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提升策略探究

2021-01-02李鹏宇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归属感少先队员少先队

李鹏宇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1)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年儿童组织,担负着为未来社会塑人育人的重要责任。2017年2月,《少先队改革方案》明确指出当前少先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组织归属感不强,少先队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不够等[1]。2019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全党全社会要重视少先队工作。这些都为开展少先队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向和必要指导。

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是影响少先队组织建设的重要因素,缺乏组织归属感容易使组织失去活力,同时也必然会弱化少先队组织对少先队员的教育功能[2]。在少先队工作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加强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是很有必要的,也是一项非常急迫的工作。

一、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含义和来源

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是指对少先队这一组织的依赖与热爱,为自己能成为组织的一员而认同组织,既包括对少先队组织的规章制度、发展目标理念、价值取向的认同,愿意参与活动和为组织出力,也体现了对自己的身份认可,愿意继续保有其成员身份。组织归属感本质上是一种心理认同的感受和状态。组织归属感不仅是组织给予的,更重要的是少先队员内心自发产生的。

首先,组织归属感应是“客观存在”和“个人主观感受”的结合。“客观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里主要表现为“红色基因”。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成立于1949年10月13日。少先队及其前身劳动儿童团、共产儿童团、抗日儿童团、少先队儿童团等组织都是伴随着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而产生,从安源儿童团到劳动童子团,从抗日儿童团到少年先锋队,中国少年儿童运动始终与党同心、与时代同行,并给少先队员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为祖国谋富强、为人民谋幸福的献身精神,团结友爱的集体精神,热爱劳动、刻苦学习的勤奋精神,不怕困难、英勇对敌的勇敢精神和奋发进取、自主自动的创造精神。[3]中国少年先锋队拥有的悠久而光荣的历史底蕴,带有鲜艳的红色基因,有着光辉的使命,可以激发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的热爱和归属,激发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的价值认同,激发少先队员对自身身份的认可和肯定。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正是蕴含在这样的红色基因里。

其次,组织归属感是一种“个人主观感受”,是少先队员内心自发产生的。第一,组织归属感是少先队员的身份所给予的感受。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拥有少先队员这个光荣的称号以及独特的身份,处在少先队这个光荣的组织里,是少先队员产生组织归属感的一个来源。第二,组织归属感表现为一种对组织的依赖感和认可感。在少先队这个组织里,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热爱和认同,进而产生一种肯定感、依赖感和归属感,是少先队员的情感需要和精神需求。这种情感需要和精神需求是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表现。第三,组织归属感建立在社会基础和组织基础之上。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是在国家、集体以及少先队组织等的熏陶下通过个人主观感受表现出来的。国家、集体和少先队组织给予少先队员或温暖、或光荣、或激昂等等的氛围,深深感染了少先队员,从而使其产生一定程度的组织归属感。

综上,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产生有赖于“客观”和“主观”的交融作用。一方面,客观的红色基因是激发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重要因素,能够让少先队员更加热爱和认同少先队组织。另一方面,少先队员在少先队组织中学习、生活,是使少先队员产生组织归属感“主观”意识的来源。少先队的性质、目的、基本任务、作风等蕴含在红色基因中,是红色基因在少先队的集中体现。少先队员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来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是少先队员的社会价值。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应是和其使命感、责任感交融在一起的,少先队员在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责任和使命的同时,也表现出对组织的归属感。因此,少先队员产生组织归属感不是凭空产生的,是需要在少先队组织熏陶和影响下产生的。少先队员通过在少先队中接受的日常教育,参与少先队活动,对少先队组织的付出从而有所获得,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是从体验中得到的情感。

二、当前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不强的原因

(一)少先队员自身原因

当前,少先队是“全童入队”,即所有适龄的少年儿童都是少先队员。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少先队员对自己在组织中的存在感和价值感的感知,弱化了少先队员对“先锋性”的认同。有不少少先队员觉得很难在少先队体验到作为一名队员的“神圣感”,这些认知阻碍了少先队员对组织的情感投入和思想认同。[4]一般小学生在一年级均能入队,没有入队门槛,缺少竞争环节,使得少年儿童对于少先队组织没有特别的期待,认为这只是一个普遍性的“仪式”,或认为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就需要完成的“任务”。正是这种被曲解的认知,导致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首先在心理上认同感不强,缺乏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缺乏清晰认识和深刻理解。很多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的历史、性质、任务、标志和礼仪等缺乏必要的认识。一些少先队员回答不出少先队什么时候成立,有多久的历史等基本问题。甚至对于少先队的标志“红领巾”,也有少先队员不认为佩戴红领巾是一件应该的事情,而是觉得非常麻烦和无足轻重。红领巾代表红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的标志。但笔者在几所小学见习过程中发现,不重视红领巾不是个别少先队员的问题。如有的少先队员经常把红领巾落在家里;有的队员觉得戴红领巾不好看而不愿意佩戴;有的队员甚至糟蹋红领巾等。当新队员入队第一天戴上红领巾时,心情大都会非常激动、自豪。但对红领巾的热爱、对少先队组织的热情并没有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反而在降温。

