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匹出色的马》对教学的启示
2021-01-02袁细群
袁细群
(武汉市江夏区藏龙学校,湖北 武汉 430200)
小学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目的就是让小学生认识汉字,并且做到可以有感情地对课文进行朗读,这对培养小学生的知识素养奠定了基础。通过分析《一匹出色的马》这篇课文对教学的启示,能够引导小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生活经验深刻领悟其内涵,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一、《一匹出色的马》内容及教育意义
《一匹出色的马》作为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从孩子的视角,以儿童口吻介绍了一家四口春天郊游的场景,记叙了一家人在优美景色中的快乐画面。重点描述了一家人在返回家时“妹妹”因为累了而要求爸爸、妈妈抱抱,但是爸爸却将一支柳条递给“妹妹”,并告诉妹妹这是一匹出色的马,继而“妹妹”高高兴兴骑着柳条回家的故事。《一匹出色的马》这篇课文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非常贴近,而且实现了景色描述与叙事的有机融合,使生活情趣、优美风景合二为一,在讲解课文时应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脑海中所形成的画面,令小学生深刻感悟其中的“情”和“意”,这对小学生文字功底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课文《一匹出色的马》通过对普通日常生活画面的截取,利用彼此对话的形式对故事情节进行记述。课文标题的悬念就在于“马”其实是一支柳条。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利用多种写作手法,包括抒情、写景和叙事,让小学生能深深地融入相应的情境中,感受妹妹的游戏乐趣,分享着天真烂漫的童心。之所以选择这篇课文的重要意义在于,《一匹出色的马》描述的情境更加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小学生能够感同身受,同时妹妹所出现的状况也是小学生所常见的,爸爸巧妙地让妹妹沉浸在想象世界中,自然地解决“妹妹”诉求,能够将小学生导入到“妹妹”这一角色中。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投入到学习中,与课文中“妹妹”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并在阅读和学习中感受到课文语言的优美之处,循序渐进地提升语文素养和语文思维,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二、《一匹出色的马》对教学的启示
(一)明确教学目标,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之前,应让小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让小学生提前有一个大致了解。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对题目中“出色”的含义进行解读,小学生会做出“很棒”“优秀”之类的解答,还可以对课文中“恋恋不舍”“异常”以及“不作声”等词语进行理解,并试着让小学生自己去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读、背诵文章中描写景色的句子,增加小学生的词汇量,为今后写作奠定基础。
该课文虽然短小,却涵盖了事件、人物、地点、时间以及景色等各方面的内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向小学生讲述主要内容之后,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小学生能够真实理解“妹妹”的情绪,从而明白在确定目标之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方法也能够快乐地实现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小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对课文进行讨论、分享以获得更多收益。教师必须要在教学过程中,站在小学生的视角,开展备课、教学设计等工作,通过小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依托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学习词语、句子等知识,同时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小学生明白,坚持努力就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语文教师在构建良好课堂氛围时,可以让学生对《一匹出色的马》中重点词语和句子进行分析,边朗读课文边对画面进行想象,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语言、情感的基础上,提高语文思维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针对文中的“笑”“牵”等字词,指导学生联想相应的画面,体会一家四口人春游的景象,感受家人间的关心和温馨。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势,将文本、图画和音视频等文件整合起来,使学生沉浸在所创造的美丽教学情境中,不仅能让学生真正领悟这篇文章的情感内涵,同时也可以从中联系实际,体会来自父母的爱,从而感受自身幸福和生活中的美好。
(二)适时给予关爱,引导自主探索
通过讲解《一匹出色的马》这篇课文,教师要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即今后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强调教学目标,同时要考虑教学任务的达成及实现,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丰富小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语文教师也需要给予小学生适时的关爱和帮助,在课文所创造的童心世界中,感受小学生的情绪,从而积极引导小学生获得童年乐趣。
教师也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或研讨,比如,可以提出问题“什么是一匹出色的马”,来引导小学生从文章中探究答案,主动融入课文的情景中,在朗读和学习中找到答案——一支柳条竟是一匹出色的马。教师可以围绕描写优美景色的语句、妹妹心情变化之情况,让小学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其中的内涵,使小学生不知不觉地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
由于小学生能力有限,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应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在充分了解小学生思想状态的基础上,逐步指导学生对课文语句进行鉴赏,使小学生真正进入到春游、妹妹疲倦和撒娇的状态中,从中提高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小学生普遍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教师在讲解《一匹出色的马》课文时,让学生反复阅读,从中体会语言和大自然的美丽之处,让学生自主对“春天郊外景色”进行描述及感受,运用所学到词语来描述优美风景,这样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等,改善了教学效率。
