑男孩女孩文风特点的话,我们会感觉第二篇文章有这样一些优势:更有活力和青少年的朝气,思维跳跃性更大,读起来很轻松,部分句子更能吸引读者眼球。
如果我们集中围绕“人物语言描写”来观察,把文中所有的语言描写句子都找出来,读一读,我们会发现第二篇文章在“语言描写”方面有这样一些特点:
1.能生动地描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情状
如:“乘着她说话,瞬间如伺机埋伏的毒蛇,一个探身,一把夺过被子。裹住头,隐约听见妈妈和爸爸暴怒的声音。” “老爸带着戏谑和开玩笑的语气说道。”第一篇也有类似的描写,但不如第二篇写得有特点。
2.变化丰富的标点符号,能有效地呈现出人物当时的语气
逗号、顿号、问号、感叹号、省略号等符号在第二篇文章中全部用上了。
3.能有意无意地通过句子的长短变化来表现人物的心情和个性
哪怕是父子之间短暂的言语交流也注意到了句子长短的变化:“加油!”我自我鼓励着。“我,只求,你能坐老爷车并准时到达比赛场地就OK。”老爸带着戏谑和开玩笑的语气说道。哪怕小作者起床时非常短暂的自言自语,也是长短句交错使用:“热死我了,嗯?好香啊!”而第一篇文章几乎没有这样的句子变化情况。
4.用视角转换来写人物语言
很多同学都习惯于“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交流”,第一篇文章也是如此。而第二篇文章除了用习惯性的写作角度,还巧妙地转换了视角,改成“一个人和自己的交流”,即“自言自语”式描写。如:“嘿嘿,和我斗,再怎么世界末日我都不会Get Up!”“热死我了,嗯?好香啊!”还有一处是小作者不添加双引号的自言自语:什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十二点书法准时考级。此处除了从“一个人和另一个人的交流”转换为“自言自语”式交流,同时又用双引号有无的变化,让文章富有情趣和生动性。
人物语言的交流,除了一个人和一个人的交流,除了一个人的自言自语,还可以一个人和多个人的交流,也可以多个人和多个人的交流。
总之,我们从第二篇文章中,可以读出以上四点关于“人物语言描写”的写作启示。
其实,待孩子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故乡》后,更能够领略到这样的写作艺术,发现这样的写作技巧。如:
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都闪电似的苏生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我应声说:
“这好极!他,——怎样?……”
“他?……他景况也很不如意……”母亲说着,便向房外看,“这些人又来了。说是买木器,顺手也就随便拿走的,我得去看看。”
母亲站起身,出去了。门外有几个女人的声音。我便招宏儿走近面前,和他闲话:问他可会写字,可愿意出门。
“我们坐火车去么?”
“我们坐火车去。”
“船呢?”
“先坐船,……”
“哈!这模样了!胡子这么长了!”一种尖利的怪声突然大叫起来。
我吃了一惊,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短短的一段文字,有标点符号的变化,有长句短句的交错使用,有人物语言交流的视角转换,有杨二嫂尖叫时让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外貌描写。
人物语言的描写,除了以上四点写作技巧,还可以补充两点。
5.巧妙地利用人物的称谓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如《故乡》中“我”和闰土对彼此的称呼截然不同: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地叫道:
“老爷!……”
一个是“闰土哥”的称呼,一个称对方为“老爷”;一个用称呼来表达对儿时伙伴的亲切和对美好生活的留恋,一个却已用仆人的身份称呼当年的“迅哥儿”为“老爷”。这样的称呼,无情地撕碎了“我”对儿时、对记忆中故乡的美好想象和期待。鲜明的对比,无尽的凄凉和沧桑。
6.注意写出同一个人物在不同境遇下前后不同的语言
其实,同一个人物面对同一件事在不同境遇下会出现前后不同的语言。比如某个同学在“上语文课前”“在家里”“语文课堂”这三个不同时段找不到自己的语文课本了,他的言语呈现就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哪怕同一个人物使用相同的语言,在不同情境下,他的语气、语调、语速,也会有所差别。这时候,如果我们想要进行语言描写,就得充分利用标点的变化、句子的长短来加以区别。
尝试着去写一写同一个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言语,你会获得一些写作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