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松人工林的营造技术

2021-01-02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15期
关键词:红松整地成活率

李 莉

(汪清县林业局造林质检中心,吉林 汪清 133200)

红松是常绿且高大的一种乔木,其生长速度较为缓慢,排水性优、透气性佳、肥沃的山地土壤中适合其生长。红松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红松有十分强大的耐腐蚀性,为此,建筑和家具制造行业都在广泛应用这种优质的材料。红松根可以提炼出很多工业用油,且树干也可采集松脂,种子可入药也可工业使用,同时,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和调节气候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保护作用。所以,强化对红松人工林的培育,成为林业生产的需要,亦为生态环保的一种需要。

1 造林地的选择

在土壤方面,红松要求不太高,可以在中等土壤中正常发育,土壤肥沃、湿润、排水良好,尤以山坡中下腹地最适宜红松生长。红松也可种植在坡度为25~40°的山麓、洼地、阳坡处,土层厚20cm,这样会让幼树有良好的生长势头。

但对红松林的营造而言,最关键的是土壤水分的选择,那些地势低洼、排水性不佳、风口等地不适合红松栽植。

红松比较喜欢阳光,为此,比较适合在全光下造林,在造林前一个季度可对场地进行全面清理,将灌木和杂草割除干净。同时,为更好地营造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可应用带状抚育,并且要有较宽的伐除带,但保留带需窄。

除此之外,营造红松林,我们不仅要确保幼苗的质量,还要确保外部生长环境与红松林的生物学特性一致,需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优选造林地,并为红松林的营造提供合适的土壤、地形与植被等外部环境。一般而言,红松造林地需选用排水性佳的斜坡地或坡地,防止因排水不良或季节性积水对幼龄红松造成冻害,进而影响其保存率和成活率。

2 科学整地

2.1 整地前割带

在对多灌草地区进行整地时,需要先进行割带,且灌木的高度及枝叶茂密度决定了割带的宽度。灌草低于1m,枝叶不茂密的地区,其割带宽应为1m;如灌草的高度超过1m,且枝叶较为茂密,那么宽带需要为2m。割带按照规划,可适当保留一些天然再生树种,在陡坡地和水土容易流失的地区可适当保留一些灌木。

2.2 整地方法

块状整地:杂草少且水土易流失的疏林地块中适合应用块状整地。挖草皮,砸土块,清理树根、石块等杂物,整地的规格为60cm2,深度约40cm。

带状整地:土壤粘稠、灌木草茂密的烧荒地或采伐迹地适合应用带状整地。整地通常要沿着等高线进行,宽度需要尽量保持在60~80cm,深度约为30~40cm。

不松土整地:保水性良好、土壤废物以及杂草少的地段,无需松土整地。只要在造林之前去除粗腐殖质和草皮就行,带宽需保持在60~80cm左右,此类整地方式较为省工,可实现随整地随造林。

3 造林技术要点

3.1 苗木质量要求

据多年造林实验可知,可使用2-3年生或4-6年生的红松苗进行造林,造林完成后其有很好的生长态势,且相比于苗龄大的苗木,苗龄小的苗木生长效果也较为良好,甚至某方面还会超越苗龄大的苗木,所以,最好选择应用三年生的苗木在山上进行造林。无论双顶芽苗和多顶芽苗,还有再生长的苗,根系、地径及苗高若均正常,就可用它们造林,造林后依旧有良好的生长效果,也不会影响到红松的成材。

3.2 苗木选择

造林的保存率和成活率会直接受到苗木质量的影响,所以,我们在进行红松造林时需要挑选高质量的壮苗。

壮苗标准:主径结实,木质化程度高;根系发达,主根不弯曲,侧枝十分发达并且存在很多菌根;针叶颜色深绿,有饱满的顶芽;红松苗木的幼苗根、茎不存在机械性损伤,无病虫害。红松造林时,优选高质量的壮苗,不但生长迅速,且也有较高的成活率,如果有许多顶芽,可以保留一个完整的顶芽,其余的顶芽可以去掉。据之前的造林经验可知,想要保证红松林的成活率较高,一般会应用2-3年生的红松苗木。