此外,笔者在见习时发现,不少少先队员对少先队活动和少先队仪式缺乏参与感和认同感。有的少先队员不爱参加少先队活动,宁愿独自在一旁做自己的事情;有的少先队员在少先队仪式上开小差、做小动作;有的少先队员没有认真对待少先队活动,草草应付了事等等。这些现象都反映出少先队员缺乏组织归属感,对自身身份不够认同,对少先队组织不够理解,组织观念淡薄等问题。

(二)家庭原因

1.家庭结构和环境对少先队员心理和性格产生影响。现在的少先队员有一大部分是独生子女,深受父母的宠爱,导致其“自我中心”意识强烈,不易融入一个组织。即使不是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的溺爱和家人的过度保护也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突出现象。过度的爱使得孩子们容易养成自私、骄横、怠惰的性格[5],因而在其进入一个组织时可能无法完全融入其中或者学不会与组织中的其他成员更好地相处。若加入少先队组织却不易融入组织里,就很难获得实质上的组织归属感和组织认同感。另外,一部分少先队员是流动儿童或留守儿童,或者来自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等,这些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可能缺乏有效的管教和指导,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思想意识,导致他们缺乏组织观念,习惯独来独往,难以甚至抗拒融入组织。

2.家长的思想观念影响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的组织归属感。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直接对孩子的成长负责任,其思想观念也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影响孩子的思维和日常活动。一些家长不重视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对自己的孩子参加少先队活动持犹豫和不配合的态度,甚至因为一些学习上的或安全上的理由阻止、拒绝孩子参加少先队活动。例如,家长普遍存在着“望子成龙”“升学第一”的心态,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都无所谓;部分家长对孩子保护过度,生怕自己的孩子累着了、受伤了,怕孩子哪里被蹭到了、哪里被划到了。家长的这些态度和做法影响了少先队员参与少先队活动的积极性,进而影响了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归属感。

(三)学校原因

1.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对少先队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少先队工作的开展。少先队教育是少年儿童教育的一部分,没有少先队教育的学校教育系统是不健全的、残缺的和陈旧的,若想加强教学工作,更应该重视少先队的工作。[6]当前,一些学校忽视少先队的作用,个别学校由于学校领导理念、教学任务、学校场地设施等原因,不重视学校少先队活动和少先队仪式的开展。而少先队活动和少先队仪式是激发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重要载体。学校的少先队活动和少先队仪式工作若没有做到位,则直接影响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印象,弱化少先队在队员心目中的地位,从而降低队员对少先队的组织归属感。

2.少先队辅导员的基本素养和业务能力影响少先队组织作用的发挥。少先队辅导员是学校中指导和帮助少先队员组织和开展各项活动、引导广大少先队员进行自我教育的人员,是少先队员的亲密朋友和指导老师。[7]少先队辅导员在工作上的不积极、不到位会影响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的组织归属感。当前,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基本都是班主任或其他学科老师兼任,几乎没有专职的辅导员。由于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工作千头万绪,整天忙于班级的各种琐碎事务,或者专注于教学任务,没有太多精力开展少先队工作。而且学校少先队辅导员大多不是少先队专业出身,对少先队工作了解不多,专业理论知识匮乏,开展少先队活动往往也力不从心,导致队活动概念化、简单化,缺乏教育实效。这些都影响了少先队组织在队员心目中的形象,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的归属感也随之变低。

(四)社会原因

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不良诱惑是影响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归属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这些不良因素很容易使还不完全具备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的少先队员的行为和思想出现偏差,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一定的变化。例如,有个别企业在红领巾上印刷广告;一些企业不正当使用红领巾进行营销炒作;一些媒体或网络言论对少先队组织的存在或作用进行诋毁等等。这些做法损害了少先队在队员心目中的形象,亵渎了少先队组织的作用和意义,也会错误引导一些年幼少先队员的认知和思考。

三、加强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对策与建议

(一)个人层面

加强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首先应该使每一位少先队员明确组织归属感的具体含义,即应该明确希望少先队员加强的“组织归属感”究竟为何物,具体表现是什么,怎样才是少先队员真正的“组织归属感”等。

其次,要让广大少先队员加强对少先队这个组织光荣历史传统、光荣使命的了解,对少先队员开展队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一方面,要加强少先队员对党、团、队的认识,让队员理解少先队是与党、团一脉相承的,是继承了党的红色基因,继承并发扬了党在革命、建设中积累和凝练的宝贵精神财富。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少先队员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少先队员对国家、集体、社会的深刻认识,明白少先队的目的和任务,明白少先队注重对祖国、对人民做贡献,要让队员体验到自身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加强其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只有这样,少先队员才能有更深的组织认同。