(三)融入教学情境,带入情感去朗读
教师结合课文内容对相应的教学情境应提前进行创设,力求让小学生能够仿佛身临其境,领悟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而提高学习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以及学习能力,通过朗诵、想象、联系的方式,达到课文所要求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让小学生将自己与“妹妹”进行角色代入,体会到妹妹的快乐,明白爸爸的意图。
鉴于此,在对课件进行设计时,尽量应用清新、简单的画面,将文章景色描写与课件画面联系起来,并且要讲解妈妈、姐姐、爸爸和妹妹四个不同角色的语言、语气的差别,读出不同的感情,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并训练想象能力,而非仅局限于词句、语句的学习。针对这篇课文,教师要让小学生结合自身生活经历,找准文中重难点语句、词语,帮助小学生透彻地领悟含义,对关键句子进行反复朗读,从中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一匹出色的马》时,快速进入到角色中,对不同角色的语气、表情进行联想,做到熟读课文对话内容,从中感受到不同人物的心理状态。在真正融入教学情境后,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也会随之提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可以拉近学生同课文文本间的距离,通过挖掘课文语言内涵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爸爸、妹妹和妈妈不同角色的语言,在感受不同人物心理活动的前提下读出相应的语气,从而真正体会到语言的魅力。比如:在妹妹回家途中累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我累了,走不动了,抱抱我”时的妹妹撒娇、疲倦的状态,所以要用一种轻柔的语气来让妈妈抱抱,读出一种小女生的心情。教师还要提出问题“为什么妹妹选择让妈妈抱抱,而不是爸爸”,学生会给出“妈妈更爱我们啊”“妈妈非常温柔,可以让我们撒娇”之类的答案。或者让学生猜想一下妈妈为什么没有抱妹妹,引导学生走进妈妈的心里,让学生带着“妈妈有没有答应妹妹”“妈妈喜不喜欢妹妹”这些问题,去朗读和分析课文,学生可能会猜想妈妈也可能累了、妈妈当然喜欢妹妹。借此教师能够借助课文让学生在真实掌握不同人物心情、心理的情况下,缩短文本和学生的距离,领悟人物角色心理活动的前提下,深入挖掘语言内涵,体会到语言魅力,指导学生感情饱满地进行朗读。
(四)发散思维,锻炼表达能力
语文教师不仅要注重文本教学,还要注重同实践的联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联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将实践生活、课文有效整合,强化语言的构建和运用。教师对于《一匹出色的马》课文,因为课文选编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教师更要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将所学的知识及时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学生表达和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这篇课文对实际生活片段进行了选取,描绘出一幅幸福一家人春游生活景象,教师借此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外出游玩的感受,发散学生的思维,感受文本思想情感,提高表达自身想法的欲望,培育良好的语文素养。
教师通过学习要及时引导小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小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自己所想象的场景表达出来,与同学们共同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学习能力,锻炼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对今后小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教师还可以引导小学生按照“爸爸”的思维,对类似的语句进行编写,并鼓励表达出来。比如:肩上背的书包,能够变成螺旋桨,像直升机一样带我飞回家;脚下的鞋子,能够变成滑板车,带我冲回家。无论小学生的表述如何天马行空,均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快乐、进步。
以课文中爸爸给妹妹的“一匹出色的马”为例,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是一匹什么样的马”,而在学生回答“这是一匹细长的树枝条”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其实爸爸是通过一种游戏的方式,让喜欢做游戏的妹妹,能够忘记疲劳,在做游戏的回家的途中感受到快乐。教师可以引申出“从游戏中妹妹学到了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分析,了解妹妹在快乐游戏时也拥有了自主、自强和不怕苦的品质,进一步对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反思自己平时做的游戏中能学到什么本领。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使学生结合自己实际生活情境,交流自己所喜欢的游戏,并阐述自己在玩游戏过程中所掌握的能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中表达的积极性,在沟通和交流环节中全面提升学生语言运用能力、语言建构能力。而在对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再现后,教师可以对《一匹出色的马》这篇课文的主题进行进一步的延伸,了解爸爸运用智慧对妹妹的鼓励,妹妹从中获得了快乐,也增强了独立自主能力。并结合文章中“我早回来啦!”这一语句,让学生领悟这句话背后仿佛透露着妹妹的骄傲和自足,感同身受地体会妹妹在办成一件事情之后的快乐心情,从而能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文,并在朗读过程中感情充沛。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面向小学生开展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基本教学目标,并基于小学生的视角,灵活运用教学方式,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同时给予小学生适时的关爱,引导其进行自主探究,让小学生能够带着情感去朗读,发散小学生的思维,锻炼其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以及文字功底得到提升,拥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在学习中感受童真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