3.3 造林时间

最好在春、夏、秋季开展红松造林,具体造林实践证明,春季造林效果最好,夏季和秋季造林效果稍差。选择在春季进行造林,苗木通过一年生长,可提升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有较强的抗冻害能力和成活率,但在秋季进行造林,会出现冻害,且成活率较低。一般造林会选择在每年的三月中旬进行,此时土壤才刚解冻,红松苗木比较易扎根,之后会进入快速的生长时期,且成活率较高。

3.4 造林方式

红松造林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类是局部造林,另一类是全面造林,局部造林通常在林中空地与疏林地进行造林,全面造林通常会在荒山、采伐迹地以及丘陵地进行造林。

3.5 造林方法

明穴造林法:此类方式比较适合应用在苗木较大、土壤干燥地块,种植穴大概有宽50cm,深30cm,造林在干旱地区进行,应用保水剂。苗木在穴内栽植后进行扶正,确保不窝根和不露根,然后再埋土,埋一部分土后再进行提苗,之后踏实土壤并继续埋土,深度应控制在苗木原始土痕以上约3cm,不可太深。种植以后的穴面上需要覆盖上一层腐殖土,这样可防止水分蒸发,进而发挥保湿作用,也可在上面盖一层杂草。

窄缝造林法:此种方式比较适合应用在苗木较小与土壤湿润的地块中,未开始栽植以前,不能将原来的土层结构破坏掉,应用苗锄开个狭窄的缝隙,然后将苗木插入到窄缝中,稍微向上提拉苗木,之后再把植苗锄拔出,之后再把土壤踩实即可。栽植时应确保无窝根及露根的状况,完成栽植以后,需要将穴面踩平,此种方式可更好地进行排水,不可形成坑状。

3.6 造林密度

若土壤肥力中等,其造林密度需要保持植株有1.5×1.5m的间距,每一公顷植苗4400株;或密度的柱间距为1.5×1.0m,每公顷植苗6600株;或密度株间距2.0×1.5m,每公顷植苗3300株。并确保有合理的密度,以免栽植过稀或太密集。在初植时,其密度不会对树高形成太大影响,然而却会对胸径的生长有直接影响。若每公顷的密度为6600株时,其胸径生长量每年会超过0.5cm;每公顷植8800株苗木时,其每一年的胸径生长量将小于0.46cm。即红松栽植的密度越大,其胸径的年平均生长量就会越低,最终得到的木材量也会降低。通过多年红松林造林实践可知,基于胸径与树高等因素,红松造林的最理想密度的柱间距是1.5×1.5m,每公顷植苗数量是4400株。

3.7 营造混交林

据有关实践可知,混交林的营造对红松林的健康生长十分有利,且能够和其他树种形成了良好的空间布局以及互为积极影响的状态。适合和红松混交林营造的树种有胡桃楸、水曲柳、槐树、杨树、落叶松等。胡桃楸与水曲柳混交造林时,其造林地需要选在有良好水分的山坡下或者河畔,其混交方式主要是块状及带状,在进行混交时,以红松为主,混交树种为辅,在混交林树种总量中,红松数量约60%~80%。

3.8 栽植后抚育

初期,红松生长速度较慢,完成造林以后需要及时进行抚育,尽量保证造一片就活一片,抚育一片就成林一片,并切实达到“三分造、七分管”目标,并有效落实好造林及管护有效融合的工作。由于区域类型及幼树的生长有很大的不同,也使抚育幼林的时间及次数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性,一般情况下,抚育时间会在每一年的6月15日-7月15日间,并使用带状或全面抚育方式,每年抚育1-2次,持续抚育3-5年。对杂草、灌木较少的荒地、坡地,造林当年仅除草即可,从第二年或第三年开始,应进行带状或全面割草,灌木林和疏林地抚育工作需持续3-5年。保存率不高的幼龄阔叶林地,为了达到栽针保阔的目的,抚育管理需要及时进行,以确保目标树种有良好的生长势头。