(二)家庭层面

1.家长应当改变观念,适当放手,鼓励孩子多参与少先队活动。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对孩子的保护和爱是与生俱来的,也是正常的。但过度的保护不是爱而是害。学会放手,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少先队集体活动,可以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良好品格。孩子们需要一个让自己自由成长的平台,而少先队组织正是这样一个平台,为孩子们提供交往和合作、展示能力、自我管理、充当主人翁的小小舞台。家长们应该要有意识地鼓励孩子们参加少先队活动,积极融入少先队集体,让孩子们在少先队里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

2.引导家长作为志愿者或校外辅导员,协助开展少先队活动。少先队活动不是孤立的,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应该鼓励和引导家长参与其中。家长可以作为志愿者,协助孩子们开展少先队活动,如提供一些资源上的帮助,或负责监管和看护孩子们的安全等。通过让家长直接参与到少先队活动中,可以加深家长对少先队活动的认识,从而让家长更加支持和响应少先队活动。

(三)学校层面

1.结合少先队员的身心发展阶段扎实做好少先队仪式教育。加强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离不开少先队仪式教育。少先队仪式教育是加强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重要方式。共青团中央于2017年印发了《中国少年先锋队标志礼仪基本规范》,要求各级少先队组织要规范少先队组织文化建设,加强对少先队员的仪式教育。少先队的礼仪感染可以陶冶少先队员的组织观念,激励队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8]

首先,仪式教育要结合少先队员的身心发展阶段。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提到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会经过四个前后相继而又有质的差异的阶段,而少先队员处于6—14周岁的阶段,会经过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三个阶段。不同阶段少年儿童的认知发展情况不同,因此,应结合少年儿童不同的身心发展阶段安排和开展仪式教育。如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少先队员,可以用队员喜闻乐见的方式,把少先队基本标志的含义、少先队礼仪的精神讲深讲透。[9]对于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少先队员,则可以开展少先队员换戴大号红领巾仪式,让每一位队员双手接过鲜红的大号红领巾,接过大号红领巾意味着接过长大的责任。换戴大号红领巾仪式能让少先队员感受到自己的人生迈向了一个新的成长起点,继续履行作为一名少先队员的责任和使命,并且向往共青团。也可以结合仪式进行激励教育,如开展中队委标志佩戴仪式、表彰仪式等,强化少先队员对队委(队长)身份的向往,鞭策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队员。

其次,仪式教育应贴近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和实际情况。例如可选用合适的道具和设计合适的动作,强化少先队礼仪的美育功能,从而给少先队员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对加强队员的组织归属感有重要作用。

第三,仪式教育必须规范化,仪式感要强烈,形式要庄严隆重。少先队的礼仪以形象产生感情,以感情去感染教育少先队员,这种感染是潜移默化的。[10]通过增强少先队仪式的庄重感、神圣感和少先队员的参与感,可以调动队员的感觉和思维器官,对队员的心理有潜移默化的暗示,促使队员认同和领会少先队礼仪所传达的意义和价值,从而加强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

2.结合少先队员的兴趣爱好去开展活动课程。加强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离不开少先队活动的开展。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的生命,少先队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活动教育。

首先,开展少先队活动要结合队员的兴趣爱好,激发少先队员的参与热情。少先队员喜爱游戏,这是少年儿童的天性。游戏能给少年儿童带来开心的情绪体验。少先队活动如以队员最能接受和最喜欢的游戏形式开展,就最能诱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因此,少先队活动的设计要注重趣味性,注重儿童化,要适合少年儿童喜爱游戏和娱乐的天性,切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同时,在少先队活动中,要特别重视激励方法的运用,激励能引发队员们积极的情绪体验,如快乐、兴奋等,这些情绪体验等能极大地调动少先队员参与活动的主观能动性。[10]例如,可以在一些少先队活动中设置竞赛型、评比型活动,通过竞赛和评比的形式,给队员一些奖励、奖品。队员的兴趣和动机在少先队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他们在少先队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少先队组织作用的发挥,进而影响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归属感。因此,开展少先队活动应充分考虑少先队员是否喜欢,是否符合他们的兴趣,是否能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要创新少先队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少先队组织的性质、基本特征以及根本任务决定了少先队活动课必然要与中小学的传统课程相区别。《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加强少先队活动课程建设,努力实施有质量、有效果的少先队活动课程。[11]开展精彩生动的少先队活动课,不仅可以达到有效利用少先队对自身实施教育的目的,还可以帮助增进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归属感。少先队活动课的形式和内容不应该单一化、刻板化,而是应该多样化、个性化。精彩生动的少先队活动,应特别注重联系队员实际,联系日常生活发生的新鲜事。开展少先队活动课,可以根据队员的所思所想、日常学习和生活等内容,而不应该设立一些高大上、难以亲近的主题。不同学校、不同地区的少先队实际情况不一样,可以因地制宜,通过不同视角和不同形式,根据地区特色和学校条件开展少先队活动课。从实际情况和身边情况出发,从小事出发,以小见大,联系实际,这是最能达到效果的少先队活动课的重要特点。

