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控建设与风险防范措施探究
2021-01-02杨洪山
杨洪山
(临沂市罗庄区财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6017)
一、前言
加强企业内控建设,旨在约束企业经营行为,保证企业朝着预定战略目标的正确道路上行进。就效率值而言,内控建设不形成直接的利润,但却能实现对企业内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维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利地位。
二、企业内控建设的内涵
企业内控建设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上是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正常、有序、合理运行,而采取的对人、财、物等综合协调、有效监管的过程。内控建设的基本标准,即有效管控企业秩序,规范企业经营管理,保证财物信息的真实、有效,进而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达到这样的标准要求,企业内控建设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明确各部门及相关领导的地位、作用,进一步确定其职责和权力。
第二,明确每项业务的程序、手续,即确定每项业务由什么人办理,需要什么手续,之间如何沟通,进一步的处理办法等。
第三,明确每项业务人员间的制衡关系,即业务管理需要什么人审核同意,是否置于监督之下,是否彼此间有制约关系等[1]。
三、加强企业内控建设的必要性
1.提高企业经营经济效益
完善的企业内控管理制度,将明确企业各部门分工,优化配置企业内部经营资源,挖掘企业内资源潜在的价值,提高企业内各部门的协助效益,更好地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营发展。
2.保证企业经营物、财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加强企业内控建设,对保证企业经营物、财的完整性与安全性意义显著。通过加强企业内控建设,能避免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对保证企业财务安全大有裨益[2]。
3.确保企业经营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部门间沟通信息不畅抑或存在信息失真,难免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亏损。在此,通过加强企业内控建设,各司其职,明确具体职责,制定更为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以避免信息沟通不畅而造成信息失真,为企业经营各项经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企业内控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控认识不足
企业内控建设工作,多数企业管理人将其等同为内部控制管理,直接界定为财务管理部门的职责。为此,就形成了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只有财务部门在单枪匹马地干,企业内控管理工作始终处于被动的状态[3]。
2.习惯代替制度、信任逾越监督
企业组织结构合理,责权利分配明晰,不同部门间形成相互制约、监督的关系,将更有利于企业的良性运行。而长期以来,受人情关系的影响制衡,企业管理逐渐形成习惯代替制度、信任逾越监督的现象,监督部门逐渐边缘化,监督内控管理形同虚设。
3.控制程序与各业务脱节
内控管理衍生于企业内部经营,理应与各部门经营业务环环相扣。换句话说,有业务链条发生变化时,相应的控制管理也要做出调整,否则就出现了内控管理脱节各部门经营,导致内控形同虚设,如同花架子[4]。
举个简单的例子,合同控制是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但是,在这方面的内控管理中,不少企业只关心评审与签订,而对后期的执行、变更等不予关注。或者,签订的合同虽然已执行,但跟踪程序未到位。有合同变更时,不深究其原因,不细追合同变更的内容,导致合同控制严重脱节。
五、加强企业内控建设、防范企业风险的措施与建议
从长远角度来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想要站稳脚跟,立于不败之地,加强内控建设才是关键所在。细分企业内控建设,则由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沟通、监控管理等几大要素关联,相应的优化建设工作,也理应由这几方面展开。
1.加强环境控制
专门针对既定规程、效果影响而执行的修正过程,其质量好坏,与企业经营战略阶段目标的完成相关。要重视环境控制管理,这几方面工作应注意:
第一,明确主体职责。企业环境控制管理,离不开各管理层责任主体的履行职能。对此,企业董事会要发挥好自身在内控管理中的责任主体地位,将董事会在环境控制管理中的重要性逐渐放大,更深一步挖掘董事会潜在的职能,激发经理人博弈的规则效益,进一步完善经理人进退机制,营造良好的企业竞争环境。