营造红松混交林和红松纯林有相同的抚育方式,红松和落叶松、胡桃楸、赤杨树种混交,需要及时进行人工管理,要及时伐除与修剪影响红松生长的树木和侧枝。红松和赤杨进行混交,造林8-10年后应该及时对赤杨进行修枝,这样可让红松林更好生长。红松与胡枝子及紫穗槐进行混交,当造林完成后的第二年,需要对灌木进行平茬。

4 病虫害防治

对于红松林而言,其主要病害为疱锈病、烂皮病等,虫害为新松叶蜂与松梢螟等。

烂皮病将会严重危害到红松树干,究其原因是由于自然灾害或未妥善管理而导致红松生长较慢进而产生这样的病害。防治措施:需要及时整理枝叶,及时开展透光伐,确保林内的卫生,以此更好实现树体抗病害能力的提高,并及时应用石硫合剂喷洒于病害位置。

对红松幼树危害较大的一种病就是疱锈病,通常会危害到树干和树枝。防治措施:强化对松林的抚育管理,对转主寄生植物进行清除,并把发病枝叶剪除掉,并将其进行统一烧毁,及时开展透光伐,以此更好提升林内的透光度,进一步优化林分的生长环境,以此实现病害发病率的有效降低。

新松叶峰防治:由于幼虫要集群性生存,所以,需要在4-5月份开展人工捕杀,6-8月份将地面落叶上以及枯枝上的虫茧集中在一起进行统一焚烧,并用40%的乐果乳油两千倍液或50%的敌敌畏乳油三千倍液喷施。

红松的嫩枝会遭受到松梢螟的危害,导致新梢枯死。防治措施:可释放赤眼蜂,也可应用黑光灯对其病虫进行诱杀,一旦发生了严重的虫害,可应用40%的乐果乳油1500倍液进行喷洒,每一周保持喷洒1次,并连续喷洒2-3次。

5 控制营林生产

5.1 抚育

5.1.1 一次间伐

部分初植密度较大的林分,一般当林龄为三年时,通常需要间伐,在这个阶段,采伐强度的选择需以30%~35%的树木数量作为基础;而那些初植密度非常小的林分,需要林龄在20年时再进行采伐。在这个阶段,其采伐强度需要选择以树木数量的25%~30%为基础,间伐时,要坚持密间留稀、砍小留大、砍劣留优原则进行有关工作。

5.1.2 二次抚育

通常,于首次完成抚育后的5~7年再开始此项工作,在这个期间,采伐强度选择需要在植株数量的20%~25%间,其应合理控制蓄积强度在15%~20%间,并保证采伐工作开始之前先挂号,先伐除那些不达标的,且确保采伐后其可以均匀进行分布。

5.2 渐伐

若林分进行了多次抚育工作,为了增加单位面积的收成,采伐后每公顷可保留500-600株植物,林地应种植耐荫树种,待更新树种郁闭后,应将所有保留树木砍掉,其中,伐除可在2-3次内完成。在采伐过程中,可采取三种预防措施,防止上部木砸伤下层幼树:(1)在冠层下更新第二代林时,提高造林密度,留出砸伤系数。(2)不可在冬季开展采伐工作,采伐最理想的季节是秋季。(3)对树倒的方向进行严控,尽量不在林内造材,需要选择人工集中在小班线上的集材方式。

6 结束语

人工营造红松林,不但有助于对环境形成保护,同时也有助于植物生长环境的完善,可为生态可持续发展助力,在对红松林进行人工营造时,需要应用合理的技术,从而提升树木成活率,保证人工林的效果,实现更经济、更有效、更适合区域发展的人工林营造目标。

猜你喜欢

红松整地成活率
高料价下草鱼“伤不起”!30年养鱼人竟做到鱼种成活率100%,1亩赚5200元
绕口令
没有红松的红松林
坡位对南方红豆杉和檫树混交林早期成效影响
关于红松育苗造林技术的探讨
小议农业机械化整地技术
浅谈农业机械整地技术的优势及实施方法
从50%到90%,草鱼养殖成活率倍数提升,致胜法宝是什么?
简析利用农业机械进行秋整地的技术
我省深松整地将实施精准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