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2021-01-02陈玥
陈 玥
(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佳木斯供电公司,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前言
对企业而言,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不单单对企业具有重要的作用,更对整体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社会收益,就要重视企业的财务管理,更要做好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然而,从当前的经济发展来看,企业要想更好地实现财务的有效管理,就需要基于内部控制视角对企业财务管理进行分析与创新。这样不仅可以契合经济发展的趋势,也能更好地改进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实现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强化。
一、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内涵
1.内部控制的内涵
对于企业而言,内部控制属于有效的管理方法,企业更是将其广泛运用在内部管理的各个环节。在对内部控制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企业的所有者、管理层、部门管理者等诸多人员一起制定。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借助科学化、规范化的流程,达到对企业有效管理,从而增强整体性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企业资金的合理流转,并有效规避资金的浪费。倘若企业内部控制欠缺科学性、合理性、规范性等,就会对企业的正常运转造成阻碍,甚至不可避免地产生徇私舞弊。
2.财务管理的内涵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构成,既包括会计工作,也包括管理工作,主要是按照经济法规,依据财务管理的原则,对企业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进行管理[1]。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的对象是企业的资金,围绕企业的资金进行包括企业资金的使用、规划、考核、监督等工作,从而既保证企业资金的有效运转,提高资金的效益,又保证对资金信息进行统计,为企业的决策等提供信息参考[2]。可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工作之一,要想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就应当遵循相应的管理原则,以及法律条款来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
二、内部控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
1.二者相互作用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其中已囊括了财务管理相关内容,可以说企业内部控制往往以企业整体发展为基础,对企业发展中的各个环节予以优化与改善,继而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而在企业内部控制中不仅为财务管理提供制度保障,还提供了方向保障。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讲,其为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提供重要的支持。财务管理已经成为其发展的核心所在,在增强企业抵御风险水平的同时,也为企业正常运转所需的资金提供保障。
2.二者的目标一致
对于企业而言,目标就是企业结合实际状况要达到或者完成的任务。对于大多数的企业而言,其之所以实施内部控制,就是要实现或达到一定的标准。而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目标,一方面要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转效率,另一方面就是要保障企业所披露的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继而保障企业对法律条款、内部章程的遵循。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来讲,其不光要为企业的正常运转提供资金保障,还要保障所涉及财务数据的准确、真实等。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就与企业财务管理在目标上形成了一致性。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财务管理的独立性不够
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都欠缺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与规范。也就是说,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完善弱化了内部控制的联动,而出现了财务管理独立性不够的问题。可以说,不能基于内部控制来开展财务管理工作,而发生岗位、责任、权利的划分不清楚,不可避免地出现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干扰,也就是说形成一种“人治”高于制度的局面。管理层、员工于财务管理者之间所形成的人情化,极大地弱化了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制度性,继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个财务管理工作,久而久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独立性渐渐丧失,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监督难以发挥
对于内部审计监督而言,其可以说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其是对制度进行有效执行的关键点。内部审计监督不光是对企业运转中诸多事宜的有效审核与把关,更是对企业管理中的规范性、科学性、真实性的有效监督。在企业内部审计监督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企业财务展开的审计与监督。然而,在实际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缺少相应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也就出现内部审计监督往往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也就缺乏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不规范行为予以纠正,更是给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不法行为带来诸多可乘之机。只有借助有效的内部审计监督,才能更好地挖掘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在内部控制制度方面所存在的缺陷,并对其进行有效的弥补。
3.内部信息反馈机制缺位
对于企业而言,不管是实施内部控制,还是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往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很多的信息传递与反馈。可以说,在某一环节的信息缺失,都会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准确性造成不利的影响。在企业运转过程中,企业内部的信息反馈都是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但是,在大多数企业中都缺少良好的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更无法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高效率的信息传递与反馈。也就无法不可避免地出现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过程信息反馈的不足或缺位,而无法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继而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甚至不能有效规避潜藏的财务风险。正是受到内部信息反馈机制缺位的影响,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较为薄弱,形成信息闭塞的局面,也就无法高效、针对性地解决财务危机。
四、基于内部控制视角改善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策略
1.增强财务管理的独立性
要想进一步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就需要企业以内部控制制度作为出发点,实现对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继而增强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对于企业而言,在内部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独立化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光可以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还能对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支持[3]。而这就需要企业借助内部控制制度来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也就是说要依托内部控制制度明确企业总经理对财务管理的直接性领导与管理,财务主管的责任,其他人员应积极配合,继而在逐层逐级之间构建出体系化、制度化、独立化的财务管理模式。此外,企业应当利用制度对干扰或影响财务管理独立性的行为予以惩治,这样就可以在派出干扰的前提下,强化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配合。总而言之,企业应当依托内部控制制度来强化财务管理的独立性,继而增强财务管理的水平,强化资金管理的有效性。
2.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的作用
在企业整个经营与成长的过程中,内部审计监督往往是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审查、监督的关键,更是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资金流转的关键。这就需要企业依托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也就是说,企业应当依托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监督与规范。实际上,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属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在占据重要地位的同时,更是起到关键节点的重要作用[4]。通过开展定期或不定期内部审计工作,继而达到对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规范。
3.构建高效的内部信息反馈机制
企业要想依托内部控制制度来保障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规范性,继而规避财务问题,以及防范财务危机等,就要构建高效率的内部信息反馈机制。也就是说,借助信息反馈机制来实现企业经营信息、财务信息的采集、梳理、传递等,并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作为现代企业应注重对内部信息反馈机制的构建,充分利用信息化设备,以及结合内部控制制度完成对企业运营关联信息的收集、使用、传递予以明确,并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资源的互通、共享。尤其要保障财务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效率,规避外界因素的干扰,继而增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总而言之,企业应当结合内部控制制度,构建高效率的信息反馈机制,这样既可以有效规避财务风险,又能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五、结论
对大多数企业来说,财务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而内部控制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借助流程化、制度化、规范化等手段,保障企业经营过程的规范化、科学化,保障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继而实现财务报告、财务数据、财务信息等诸多方面的准确性、完整性。通过深入的分析发现,基于内部控制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的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监督难以发挥、内部信息反馈机制缺位等方面。要想对这些问题予以改善,还须增强财务管理的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制度的作用、构建高效的内部信息反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