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秀传统礼乐文化融入女大学生成长教育研究

2021-01-02徐兆娟李志颖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礼乐礼仪传统

徐兆娟,李志颖,薛 峰

(1.青岛滨海学院 学生处;2.青岛职业技术学院 商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55)

女性作为人类自身生产的承载体,担负着繁衍后代的重要使命,其复杂的身份角色,决定了她们不仅在家庭与社会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在文化的传承中也担负着重要使命。作为女性精英群体的女大学生,集知识、理性、文化于一身,在建设良好家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社会文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校女大学生思想道德、行为方式现状

新时代背景下,总体上讲,女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向上,行为方式符合伦理秩序,整体上表现出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精神面貌。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女大学生群体中也存在较为忧心的状况:理想信念方面,个别女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文化选择方面,有的女生受西方文化影响,出现盲目西化现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崇尚,尤其对淑女文化、礼仪文化的崇尚在女生群体中有削弱趋势;品德意志方面,有的女大学生意志不坚定,表现在抗压受挫、情绪控制能力退化,吃苦耐劳、坚强拼搏的优秀品质弱化;行为方式上,个别女大学生看重个人利益,在人际交往中不宽容谦让,导致同学矛盾增多,更有甚者升级为校园暴力。其次,个别女生举止低俗、谈吐粗鲁,行为有悖于传统美德。造成上述这些现象的原因来自多方面:当前社会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的传播,个别大众媒体尤其是网络、手机媒介受商业利益驱使传播一些容易误导女大学生的信息,学校教育中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育的力度不够,加之家庭教育中对女大学生个人素质涵养培育的欠缺等。

礼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中国人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德育思想,更是几千年来教导规范中国女性,培育知书达礼女性气质的指导思想。因此,结合目前女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现状,笔者认为,高校教育者可以汲取传统礼乐文化精髓融入新时代女大学生成长成才中,从根本上培养道德元气,形成重礼德、行礼仪、知敬畏、守规矩的良好风气。

二、优秀传统礼乐文化融入新时代女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意义

礼,立人之本。对于社会,礼有秩序作用;对于个人,礼代表规矩教养;对于人际,礼表达尊重中和;对于思想,礼蕴含敬畏信仰。当前社会中,充分利用传统礼乐文化所具有的约束、调节、整合功能,在个人方面,可以规范女大学生行为举止,塑造女大学生礼仪气质,修炼女大学生品质涵养;在人际关系方面,可以调和女大学生关系,达到和谐安宁、实现中和之美;在社会层面,可以推动女大学生从私立之德向大爱之德转化,传承诗礼传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三、汲取优秀传统礼乐文化,构建女大学生成才模式

新时代,汲取优秀传统礼乐文化指导高校女大学生教育工作,其根本在于掌握礼的本质,将对和谐秩序的渴望、对高贵素养的追求、对终极价值的敬畏引入教育中,构建“知礼守礼”“知书达礼”“诗礼传家”的三级女大学生成才模式。

(一)以礼育人,教导女子“知礼守礼”不逾矩

《礼记》:“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1]812因此,以礼育人,首先教育女子要知礼守礼。知礼守礼,对于个人而言,要从最基本的行为做起。《礼记》:“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1]812这告诉我们,礼首先表现在个人容貌、颜色与辞令上。女子只有端正体态、仪容,做到言语得体、行为文雅,才能远离粗野俗鄙。因此,高校教育者应加强女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引导其做到仪容大方、言语得体、举止端庄。

知礼守礼,反映在人际关系中,要遵守伦常纲纪。《孟子》中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2]阐述了和谐共生的人伦关系。因此,高校教育者在以礼育人过程中应结合现代发展要义,引导女大学生,对待父母长辈恭敬孝顺,对待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对待同学朋友宽容诚信,对待男女关系要知差别,恪守发乎情、止乎礼的矜持含蓄。引导女大学生做事以恰当和顺为贵,人际交往中,以相互尊重、宽容谦让为美,学会在差别中求和同,从而达到和谐共处,避免矛盾发生。教育女大学生,坚守伦理秩序原则,勿欲壑难填,迷失自我,自觉抵制不道德行为。总之,文明知礼,以礼育德,最终需要让女大学生明白只有明伦常才能立人道。

(二)以礼育人,培育女子“知书达礼”气质

《周易·贲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3],礼乐文化的“成人之学”,包含“成为人”“成就人”[4]215两个层面。因此,女大学生在“知礼、守礼”成为“人”的基础上,应该进一步提升人格与内涵,做到知书达礼。这要求高校教育者要根据新时代立德树人要求,与时俱进使富有新时代特色的礼德思想深刻影响女大学生,成为自律、修身的内在准则。

培养知书达礼的女性气质,不仅要注重对女大学生礼仪外表、基础行为规范的引导,更加要注重对女大学生内涵修身、才能德艺的教育,引导女大学生通过阅读中国传统礼乐诗书,学习传统礼乐乐器,以礼乐经典国粹浸润灵魂,涵养心性,修炼气质,厚实文化底蕴,成为知性高雅之女子。

(三)以礼育人,教导女子传承“诗礼传家”民族精神

家庭秩序的规范是传统礼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主要体现在家礼、家训、族规的确立。“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4]69便是对优良家风、家礼在稳固家庭秩序、和谐家庭关系中重要作用的描述。良好的家风可以使家族得以兴旺不衰,这其中诗礼传家成为后世中国家庭良好家风的文化根基。

