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抗“疫”中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

2021-01-02杨志杰

青少年研究与实践 2021年1期
关键词:爱国爱国主义防控

张 婕, 杨志杰

(兰州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庚子伊始,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下简称“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全国上下紧急动员,展开了一场疫情防控的斗争。这场斗争,不仅是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时机和生动教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1]爱国主义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历史的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所以,抗“疫”更不能忽略爱国主义教育。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时期是爱国主义情感形成的重要阶段,教育工作者要牢牢把握这一阶段,运用抗“疫”这一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材,采用深刻、持久的方式对青少年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自觉地将爱国主义情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抗“疫”形势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

(一)把爱国主义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统一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这是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精神最重要的体现。”[2]爱国是人们心中最深沉的情感,但爱国主义并非简单的爱国,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是统一的。疫情防控为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最生动的课堂。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的背后,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有效领导、科学决策;是全国7901万多名党员无私捐款82.6亿;是无数党员干部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地奋战在抗“疫”一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抗“疫”中发挥得淋漓尽致,疫情在党的指挥领导下得到有效控制,也再次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一致性,是我国每一名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3]从十天左右时间建成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到确保病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从各省志愿者支援湖北支援武汉到“一省包一市”,从全国停摆抗击疫情到倾全国之力帮助世界各国共抗疫情,无不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的显著优势。中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取得的成就再次证明,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最坚定的弘扬者和践行者,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表现出了超强的调动能力和卓越的领导能力。[4]要牢牢把握当前重要时机,把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相统一,培养青少年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持久热情。

(二)把传承民族文化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

自古以来,爱国主义精神都是中国抵御外来入侵、战胜重大灾难的强大精神力量,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华民族再一次经受了磨难和痛苦,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展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再次凝聚为人们战胜疫情的强大现实力量,也推动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使民族文化得到了本民族更深入、更有效的认同。新时代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传承民族文化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面对疫情,医护人员、工作者不畏艰险,冲在抗“疫”最前线,展现了舍生忘死、乐于奉献的家国情怀;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亿万中国人民倾力配合,展现了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民族意志;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展现了以民为本、为国为民的使命意识;把握疫情契机,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举措,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展现了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这些都属于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方面,新的时代背景又为其增添了新的时代内涵,展现出抗“疫”中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延续性,增强了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使青少年切身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也为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出了在传承民族文化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新要求。

(三)把创新教育手段与抗“疫”中的具体爱国实例结合起来

疫情的蔓延和持续阻碍了全国学校线下课堂教育的正常进行,疫情的发展促使教育界不断创新教育手段,丰富教育形式。尤其是疫情期间,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发挥了关键作用,推动了教育信息化的开展。教育部等部门发布了《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倡导开展在线教育;各中小学、高校借助网络信息化手段进行线上教育,保证各项教学工作如期开展;积极运用“云课堂”“云讲座”“全国大学生共上一堂思政课”等形式讲述抗“疫”故事,展现抗“疫”中的爱国情感。同时,当前的抗“疫”形势要求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把抗“疫”中的具体爱国实例融入日常教育教学中,把青少年亲历的抗“疫”过程融入线上课堂教学中,让青少年在学习中感悟抗“疫”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抗“疫”故事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素材

抗“疫”中涌现出的许多感人肺腑的故事为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素材。在抗“疫”背景下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要深入挖掘典型事迹,讲好中国抗“疫”故事,使青少年充分认识到我国国家制度优越性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引导青少年深刻认识当今中国为什么“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问题[5],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

(一)中国速度让爱国主义情怀再次升华

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抗击疫情,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疫情不断恶化、医院收治能力不足的情况下,7000余名建设者奔赴武汉,近千台机器24小时不间断施工,十天便让一座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火神山医院拔地而起。十二天建成雷神山医院,火速建成十余家方舱医院。在党中央统一部署下,全国万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多地工厂迅速恢复医用物资生产,保证一线医护人员防护用品供应。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先生在接受西方记者采访时说:“我一生从未见过这样的动员。”每一位中国人的担当和奉献凝聚迸发出令世界惊叹的中国速度,让国民的爱国情怀再次升华。

(二)中国力量为爱国主义教育注入推进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面对疫情大考,中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切实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权、安全权和健康权。在疫情不断加重、确诊病例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武汉确保对病例“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优化畅通收治转诊通道,力争“床等人,不能人等床”,尽全力治疗,免费医治,不放弃任何一位患者。疫情防控期间,各地政府切实帮助医护人员解决实际困难,强化人文关怀保障。同时,随着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国家为远在海外的留学生免费发放健康包,开通疫情热线加强关爱和咨询服务,并派多架专机接滞留海外留学生回国。中国在疫情防控期间取得的成就,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立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力量,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推进力量。

(三)中国奇迹使爱国主义精神彰显时代风采

在这场与疫情赛跑的防控阻击战中,中国付出了巨大代价,快速遏制了疫情的发展,疫情防控持续向好。春节期间,武汉“封城”,各省纷纷启动“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国人民宅家抗“疫”,疫情防控效果显著。国家对新冠肺炎患者免费治疗,救治费用超10亿元,并积极与世界共享疫情进展与抗“疫”经验,为世界抗击疫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围绕抗击疫情这个共同目标,集中医学、生产、科技、人文等各方力量,调动医疗救治、防护后勤等各方资源,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创造了中国奇迹。爱国主义精神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彰显出别样风采,在抗“疫”实践中再一次被生动演绎。同时,投“疫”实践也为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生动的故事及素材,引导青少年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

