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复习课教学模式研究
2021-01-02金玉荣
金玉荣
(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二中学,北京 102488)
一、 核心概念界定和解说
单元教学是在联系、统观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教学设计和组织形式。具体是指:教师遵循语言习得规律,观照学习情境中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有系统地选择语文教学材料,安排教学程序,指导和组织学生以数日或一周的时间学习一组教学材料或解决一个问题,习得语言规律,建构语言模式,内化认知策略。
二、 研究与实验的过程
(一)确立研究对象
实验班:初三(12)班 对比班:初三(11)班
(二)确定研究的主要内容
单元教学理念下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复习课效率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前测(以“寻找和概括论点”专题为例)
实验班和对比班课前测评统计
题型1“寻找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10%,零分率35%, 平均分0.75;对比班满分率12%,零分率33%,平均分0.90。
题型2“概括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12%,零分率60%, 平均分0.63;对比班满分率14%,零分率64%,平均分0.64。
题型3“补充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5%,零分率70%, 平均分0.39;对比班满分率7%,零分率69%,平均分0.35。
分析数据可知:实验班和对比班对于这个题型的掌握程度相当,对比班有几项数据要高于实验班。
(四)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复习课整体教学设计简述
单元主题:寻找和概括论点
第一课时:通过对第一组文章(或语段)的阅读,总结论点出现的位置特点。
选文如下:《谈骨气》第一、二段,《怀疑与学问》第一、二、三段,《学会转身》第一、二段,《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第一段,《小议“慎独”》第一、二段,《想和做》第一至五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
第二课时:通过对第二组文章(或语段)的阅读,体会提示性词语和中心论点的关联。
选文如下:《人生差异在读书》第一、二段 , 《“凄美”人生》第一段,《小议“慎独”》第一、二段,《学会转身》 第一、二段,《过有容的人生》第一、二、三段,《不动笔墨不读书》第一段。
第三课时:通过对第三组文章的精读,探究并掌握概括或补写文章中心论点的方法。
选文共三篇,包括《非宁静无以致远》和我区2013年、2019年一模语文议论文。
(五)以第三课时为例具体说明
1.结合教学目标,做好课前导学
下发导学提纲,给学生自学指导。检查学生完成导学提纲的情况,对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能力缺失点做到心中有数。
2.依据学习重点,精心设计导语
围绕“寻找”,以谈话的方式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探讨的专题是“寻找和概括论点”。说到“寻找”这个词,有个小事情想寻求一下帮助,不知大家愿不愿意帮助我?
生:您说吧,什么事?
师:我有一只特别喜欢的钢笔,忽然找不到了,大家能不能帮忙寻找一下呀?
生:老师,您那钢笔是什么样的呀?
师:你问这个问题对寻找钢笔有什么帮助吗?
生:不知道您的钢笔是什么样的,我怎么去找?
师:只有明确了特点才能有目的地去寻找。同理——
生:(抢答)我明白了,找钢笔是这么找,找论点也得这么找。先得知道论点的特点,才有可能找到它,否则一篇文章那么多字,找论点就像大海捞针。
充满趣味的导入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紧扣学习难点,由浅入深探究
复习阶段的探究应更注重层次性、实效性。这就要求教师设计探究问题的重点要突出,深度要逐渐递增,使学生遗漏的知识点得到补充,弱化的知识点得以增强,错误的知识点得以纠正。根据前测可知,学生对论点的特点把握并不十分准确。可以这样引导探究:
首先,从定义出发。因为定义最能揭示事物的本质。
师:论点就是作者针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 。从论点的定义里,可以发现关于论点的哪三方面的信息?
生1:论点是作者的观点,要针对论题,得是见解和主张。
师:根据这些信息,说说论点具有什么特点?
生2:论点是一个意思明确的议论句。因为它是观点和看法,该怎么样,不该怎么样,必须得说清楚了,要不然等于没说。论点要针对论题,否则就不知道这个看法是对什么问题的看法。论点得是作者的观点,而不是我们的想法,所以读者要仔细琢磨作者的意思。
然后,针对论点在文章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
师: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那么,借用到我们的议论文里,此句中的“意”怎么理解?
生3:意,可以理解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师:这句话告诉我们“论点”对文章具有怎样的作用?
生4:论点是全文的统帅,全文所有的段落都要听它的指挥,论点说什么,论据就得说什么。论据要能完全支撑论点,这样,论点才能成为整篇议论文的最高统帅。
师:既然是统帅,就决定论点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性?
