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思考

2021-01-02陈夫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1期
关键词:任课教师专业课程思政

陈夫刚

(江苏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镇江 212003)

0 引言

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责任,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支撑,高等教育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走出了一条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奋斗之路,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的人才保障。目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整体办学质量和办学实力已跻身世界一流水平。但是,目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步伐明显落后于高等教育办学水平的发展,特别是近二十年来,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这也给目前大学的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2]。

1 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对大学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托开设的一些人文社科课程来进行,这类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一、大二低年级。虽然此类课程能够利用系统的理论知识向学生讲述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宏观的国际视野和哲学思维,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由于课时的限制,任课教师很难将涉及的抽象理论展开讲授,大多数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学习都是浅尝辄止。许多理工科学生将此类课程当作副课,对这些课程重视程度不够。此外,该类课程往往理论性较强,知识点相对抽象,如果任课教师的资历和水平不够,很难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一般学校都为学生提供了便利的网络条件,使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和信息的种类较之前大大增加。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使学生时刻浸泡在各类信息之中,网上的一些负面消息很容易使一些自制力弱的学生思想消极,学习懈怠。加上许多大学生处于青春叛逆期,纯粹的思政教育课程很难激发学生的共鸣,往往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思政教育是对学生系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认知的一个价值体系的建立,不能将思政教育仅仅局限于开设的特定的思政课程,应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在专业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专业任课教师往往将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归结为思政课程教师及辅导员老师的任务,加上课时数量的限制,专业教师不愿意在专业课堂上引入思政教育的内容。这种教育模式容易造成学生德才不相匹配的弊端。

2018年,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同志在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并正式提出了“专业思政”的概念,倡导高等学校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专业思政”由此产生,这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大突破。三年以来,全国高等学校积极贯穿“专业思政”的理念,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3,4]。

2 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能够准确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并熟练运用于专业课堂是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的前提。本人认为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的源泉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为社会热点问题、时政新闻。第二类为教师本人的经历及见闻,第三类为专业知识背后的蕴含的思政元素。对于第一类思政元素,需要任课教师平时留意观察,能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引用,在课堂上偶尔插入此类话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共鸣,正确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比如,对于“天问一号”火星车成功着陆这则新闻,教师在讲述材料科学知识时,结合新闻引出太空环境下对材料性能的特殊要求,以及我国在该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等话题。这类思政元素不仅可以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起到思政育人的效果,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类思政元素来源于任课教师本人、周围朋友以及往届学生的经历。比如,教师可以结合自己与企业合作课题的经历,向学生讲述自己熟悉的企业工程师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一名普通的工人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的。大学生往往对毕业后企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有未知感和焦虑感,教师通过与企业的合作经历介绍企业对专业人才具体的素质要求,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建立明确的目标,提升自己的本领,增加自信心,向行业需要的人才方向努力。教师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在课堂上插入讲述自己或周围熟悉的人的成功奋斗历程以及企业对人才的需要标准,能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比专门的思政课程学生更能接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三类思政元素需要考验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积淀,年轻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进行资料查阅,挖掘课堂上讲授知识点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和行业精神[5]。比如,介绍专业某理论建立的曲折过程,让学生明白任何理论的诞生都是前辈努力的结果,让他们尊重知识,认真学习。

3 专业课程思政的制度保证

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需要制度的保证和政策的引导。学校可以要求教师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加入课程思政元素,要求教师在授课计划中写明本堂课要讲述的思政元素,将课堂思政作为一个制度实施。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思政教育的引入需要占用一定的专业知识讲授的时间,学校在制定培养方案安排专业课程的课时量时,应当适当增加学时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在各类高校教师讲课比赛中,将是否引入课程思政元素作为一个评分指标。在学期末的学生评教系统中,将教师是否在专业讲授时引入课程思政作为学生的一项评教指标。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在组织对院校进行专业评估时,将专业思政教育的成效作为一项考核指标。此外,学校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措施,成立专门的基金,对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比较好的专业教师进行奖励。学校定期开展一些以专业课程思政为主题的经验交流会和研讨会,让一些优秀的教师分享经验。最终,让广大高校教师自觉具备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能力,让自觉实施课程思政变成广大高校教师的一项基本素质。

4 专业课程思政未来的发展趋势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对于当今中国来说,教育不仅仅承载着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的时代重任,更承载着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使命。“为谁培养人”是高等院校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我国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理应为党、为国家和为人民服务。但是,近年出现了许多与此主题背道而驰的现象,比如,国家派遣的许多学业优秀留学生贪图国外提供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学成后不愿意回国。更有甚者,在国外公开发表一些对国家不友好的言论。这足以说明,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足,没有将思想育人和立德育人实施落实到位。国家近年已经意识到了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20年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实施和条件保障,全面形成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 结束语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以前的“精英化”教育转向为普及化的“大众化”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立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措施。高等院校的思政教育建设成效关系到高等院校为党和国家培养人才的质量。高校专业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教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应当肩负起思政教育的责任和使命。专业任课教师应当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学会挖掘专业课程涉及的思政元素,探索专业课程思政的授课技巧。高等院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专业课程思政的政策引导和制度保障,让专业课堂上的思政教育之花绽放,让专业育人和思想育人协同发展,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

任课教师专业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