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下的社区心理需求调研
——以上海市某社区为例

2021-01-02代维祝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居民问卷

代维祝

(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 上海 201815)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指特定组织机构与社会力量为解决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问题,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针对个体和群体进行有计划的社会心理监测、引导、问题化解和危机应对等干预活动的一种社会治理机制。

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就必须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现代化,而且有助于推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目前我国社区心理服务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具有中国的特殊性。[1]针对中国社区心理服务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不同地区都在进行了相应的摸索和尝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进行了相关的举措,[2][3]有心理学家从专业理论的角度分析,[4]也有关于各个地区社区心理服务建设的思考,[5]有针对专门人群,如老人进行社区服务。[6]

根据以往社区心理服务研究现状,大部分研究都是从理论分析和宏观视角进行,但相对缺乏具体实践层面的分析,本研究将对社区心理的工作人员以及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心理服务需求进行研究,以期实际了解社区心理服务的现状和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上海市某社区,关于社区工作和心理工作人员(包括专职和兼职),共26人。社区居民187人。(60岁以上50人,18岁以下46人,18-60岁91人)。为保证研究结果,被试为有效被试。

2.2 具体方法

访谈法,对社区心理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进行封闭式访谈及开放式访谈,了解社区心理工作的开展情况、遇到的困难、不同的社区居民的心理需求等。

问卷法,采用纸质版问卷(主要针对老人、儿童)、线上问卷(问卷星)调查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情况等。

2.3 材料

采用SCL-90、CBCL等心理学专业问卷及自编问卷。

2.4 数据处理

收集问卷及访谈数据,采用execl和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3 研究结果

3.1 关于社区工作人员

3.1.1 人员构成

在26名社区心理工作人员中,20名专职社区工作人员(含心理方面服务工作)和6名兼职人员。兼职人员主要为社区医院相关精神卫生医生和社会机构工作人员。

26人中,14人有心理学,精神卫生学,社会工作学等背景。6人持有心理咨询师二级(三级)证书。

3.1.2 服务形式

在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心理服务,如邀请专家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健康知识宣教,心理普查,团体心理辅导等。

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服务。针对已经被医院等确诊的人员,建立档案,定期随访,进行及时的关注,包括病人和家属。对日常需要重点关注人群进行主动关注。对老人进行心理支持,如陪伴、康乐活动等。对学生开展儿童期、青春期的心理健康宣教以及对于厌学、不良行为等矫正方案。

3.1.3 主要困难

通过对社区心理工作相关人员的访谈等了解,目前遇见的困难主要包括:(1)政府支持不足,包括经费不足、场地不足等。(2)能力有待加强。有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对于精神疾病、咨询技巧等方面的了解。但均表示对工作的热情以及积极学习的态度。(3)居民对心理健康知识的不理解,认识比较缺乏。甚至出现排斥的情况。

3.2 关于社区居民

3.2.1 居民心理健康情况

对居民心理健康情况进行测量、访谈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以下特点:(1)总体良好。调查发现,与以往的相关研究结果相比,本次结果较好,大部分居民的心理健康情况在常模之上。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心理健康情况更好。(2)特殊群体需关注。在被调查的居民中,有部分需要重点关注,如中重度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身体疾病或者缺陷的家庭,孤独老人、特殊家庭(离异、家庭关系或邻里关系不良)、有特殊事件的家庭和个人(如感染或密切接触过感染的家庭等)、青少年(成绩波动较大、情绪起伏大、亲子关系不良等情况)。

3.2.2 对心理健康服务的基本认识

(1)从认识渠道方面。本社区大部分居民的文化程度良好,对于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基础性认识,学生也在学校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相关知识。85%以上居民表示通过互联网了解到心理健康方面相关知识。居民通过抖音、快手、微信公众号、相关群、朋友圈、网站等各种方式获得相关信息。还通过报纸、电视、专家讲座、医院或社区等宣传、相关活动等。(2)在心理健康需求方面。50%的居民认为心理健康服务很有必要,并且自身也需要心理健康的服务。仅有2位认为心理健康方面的服务可有可无以及自身并不需要。在询问,“如果你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疑惑,是否愿意接受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或相关专业机构的服务”,仅有35%的回答“愿意”。尽管大部分居民具有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但是对于主动求助意愿或者行动力较弱。(3)在求助对象和专业性方面。在询问“遇见心理方面有需要,你会找什么样的对象寻求帮助?”根据回答,从高到低分别为:医院医生(社区医院、专业精神卫生中心)、专业机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咨询师)、社区心理卫生工作、学校老师/心理健康老师(大部分为学生填写)、亲朋好友、自己调节(通过自我调节、查找相关资料等)。(4)在需求针对性方面。不同人群需要不同类型,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服务。如对于青少年,最重要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情绪、学习、家庭关系等。对于中年,最重要的问题是工作压力、情绪、儿童教养等。对于老人,伴随身体疾病等相应的失眠、焦虑等问题。(5)对心理健康的基础认识方面。大部分认为了解一些基础的心理方面的知识和常识。同时也存在一些错误的或不准确的认识,如心理问题是可耻的,不能告诉别人的;心理咨询是骗人的;小孩子不可能有心理等。

3.2.3 所在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开展情况

(1)居民对社区在心理卫生方面工作基本满意。能够了解到社区、学校等各个方面对于心理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在有需要的时候能够主动联系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及时获得相应支持。(2)实际工作开展情况与预期有一定差距。虽然各个社区都已经建立民众服务窗口、活动设施,但由于受到场地的限制,绝大多数社区的心理服务设施仍然是不够到位的。按照社区民众数量和服务设施的配比来计算,该社区的数量和质量都达不到要求。(3)各方面力量未能综合利用。根据调查发现,目前居民可以接受各方面的信息,包括来自学校、社会传媒、医院、社区等各个渠道,但力量分散,不能形成合力,而出现信息不一致的情况下,也没有及时沟通处理。

4 建议

加强中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建设是中国目前发展的重要方面,本研究对上海市社区的心理需求调研,得到了一些结论,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可以在以下方面加强建设:(1)加强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以政府为主导,以社区为核心,整合资源,构建社区心理服务体系,整合各方面的优势力量,共同工作。(2)提升专业化水平;大部分从事该领域的工作者并不是心理学或者社会工作背景,对于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缺乏制约了实际工作的效果。(3)各方面人才的参与;为更好进行工作,需要各领域、各层次的人才共同工作,包括心理、教育、卫生等。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居民问卷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问卷网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1/4居民睡眠“不及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