第三,要充分发挥队员在少先队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少先队是组织教育、实践教育、自我教育相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少先队员是少先队活动的小主人,不是被动旁观者,而是主体参与者。少先队活动应符合队员的情感特征,加强少先队员的主体地位,培养少先队员的“主人翁”精神,重视队员在少先队组织中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这样少先队员才能在少先队中学会成长,对少先队组织有更深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创建少先队小阵地,加强少先队部室和队角的建设。社会学中“人的社会性”理论提到人是群体性动物,具有社会性。社会性是个体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生存的属性。少年儿童亦是如此,儿童们往往喜欢在集体中生活,喜欢亲近同伴,因此,建设少先队员小阵地有助于促进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的组织归属感。少先队阵地是少先队组织对队员开展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与基本形式,是对少先队员产生凝聚、吸引、辐射、影响等多方面“磁场”效应的教育场。[12]

首先,要加强少先队部室建设,充分发挥少先队部室的功能作用。少先队部室是队员活动的阵地和展示舞台,可以作为“队员之家”来发挥日常作用。少先队部室可以是大队干部的工作点,是专题活动室和会议室、少先队干部培训基地、少先队资料保存库,还可以是辅导员与队员交流的平台等。部室的布置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因地制宜,要富有教育意义,同时要突出队情、注意规范化。要注意正确悬挂队徽,在醒目位置贴好“准备着: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呼号和入队誓词,以及贴好党的历届领导人对广大少先队员的寄语。可以把学校少先队获得的一些奖状、奖杯、奖旗、奖品在队部室的宣传栏和橱窗中进行展示。队部室的墙面装饰可以粘贴学校少先队开展的一些活动照片剪影或进行优秀少先队员风采展示,也可以展示少先队的历史传统以及学校少先队的历史沿革等。要定期整理和维护好少先队部室的活动日程表、值班表、日志、光荣册、会议记录和各种报表等。少先队的有关报纸杂志也要定期整理和维护。少先队部室是少先队的重要阵地,布置好一个干净、美观又富有教育意义的队部室是加强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不可或缺的内容。

其次,要加强少先队队角建设。队角是深受少先队员喜爱的宣传教育阵地。它的特点是小而灵,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少先队教育活动。队角是每个队员展示自己才华的小阵地,可以在中队建立队员喜爱的队角,例如“英雄角”“图书角”“体育角”“科技角”“生物角”等。各中队还可以根据队员的年龄特点对墙报、宣传栏等进行精心布置、定期更新,让墙壁和宣传栏成为表达队员心声的精神园地。建设队角,不仅能培养队员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生活情趣,还能增进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

再次,探索开辟少先队新媒体阵地。学校可以建立少先队微信公众号、短视频账号等新媒体阵地,向大家介绍少先队的活动和成绩,分享少先队活动的开展。例如,可以展示一些少先队活动的照片和视频,整理上传队员们参与活动的感言,还可以在举办少先队活动时进行直播,让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观看等。大、中、小队都可以建设属于自己的新媒体阵地。

(四)社会层面

1.加强各方资源统合,促进家校合作和社会合作。少先队不只在校内活动,很多时候需要走出校园,来到社区或更大范围,因而需要统合各方资源,尤其是要促进家校合作和社会合作。

学校的资源和场地是有限的,因而学校应多与家庭、社会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各方资源为少先队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例如,少先队活动可以走进社区,与街道的志愿组织、敬老院、景点等一起协同开展,这样对促进少先队工作开展、加强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有一定的帮助,而且能加强少先队在家长和社会人员心目中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2.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正确宣传少先队组织和少先队活动。少先队员对少先队组织的归属感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自身认知的变化而变动。因而对少先队员要注重引导和教育,多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去引导少先队员,增强其判断辨别能力,使其避免受不良思想和不良环境影响。

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的增强,不仅依赖于学校层面加强少先队建设,也有赖于各方对少先队工作的重视以及对少先队组织的认同。媒体和社会各界要正确宣传少先队组织和少先队活动,加强少先队的正向辐射,为加强少先队员的组织归属感提供坚实的支持。

猜你喜欢

归属感少先队员少先队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少先队员永向前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少先队员永向前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蒋佩琪 在大陆打拼更有归属感
围坐在圆桌旁开会,气氛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