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企业内部造价审计增值路径探析
2021-01-02黄康强黄邦夏黄一睿
黄康强 黄邦夏 许 琦 黄一睿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内审部,广东 广州 510627)
一、引言
国际内部审计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l Auditors,简称IIA)对内部审计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企业的运营。”,这是IIA首次将“增加价值”一词列入内部审计基本职责。同时,根据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概念和竞争优势理论,现代企业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企业价值增值,衡量一个内部管理职能部门是否有存在的必要的重要依据是其是否能为企业带来价值增值。因此,内部审计必须为企业增加价值服务。而由于传统的造价审计思维和模式更多是监督式审计和被动式审计,主动服务意识不足,审计价值显性化不够。特别是在国家新基建战略实施的新时期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造价审计如何主动求变,探寻符合当前发展环境的新的审计模式,提升审计价值,实现从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增值服务型内部审计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摆在内部审计工作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新时期造价审计发展形势研判
新时期造价审计工作面临着外部环境催生的造价审计模式变革、建设前端管理不规范带来新挑战、自身管理短板有待补强等突出问题和挑战。
1.外部环境催生造价审计变革
首先,国家“去定额化”给造价审计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住建部《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2020年38号文)指出,逐步停止发布预算定额,取消最高投标限价按定额计价的规定,并已在北京、浙江、广东等地进行工程造价改革试点,意味着后续工程项目“算量计价”逐步市场化,造价审计再无官方的固定统一的标准。其次,常态化疫情防控倒逼审计模式的变革:疫情对造价审计项目现场勘查、三方会议对数等重要审计环节均带来极大的困难,如何兼顾落实好疫情防控和审计任务双重工作,去年以来已引发了广泛思考和深入探索,疫情的影响进一步加速造价审计工作远程化、数字化变革进程。此外,随着国家新基建战略如火如荼开展,内部造价审计需更关注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时,不少企业近年大力推动业务发展转型升级,很多新型工程建设项目从无到有,一种全新的造价审计模式和服务理念急需应运而生。
2.建设前端管理缺失带来的挑战
一是建设前端取费标准约定不清晰制约后续造价审计实施。由于前端招投标文件、框架合同或取费汇编对取费标准约定不清晰,导致部分超长期历史项目一直“久审不下”。二是标准化工期的实施及企业管理层的“前松后紧”时效期望,对审计时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项目工程标准工期管理实施细则》的要求,各类项目结算和竣工决算审计期限大部分为3个月以内,而对于大型基建项目,多专业交叉计量复杂,非标定制产品询价流程长,耗时多,难以在标准或工期内完成审计工作。三是不均衡送审大大加剧审计工作压力。由于建设项目进度和验收进度受制约的影响因素较多,随机性较强,大量扎堆突发送审的情况普遍存在,经常造成审计人员闲置或审计资源捉襟见肘的两种极端情况,严重影响造价审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审计实施效率。
3.队伍和信息化建设仍存在短板
一方面,自有审计人员专业审核能力仍有短板。建设项目审计具有很强专业性,而自有审计人员更多是偏生产性质的工作特点,专业能力建设不足,且发展通道受到限,导致总体审计实施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中介机构低折扣中标影响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由于近年来造价审计合作单位中标折扣逐年降低,导致合作单位服务人员普遍出现“人员素质差、响应速度慢、支撑力度不足、造价工程师不参与过程审计”等问题。另一方面,数智化审计水平仍处于起步阶段。部分企业虽然搭建了信息化审计平台,但功能模块设置还较为单一,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未能很好满足个性化审计需求,如现场对数等环节仍未实现“掌上审计”、现场勘查未实现智慧选点等。另外,信息化审计系统与建设项目管理系统的融合融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三、新时期下造价审计增值提升实现路径