我们要引导女大学生在成为人、成就人的基础上,担负家庭责任、担当社会重任,以高尚的品质、博学的才能育化后辈,引导女大学生在以后的人生中既爱小家,也爱国家,既要建设相亲相爱、和谐安宁的家庭关系,也要在后辈中厚植家国情怀的种子,带领家庭成员升华爱国爱家的精神;既要培育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更要立足于诗礼传家的文化根基,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基因、延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构建诗学渊博的家风文化,以家庭文明,推动新时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

四、汲取优秀礼乐文化融入女大学生教育,构建女大学生成才模式的实施途径

(一)重点发挥学校教育系统的作用

1.发挥礼乐文化正面效应。“礼,时为大。”[1]285高校教育者应遵守中道原则发挥礼乐文化的正面效应。首先应该对传统礼乐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汲取优秀合理的礼乐文化,培养当代女大学生的德行情操。其次,根据当前女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与发展特点,因时制宜,创造性地转化、制定新的礼仪,丰富发展礼乐文化,使其更符合时代精神,更易于学生接受,更符合时代特点的礼德思想。

2.提升教师传统礼乐文化素养。高校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塑造优雅的气质形象。通过师者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使女大学生自行规范言语举止,自觉修炼品行气质。其次,高校还应组建传统礼乐文化专业教师队伍,研习礼乐文化,通过聘请礼仪专家指导、高校互相交流学习等方式,促使专业教师深谙优秀文化精髓,提升专业素养,结合现代礼仪,进一步丰富礼乐文化内容。

3.丰富教学,设置适合女大学生的礼乐课程。当前,尽管一些高校开设了礼仪课程,但大部分作为选修课,内容也局限于现代礼仪规范的学习,没有对礼乐文化、礼德思想精神内涵的深入研习。因此,教育者应该改革课程体系,深化课程内容,多元化课程设置,为女大学生提供灵活的课程学习方式,根据性别差异设置符合女生气质的礼乐文化课程,如:古诗礼经研读、茶艺插花习得、传统乐器学习等课程。

4.打造女大学生为主的第二课堂,多种形式传承礼乐文化。充分利用校园第二课堂宣传阵地,打造以女大学生为主体的礼乐文化活动、展演,开展讲座。通过举办诗歌诵读比赛,中国传统乐器音乐会、女生礼仪操、茶艺、插花表演,传统礼乐文化舞蹈剧等活动形式,使女大学生欣赏到礼乐之美,以女性之美展现文化之美。以文化涵养心性、修炼气质,以文化人,结合现代多媒体手段,通过线上线下互动,微信平台推送,扩大礼乐文化在女生群体的宣传与影响。

5.激励与制度并举,推动女大学生礼仪规范的德育生活化。制定规范制度,以约束力促进礼仪行为规范的养成也是一种必要手段。通过在教学区设置仪容仪表检查岗、文明礼仪监督岗、微笑问好提示岗等督促制度,对失序、无礼行为进行量化,计入日常行为规范养成中,作为品德考核的一部分,这种约束对女大学生的仪容仪表、言语行为等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配合正面的引导激励,能够较好地提高女大学生知礼、守礼意识。

6.充分发挥隐性教育作用,注重校园及女生公寓礼乐文化氛围的营造。首先,在校园建筑中注入传统礼乐文化元素,校园广场设置名人雅士雕塑,连廊、亭阁悬挂礼经诗词歌赋、礼记故事图画,加大对传统礼乐文化宣传,营造女大学生尊礼守礼的教育大环境。其次,打造女生公寓浓郁的礼乐文化氛围,通过悬挂礼记古训名言、君子雅士介绍、古今中外名著赏析等,营造古典高雅的文化生活氛围,浸润心灵,涵养心性。依托公寓生活交流平台,组织女大学生读书会、诵读礼经古诗,学习女性典范,引导女大学生修身养性、修炼气质、提升素养,培育以尚礼为美、知书达礼的女大学生。

(二)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培育知礼守礼、知书达礼的女大学生,还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牢固女子品质基础,端正行为根底。从生活教育抓起,从小培养其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得体的言语举止,引导其遵守仪容之礼、行走之礼、饮食之礼等基本的生活礼仪,使尊礼守礼成为生活习惯。要注重家庭氛围的熏染,净化女子成长成才环境,以书香浸润心性,以诗礼提升气质。

(三)社会系统应积极支持

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系统助力女大学生礼育成才,首先应营造有益于女大学生发展的社会生存空间,提供适宜女大学生的就业岗位,清除就业招聘中的性别歧视,为初入社会的女大学生提供有益的发展机遇。其次,社会支持系统还需要净化社会及网络空间,肃清某些诋毁、贬低女大学生的言论,引导社会公众客观公正的对待个别女大学生负面报道,不炒作,不以偏概全。社会媒体应积极树立知书达礼、文质彬彬的女性、女大学生典范,并予以广泛宣传,使之成为新时代女大学生向往仰慕的精神偶像,通过发挥社会榜样、朋辈榜样的带动作用,扩大正向、积极的女性形象引导,重塑知书达礼、君子风范的女大学生文化风尚。

总之,汲取优秀礼乐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女大学生教育,是对新时代女性教育的有益探索。通过礼乐文化精髓培育女大学生内外兼修的品质,提升女大学生群体的人文素养,使女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猜你喜欢

礼乐礼仪传统
儒家“礼乐教化”与新时代设计人才培养
礼乐之道中的传统器物设计规范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周人传统与西周“礼乐”渊源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南风吹梦,礼乐重光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