生5:语言上要简明。统帅嘛,话不能太多,每个字都得说在点上;要能统领全文,因为是全文中心。
师:请根据论点的定义和地位作用总结论点的特点。
生6:论点是议论句,表明作者的意思,针对论题,语言简明,统领全文。
这样的探究,引导学生由形式到内容,由表象到本质,逐渐掌握了论点的特征,为接下来的寻找和概括论点打下坚实的基础。
4.注重双向评价,拓展思维空间
有研究指出:“教师应努力帮助学生逐步开发自己的评价标准,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每一条评价标准的含义,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任务完成质量的不同水平。”“当学生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时,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自己当成教师,站在教师的视角考虑任务的目的和标准,那么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学习任务的要点,也能更好地理解高质量的任务成果的构成要素究竟是什么。”因此,此处“评”的环节学生既要对各类型答案的正确与否进行有理有据的评价,还要对题型的考查点进行评说。
(1)评价不同类型答案。首先出示学生答案(以我区2019年一模考试议论文第一题的答案为例)
①要把好的老规矩重新梳理出来,树立起来。
②我们应该树立老规矩。
③塑造良好的精神风貌,更加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学生先在组内进行评价、判断,然后再派出组内代表在班级内发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要重新阅读原文,关注各段内容,又要再次审视评判依据,即论点的各种特征,思维也在原文和评判依据之间不断考量。各种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在班级内碰撞,或交融,或背离。但不论怎样,此时的评价都为学生的深度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经过一系列思考、讨论、发言,最后达成共识:此题虽然并未明说考查的知识点,但实际的考查点就是“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根据概括论点的原则可知:①为正确答案,它具备论点的所有特征;②③两个答案都有缺陷,②句不能涵盖全文,③句并不表明观点。在对不同答案进行评价的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找准评价角度和依据,而不能仅仅是凭借自己的“感觉”。
(2)评说出题的角度和用意。第一篇议论文考查学生精读各段,分析论据,通过对论据共性的理解表达观点的能力。第二篇议论文考查学生综合考虑论据的共性和差异,全面表述观点的能力。第三篇则更加关注论题和论点的关系、论点的形式特点等的考查。在教师一步步引导下,学生才能准确评价出不同题目考查意图的异同,从而把握应对论点题型的原则。
5.师生共同反思,促进改进提升
教师对本节课优、缺点进行反思,为下次的新课找到提升的空间。
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和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融合归类,完善头脑中的“知识树”;对本节课涉及的题型进行总结,从中找出差异和共性。
三、 研究与实验的结果
(一)课后测评结果
题型1“寻找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98%,零分率2%,平均分1.95;对比班满分率83.3%,零分率13.3%,平均分1.7。
题型2“概括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90%,零分率4.8%,平均分1.85;对比班满分率80%,零分率16.7%,平均分1.63。
题型3“补充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90%,零分率0,平均分1.90;对比班满分率76.7%,零分率20%,平均分1.57。
(二)一模检测相关题型测评结果
题型1“寻找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98%,零分率2%,平均分1.95;对比班满分率80%,零分率13.3%,平均分1.67。
题型2“概括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91%,零分率4.8%,平均分1.87;对比班满分率73.3%,零分率20%,平均分1.53。
题型3“补充论点”(满分2分):实验班满分率90%,零分率0,平均分1.90;对比班满分率70%,零分率23.3%,平均分1.47。
四、对实验结果的思考
(一)达到专题训练、稳步提升的目的
通过测评可知:单元教学理念下的新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复习课后,实验班与对比班就论点的三种题型作答质量进行比较,实验班满分率、平均分都呈现上升趋势且上升幅度大,零分率大幅下降。在一个月之后的二模相关题型检测中,实验班学生依然遥遥领先,而对比班学生则在相关项目中有不同程度下降。说明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复习课使学生真正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且掌握知识的持久性更长。
(二)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系统把握
复习课不同于讲新课,更不是就某篇说某篇,而是帮助学生把混沌的知识脉络梳理清晰,把断联的知识体系架构完整。单元教学理念下的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与此相适应,更注重系统性。就本教学设计而言,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相互补充,既要关注论点位置,又要借助提示语句,使寻找论点的途径更加全面。前两课时与第三课时互为补充,从三个角度(怎样寻找论点、怎样概括论点、怎样补充论点)引导学生探究。通过后期追踪观察,发现:中下等学生之前议论文题目基本得不上分,经过单元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专题课训练,虽然补充论点题型还有待提高,但是寻找论点的题型不再丢分,概括论点的题型只是存在语言啰唆的毛病,且对理解议论文的其他问题也有帮助;一些优秀学生不仅对议论文中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理解更加透彻,甚至对他们理解记叙文中事件和主旨间的关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了。
(三)激发学生“真学习”,促进活力课堂的形成
传统意义的论点复习课往往从论点的概念出发进行抽象的讲解,而后做相关题型的练习。这样的复习课对学生思维的促进作用不大,教师和学生都会觉得索然无味。基于单元教学理念的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的制定离不开对学生先期学习经验的评估,以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起点、学习困难和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单元理念下的教学设计是把一个中心任务分化成几个小的目标逐步完成。比如本案例中分三个课时完成一个专题任务。这样就使得学生学起来不吃力,有“进阶感”。教师围绕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过程,学生学习、评价、反思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不断被激活,不断发展“进阶”的过程,也就是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学习活动产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复习课也变得充满意趣和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