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2021-01-02蔡书雅
蔡书雅
(深圳市星链供应链云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14)
一、引言
中小企业是我国最大的企业群体,4000万中小企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企业家精神的发源地。根据创客贴视觉营销研究中心出具的《2018年中小企业发展痛点调查年终报告系列白皮书》的数据,目前我国有中小企业4000万家,占企业总数的99%,贡献了中国60%的GDP,50%的税收和80%的城镇就业。报告中也梳理了目前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痛点,其中内控的薄弱和缺失,为痛点之一。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存在问题
在现实工作中,我们常常能观测到如下现象:老板的亲戚做出纳,领取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表;老板一支笔审批;业务人员都是老大,企业资源牢牢掌握在个人手中,业务发展逐渐失控;一建制度,都是文字性描述,没有流程图,没有控制节点以及考核;制度缺什么建什么,没有配套及体系规划,执行起来经常相互打架;核心员工频繁流失;招进来的人发现存在道德缺陷;一讲流程和制度,就被攻击影响创新和效率等等。以上现象,我们总结归纳为以下几点问题:
1.集权的组织结构
中小企业资产规模不大、人员不多、管理幅度相对较小,老板作为创始人在管理上通常全程控制并一插到底。当企业扩展到一定规模,老板一个人不能全程控制的时候,很多中小型企业老板为了控制风险,往往会把自己的亲戚安排到重要岗位,替代老板行使监督权,“家族企业”雏形逐步形成。此时,公司的经营风险是很大的。老板个人一旦出现重大决策失误,严重的后果,可使企业倒闭。而家族企业的弊端,往往是亲戚之间的矛盾,是亲戚之间“信任”,缺乏制度流程控制和监督。外聘的员工得不到授权,难以施展才华,造成流失。长此以往,企业发展受阻,经营风险越来越大。
2.企业整体缺乏内控意识,内控环境差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各部门或人员在经济活动运作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动态机制,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它并不等同于规章制度,也不是组织计划,更不是内部管理,而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各种方式、措施及程序的综合。很多中小型企业的老板及管理层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建立一些规章制度以及遵守、贯彻它们,简单地将各类文档制度,各种规章手册看作是内部控制,对内控认知较浅,无法实施到位。此外,也有许多中小企业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要加强内部监督,增加管理人员,对内控的认知还停留在原始的内部牵制阶段。当然,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太过于考虑成本效率,认为内控建设及实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效益和创新发展,完全忽视内控建设,从而导致内部管理异常混乱。
大部分中小型企业初创时为家族企业,企业内部环境,人际关系也比较复杂。这些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打开眼界,为谋求更好的发展,引进更多的人才,才开始重视规范性运营。但是,因历史原因,核心岗位通常为老板的亲朋好友,而这些人的水平又达不到岗位的任职要求或无法满足企业后续发展的要求。这些因素的存在会制约企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内部矛盾诸多、本位主义、内部部门壁垒高、内控制度难以执行等等。
3.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
目前,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中小企业老板及管理层充分意识到内控建设的重要性,但是缺乏科学的方式和方法。有的中小企业老板只重视内控制度的制定和发布,忽视了具体执行的过程,缺乏对执行过程的监控,更没有针对执行的差异对制度或计划进行相关的调整,没有建立一个完全闭环的从计划、执行、控制、监督、评价的完整体系。也有的中小企业只注重事后惩治而不注重事前预防,等问题出现以后再想办法治理,往往导致后续纠正的成本太高,并且效果甚微。也有的中小企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有关硬性的业务流程、资产安全等控制上,而忽视了企业文化及员工素质等方面的建设。企业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牵制,往往造成管理脱节,产生漏洞,使不良之人有机可乘。
4.企业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中小型企业内外部监督机构形同虚设,监督力度严重不足。就外部环境而言,除了通常的工商、税务等部门外,尤其是非上市公司的中小企业,严重缺乏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督,从而导致中小型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度不够。而内部监督机构,因通常考虑成本效益,难以设立专门机构以及引进专业人才进行监督评价,内部监督严重缺失或者流于形式。
5.企业会计制度不完善,会计信息失真
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全面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没有渗透到企业各个业务环节,会计信息存在遗漏、会计信息失真且传递滞后,使得中小企业的整体会计工作质量偏低,不能充分地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和及时性。还有部分中小企业不重视账务及税务管理,一味地考虑成本,聘用的财务人员缺乏专业胜任能力,在账务处理中出现问题就在所难免。
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优化建议
1.顶层设计强调“合身”,而不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1)岗位不兼容分离制度,相互牵制等问题是内控的基本点
要得到合理的修正数据,需对采样和分析方法进行改进,因此对采样和分析过程进行了归纳,监测所需设备、材料及方法如下。
制度、流程的繁简不重要,关键看岗位不兼容分离制度实际执行是否能落到实处,并成为企业不可逾越的红线。即便因为成本效益的原则,一人兼任了多岗职责,对此,事前的审批,事中、事后的定期及不定期的检查制度,轮岗制度等替补制度是否有严格执行,否则企业内控就存在很大漏洞。
(2)实质重于形式
内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关注的是实质性风险,只要关键风险点控制执行到位,无须庞大的组织架构和复杂的流程,也能有效地管控风险。
2.提高企业整体内控意识
(1)企业所有部门和员工需形成内控共识
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效果通常与企业内部环境、企业文化、企业职工的职业素养和内控意识密不可分。通过加强企业员工培训,培养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不断增强企业员工职业素养和内控意识,才能形成良好内部环境,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内部控制的顺利实施。
(2)企业需重视人力资源管理
要注重企业人员的引进、任职、考核、晋升,尤其是关键岗位人员和干部的选拔和配置。在注重各岗位人员的专业技能的同时,更要将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列为任用、晋升干部的重要参考因素。
(3)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
中小型企业应该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企业治理体系,并能够走出去,打开眼界,不断学习境内外先进的企业治理方法,并吸取精华。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1)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首先要解决内部不兼容岗位的分离问题。受到企业成本效益原则的约束,中小企业不可能做到所有的岗位都专人专岗,在具体执行中,需增强财务、人力、采购、销售、研发等关键部门或关键岗位彼此之间的制衡关系。
(2)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
中小企业需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期间的督导、检查,事后的评价考核,客观分析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内部制度是否有效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是否取得了成效等。同时,对于违规行为要做出严厉处罚,执行到位的需进行奖励,做到奖惩分明。
(3)有效遏制中小企业中的舞弊行为
企业需加强企业文化的宣导,提高员工的法治观念和合规经营意识,加强员工的职业道德培养。对于企业高管、关键核心岗位应建立定期的责任制审计及离任审计。针对容易产生串通舞弊行为的关键岗位,要实施不定期的轮岗制度。
(4)与时俱进,加强学习
针对中小企业内控制度陈旧滞后的现象,企业需加强学习,做到与时俱进,充分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不断优化升级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从而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更新迭代。
4.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外监督
企业内部应建立对各业务单位定期或不定期的稽查机制,尤其加强对关键岗位及部门的监督管理。企业应聘用专业外部审计机构定期或不定期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设及实施情况进行综合检查评估。外部机构的内控评价报告能使企业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自身内部控制中的不足之处,并促使企业自身不断改进,从而使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更加完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聘任专业的内审人员,建立内部审计机构,赋予其权限并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实施的主要力量之一。
5.加强会计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
中小企业应该采取有效的手段来消除各方面弊端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要加强对企业资产安全性的管理,如应收账款、存货、资金的管理,重视财务数据分析比对。同时,要加强企业全员合规意识的培训,建立公开、公正、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确保不做假账,不偷税漏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