第二,优化企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是围绕企业经营活动开展而形成的,着力于发挥好未来战略执行、控制、监督等职能的主体架构。换句话说,企业经营活动的开展,有赖于其内部健全的组织架构,有赖于各结构环节的职能发挥。因此,进一步优化的企业组织结构,要能切合企业经营发展特点,要能体现不同经营门类的科学设置,要能有利于激发优化的机构职能目标实现,并最终以最优化的布局取得预想的经营效果[5]。
第三,明确岗位责任。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进一步激发各部门的管理潜能,离不开明确的岗位责权赋权管理运行。就此,本着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依据经营目标和任务区分岗位,根据岗位需要选聘人才,将具体的责权明确到个人,以便于逐一审批职责、监督下属,并逐级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2.重视风险评估
企业以生产目标为出发点而执行的经营活动,涉及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一系列管理环节。而主客观存在的各种经营风险,将导致企业经营航道偏离目标,影响企业经营预期的效益。为降低风险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必要对风险准确评估,并能随时做出战略调整。
作为立足市场的企业,为谋生而博弈所在的经营环境中,自成立之初就与生俱来要面临固有风险,对此应提早制定应急管理模式,动员一切力量制定合适的防范管理措施。除固有风险之外,还有那些随市场波动而产生的残存风险。残存风险往往在管理者优化管理措施后仍将存在。在此,做好风险评估工作,首先要了解企业掌握的资源,洞悉市场未来风云动向,进而更加科学合理的评估风险承受能力,为进一步制定抗风险奠定基础。总的来说,风险评估工作,往往就是一项不确定性因素的可能性和重要性的二维区位关系详解。
3.实施活动控制
活动控制是围绕着规避经营风险而展开的,以完成既定目标调整经营主航道而赋予的政策性、程序性调整。具体的活动控制过程有:(1)稽查控制。负责资金、证券、张薄、工资、赊销、信用等工作的评定,审核相关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2)交易授权。明确各级管理授权职责范围,规定经办人在授权范围内工作。以采购为例,做好采购单、订购单等的审批,注意对单价、质量等的控制。(3)凭证流转。各种交易执行时,经办人需保留好凭证,整理归档好,以备后用。(4)信息控制。进入信息化时代,泄密、舞弊等问题更加频繁。由此,严格保密机制,加强网络平台管理,借密码权限控制、数据录用控制、手工凭证控制等措施,以保证流转信息的可靠安全。(5)绩效考核。通过有效的奖励、惩戒等措施,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此,各部门需定期召开绩效考核会议,做好完成既定目标的综合评价,及时总结,评价,发现问题,以问题为优化切入点,借考评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
4.提高信息沟通效率
信息沟通是企业内控基石,畅通信息沟通机制,有利于基层员工获取企业经营指令,在更短的时间内履行好应担负的职责,明白内控管理扮演的角色,组织好所承担的活动,处理好与他人的工作关联,并进一步加强自我内控监督。
做好信息沟通,注意发挥好会计的监督职责,提升会计对内控管理的认识,增强其会计监督管理工作的责任感意识。一方面,要正视内部会计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聘请专家向管理者讲授内部会计控制带动企业快速发展的成功案例,以调动管理者主动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机制,严格规章处理好各项会计实务,配合执行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管理职权。另一方面,注意优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以经营特点分析潜在的问题,根据问题逐步完善制定规章制度,以确保完善的体系适应企业内外部经营需求。同时,加强监督和检查,定期和不定期地总结内部会计控制的执行情况,持续改进内部会计制度。
5.注重监督控制管理
监控管理工作是针对执行情况的检测评估,是综合评估、质量评价的关键手段。其核心是建立在部门与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制的约束机制,其过程可经日常、持续的监测完成,或经单独、个别的评估执行,或两者结合,以确保更好执行、反馈、修正内控制度。
六、结语
企业内控建设好比堤坝,管理规范到位将使各项规程顺势而成,为企业创收盈利增加福祉。否则,将如溃堤,一泻千里。对此,企业务必高度重视内控建设,能切合自身实际,综合环境控制、风险评估、活动控制、信息沟通、监控管理等管理职能,不断完善和健全内控制度,促进企业健康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