基本思路:面向国家新基建战略和企业自身发展转型要求,立足补强短板,以造价审计价值再提升为核心,聚焦过程风险防控和化解,增强主动服务意识,通过创新审计实施模式、实施审计质量再提升工程、审计增值服务拓展工程、自有能力建设提升等四大工程,实现造价审计从合规审计向增值审计转变、从传统审计向数智审计转变、从被动审计向主动服务转变,进而最大程度地发挥造价审计增值服务和价值。
1.创新审计实施模式,提升数智化审计水平
一是主动革新审计实施模式。全面推行“远程+现场”审计实施模式,主动求变,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确保审计进度。二是重塑造价审计核心主流程。精简合并过程反馈等非关键环节,推行扁平化对接管理,提升流程流转效率。三是优化踏勘实施标准。围绕专业、金额等重要维度,分专业设置个性化抽样标准,实现勘查提速。四是审、建聚力协同攻坚。审计和建设部门联动,存量问题拉单列表,通过建审沟通会和专家咨询报机制,分批破解全省共性争议难题,推动争议项目快速定案。五是创新造价审计咨询形式。审计服务厅上云,提供多元化沟通渠道和全方位咨询服务,支撑全省送审高效开展。六是建立“红黄蓝”分级预警机制。细化项目响应和反馈时限要求,借助信息化手段,超时项目触发系统报警,自动下发待办短信和邮件跟催提醒。
2.做深做细“五大工程”,筑牢过程质量管控防线
一是做细预算质量提升工程。聚焦5G新基建等大型基建项目,通过新增前置工程量踏勘机制、新增独立团队复核环节、构建算“量”和计“价”指标等举措深化预算审核,从源头把控资金精准投放,更好发挥建设效益。二是做实战略发展价值工程。结合公司业务发展战略,提前介入制定的新业务标准化造价计费模型,严格把控结算金额的准确性,由“先行先试”向行业领域“标杆引领”发力,突显投资审计战略服务价值。三是做强数智建审精品工程。结合智慧审计数据、模型、算法,协助实现现场勘查智能化选点、竣工图纸和预算图纸AI自动校对、会议现场对数上云,实现掌上审计。四是做优复核复审护航工程:加大审计资源投入,最大程度扩大复核覆盖范围,建立质量整治长效机制,筑牢质量把控最后一道防线。五是做全造价指标库建设工程:提前探究“国家去定额化”带来的革新和冲击,结合历史项目数据,按专业逐步建立造价指标库;同时,联合造价软件服务咨询公司,协助开发并试运行行业计价软件。
3.主动拓展增值服务,促进审建深度融合发展
一是协同建设部门成立风控小组。审、建联动,强化内部协同,审计监督前移,突出源头防控和协同防控,定期输出管理建议书,从前端管理化解公司管理风险。二是支撑“工程管理领先行动”。组织历史项目“百日攻坚”,对标挑战任务清单,聚焦分批破解历史难题,推动历史在审项目快速定案,助力工程建设轻装上阵。三是共享审计发现典型案例库。建立风险提示分级管理,基于审计视角,提供风险管理咨询服务,全面促进成果推广运用,资源、服务共享,实现审计价值最大化。四是提供大型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服务。健全过程跟踪审计工作指导框架,联动国家定额中心和地市定额站,优化取费标准,实现边建设边审计边整改的新型建设模式。五是建立开发类项目计价体系。协同产研中心,结合集团最新要求,建立以功能点为基准的技术开发类项目造价指标,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确立单价,填补对软件开发类项目“监督和服务”的空白。
4.强化自有能力建设,锻造复合型人才队伍
一方面,实施新时期造价审计人员能力提升工程,围绕构建“四大能力”体系,打造一支“多元化、专业化、数智化” 复合型审计队伍。一是提升全流程风控实施能力。全建设流程穿越,各专业岗位动态对调,预算、结算、决算职责定期轮换。二是锻造数智化审计能力。通过开展准入考试、定向培训、以审代培、职业认证等,快速提升信息化审计能力。三是强化融合服务能力。通过抽用借调,项目交流锻炼,加强造价审计与经责审计及专项审计之间的工作协同和成果融合,最大程度发挥协同和融合价值。四是激发团队活力。细化造价审核人员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述职和评优机制,营造争先创优从业氛围,凝聚一体合力。另一方面,建立合作伙伴制。健全合作伙伴沟通机制和配额激励机制,突出考核和约谈的牵引作用,营造“资源共享、能力互助、业务互促、合作共赢”的生态环境。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国家新基建战略实施新时期和高质量发展的大背景下,企业内部工程项目造价审计需主动求变,增强服务意识,因时制宜地革新审计实施模式,并聚焦做好“提升数智化审计水平,强化过程质量管控,拓展审计增值服务,抓好新时代审计队伍建设”等四方面重点工作,促使造价审计向“监督+服务”型审计转型,实现造价审计增值和价值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