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电力企业审计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2021-01-02冷亚楠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电力企业人员

冷亚楠

(浙江华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一、电力企业审计文化的内涵

(一)审计文化的内涵

审计文化不是企业天然就有的,而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随着审计人员的审计实践而被创造和传递出来的,具体可以分为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三个层次。其中,审计物质文化是审计文化体系中相对表层的部分,指的是审计组织中体现出本组织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审计物质活动过程,以及各项技术、工具、手段、设施的运用等。审计制度文化则是在从事经济监督和经济证明性质的管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类规范与制度的集合,既包括相关准则和规章的建立,也包括后续对这些制度的完善、修订和废止。审计精神文化包括价值判断、思想观念、管理哲学和审计目标等,是审计文化体系的核心和关键,也是企业审计文化建设的重点。

(二)电力企业审计文化的特征

电力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生产周期长,前期投入大,审计工作涉及的岗位配备和流程环节众多,相较于中小企业,审计难度更大,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要求也更高。在审计文化方面,具有如下几点基本特征:第一,合法性。一方面,审计人员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审计项目时,需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行,约束自身审计行为,确保信息收集完整全面,审计重点突出,杜绝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第二,公正性。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电力企业在开展审计工作时需坚持公正性原则,凡事以事实为依据,绝不可因人情往来或为牟取个人利益而放宽审计标准,造成国有资产被侵吞。第三,独立性。独立性是电力企业审计文化中的本质特征,为确保审计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需要审计机构的人员隶属关系和绩效评定标准都是独立的,不会受到被审单位的制约。

二、电力企业审计文化的演进发展

(一)业务体系的完善促进了审计文化体系的丰富

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能源行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是火电、水电还是核电,在供给量方面都居于世界前列。在业务规模扩大的同时,电力企业的资产规模也随之取得了跨越式的增长。企业的业务规模越大、经济活动越频繁,审计工作所涉及的内容也越复杂,领域越丰富。随着电力企业主营业务的增长,审计文化体系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在审计领域方面,不仅需开展财务收支审计,而且要高度关注企业主要管理层和党员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职情况;不仅要重视工程基建预算和决算,而且对企业营销活动进行常态化审核。通过构筑多元化的审计体系,对审计领域进行细分,从而提高审计的效率,明晰审计的目标和重点方向。在审计技术方面,由查错防弊的传统审计手段逐渐向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审计转变,并推动了事后审计向全过程审计的转型。在审计制度方面,在审计组织建设、审计职责保障机制、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规章制度。

(二)民主政治的发展推动了审计工作的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下,电力企业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业务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后盾,也促进了审计工作在思维模式、组织模式和制度建设的转型发展。在思维模式方面,随着企业管理层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提高,审计组织与被审对象的对抗关系逐渐消融,为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了和谐的环境;在组织模式方面,由临时性审计小组转变为职业化审计部门,让审计资源得以集中整合,也为审计文化的构建提供了人文环境;在制度建设方面,电力企业对反腐倡廉的重视,促进了审计工作的升级,在原有的离任审计基础上,推行届中审计、届满审计,从而能够更加及时、全面地评估主要领导干部的业绩情况。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企业的运营管理与审计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和作用,审计文化的演进促进了企业的科学化管理,而企业运营管理制度的逐渐成熟,也反过来推动了审计文化的革新。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在电力企业中逐渐建立和完善,对审计工作的开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而言,在明晰产权方面,需要审计组织高度关注企业经营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明确各项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归属情况;在科学管理方面,除了内控审计外,还需定期实施管理审计,对于电力企业各部门制度进行评估,推动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在追求效益方面,要求审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风险导向的效益审计转型,通过对投入的成本以及产出的数量、质量、利润等进行评价,引导电力企业减少低效、无效的资源投入。

三、新时期电力企业审计文化的建设路径

(一)强化审计制度文化建设

在电力企业发展逐渐走向成熟的今天,要想切实达到通过内部审计实现企业增值的目标,就要求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立足企业实际,不断认识、总结审计工作的规律,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的理念,对已经不再适用的审计制度及时予以剔除,对新增的要求及时补充和完善,强化审计制度文化建设,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在构建电力企业审计制度时,既要结合国家的规章制度和国际先进审计理念,又要综合考虑企业自身发展实际,树立底线思维,在我国各项审计规章制度的约束范围内,积极探索适合本企业的实施细则,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调整优化,保障实施的审计细则能够与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相匹配,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二)在审计理念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审计文化凝聚力

风险防控导向下的审计工作是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而审计文化则是审计工作能够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的前提。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今天,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构建审计文化体系的过程中,应通过自身行动,融入并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教育引导和实践养成的方式,让审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内化到每位审计人员的行动当中,强化其服务意识,用平等和尊重对待被审对象,用敬业、诚信的原则要求自己,注重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交流活动,避免因信息不对等而出现理解偏差,将审计的作用由“查和纠”向“防和控”转变,提升现代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通过构建审计文化体系,提升企业各部门的凝聚力。

(三)重视队伍能力建设,提升审计人员职业判断力

电力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市场环境在不断变化,在运营管理过程中也不断涌现出新的事物、迎接新的挑战,作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审计工作也需做到与时俱进。而审计文化产生的来源是审计人员,接受审计文化的客体中也包括审计人员,只有以人为载体,才能将文化的价值与影响传播出去。因此,一方面要打造一支学习型、复合型的审计队伍,增强审计人员的团结协作意识,通过队伍内部开展的信息交互、专项培训、复盘分析等,将个人行为统一到审计队伍的发展目标上;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自身也应强化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通过“以审代训”等人员培养方式,从企业所属单位抽调电力企业的审计、财务等方面的业务骨干,开展联合交叉审计,让专业背景不同的审计人员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提出各自的审计发现和完善建议。因而,有必要在审计人员管理中做到以人为本,重视审计人员的岗位价值,并关心、理解其发展需求,提升审计队伍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四)创新审计管理模式,建立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常态管理机制

针对电力企业审计人员不足的现实,可充分借助社会监督的力量,通过实施内部审计外部化的审计模式,在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的同时,实现社会监督的常态化。对于部分仅需审核经济活动数据真实性与合法性的审计任务,可以在确保执行的审计标准和细则一致的前提下,用外包的形式交由社会审计公司执行,这样社会审计公司不仅承担了内部审计的职责,而且发挥了社会审计价值。需强调的是,在与社会审计公司所签署的合同中,需对其审计成果的提供形式加以明确和约定,要求至少包含以发现问题为主的“审计意见单”,以提出整改建议为主的“整改建议书”,以及对经济活动数据进行核查的“项目预算分析报告”“竣工结算审计报告”等,确保外部审计的效力能够得以充分发挥。

四、结语

审计文化作为推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是促进审计工作由粗放向集约转化、由外延向内涵转变的关键力量。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期,电力企业面临的来自社会和同行的竞争也越发激烈,在此情况下,有必要贯彻新发展的理念,在企业内部构建和发展审计文化体系,完善和改进审计工作机制,明确现代企业的思维取向与审计价值理念,从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让电力企业焕发出新的发展生机。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电力企业人员
基于Canopy-Kmeans算法的电力企业流量数据分析研究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电力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关于如何提升计算机审计工作质量的研究
再来一次,这太有趣了!
跟踪导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