三、抗“疫”斗争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注入了新内涵

(一)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使命担当精神

中华民族是勇于担当的民族,从古至今,无数的艰难困苦练就了中华民族勇于担当的使命精神,无数仁人志士勇往直前、持之以恒的担当作为,造就了今日中国蓬勃发展的壮丽景象。“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这场严峻的斗争中,广大一线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奔赴湖北,不惧被感染的风险,写下了“不计报酬、无论生死”的请战书;广大一线志愿服务者不辞辛劳,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各方面保障;广大公安民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坚守岗位、日夜值守,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重大贡献。“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疫情爆发后,钟南山院士提醒大家近期不要去武汉,自己却只身踏上了开往武汉的列车;李兰娟院士主动请缨,连续两个月在武汉救治重症、危重症患者;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在妻子被确诊的情况下,他仍奋战在抗“疫”一线带领大家保卫武汉;被称为抗“疫”时期“生命摆渡人”的快递小哥汪勇,为医护人员调配医疗物品、保障出行、协调盒饭、修眼镜、买拖鞋,成为了一线医护人员的“大管家”……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奋斗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各行各业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守护生命,展示出了使命在心的砥砺担当精神,不断激励青少年在亲历疫情的独特经历中强化自己的使命,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任。

(二)服从指挥、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

个人是社会中的人,个人利益要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集体主义精神作为动员国家力量的精神纽带,在疫情防控中转化为抗击疫情的坚实物质力量。在疫情肆虐全国的危难情形下,亿万中国人民以大局利益为重,舍小家为大家,集体主义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在疫情防控最危急的时期,作为九州通衢之地的武汉紧急响应,做出了“封城”的艰难决定,武汉人民在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面前,坚定地选择了国家利益。武汉“封城”让中国新冠肺炎感染者减少了七十多万,总病例数减少96%,对疫情的遏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疫情防控期间,国家充分动员人民群众和社区力量,亿万中国人民听从党的指挥,“宅家”隔离不出门,严格遵守外出归来居家隔离十四天的规定,为战胜疫情提供了重要的内生动力。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冠肺炎联合专家考察组外方组长、世卫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在通报疫情考察调研情况时提到,“中国人民在抗击疫情中表现出了‘巨大的集体意愿’”[6]。面对疫情大考,全国人民始终听从指挥、顾全大局,以集体利益为重,把对国家的挚爱化为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充分彰显了新时代集体主义精神,为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增添了集体主义的新时代内涵。

(三)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团结协作精神

团结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重要保证[7],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湖北缺医生,军队、各省迅速抽调医护人员,“一省包一市”;湖北缺防疫用品,汽车企业、服装企业、内衣企业纷纷转行生产口罩、防护服等医用物品,保证前线供应;湖北缺粮食蔬菜,各省政府、人民纷纷拿出自己最好的东西捐往湖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面对重大疫情灾难,中华民族没有被打倒,中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抗“疫”背景下焕发出了强大凝聚力,支撑着我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逐步走向胜利。依托典型事迹对青少年开展团结精神教育,更能使青少年在抗“疫”实践中切身感悟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于灾难中把握爱国主义精神的实质,激励青少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团结奋斗。

四、抗“疫”成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开辟了新路径

(一)将抗“疫”中的爱国主义成果融入学校教学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内的重要教学活动,要把学校作为主阵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首先,要牢牢把握课堂教育,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到整个学校教育中。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采取不同形式、不同深度的课堂教育。在中小学,着重以抗“疫”成果、感人事迹为主要教育内容,发挥榜样示范的教育作用,以浅显易懂的教育方式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科目的教育教学中去;在高校,要深入挖掘抗“疫”故事中蕴藏的爱国主义情感,结合疫情防控讲好思政课及相关专业课,结合实例讲清抗“疫”中体现出的中国制度优势和治理能力,大力弘扬抗“疫”中彰显的爱国主义精神。其次,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教师在课堂中起主导作用,尤其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未成型的中小学生以及易受外来思潮影响的大学生来说,配以什么样的教师、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尤为重要。一方面,抗击疫情的斗争为教师提供了最好的教材,思政课教师要有高度的自信和底气,用好用足来自抗“疫”一线的鲜活事例和故事,理直气壮地讲清疫情防控中体现出的国家制度优势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让青少年在课堂教育和日常生活实践中深化对党、对国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另一方面,其他任课教师要在言语、行动等各个方面为青少年树立榜样,将疫情防控成果与课程的方方面面相结合,融入教学各个环节当中,潜移默化地影响青少年。最后,创新教育表达方式,转化教育话语。抗“疫”是全民参与、全民亲历的大事件,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情感教育,不能仅靠理论的说教来完成。青少年参与了抗“疫”的全过程,教师要牢牢把握这一关键,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互动式、启发式等形式,实现与学生的共情,启发学生从自身亲历的抗“疫”故事中进行思考,通过情感传递、润物无声的方式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将抗“疫”中的爱国主义故事融入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第一步,为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感打下根基,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影响深远。抗“疫”背景下在家庭中对青少年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要将抗“疫”故事融入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渗透青少年的爱国情感。首先,家长要重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家长往往忽略了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从而导致青少年爱国情感缺失。家长要把握好疫情防控阶段和青少年朝夕相处的时间,引导青少年从抗“疫”事迹中感悟国家和民族的振兴,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其次,运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加强日常生活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要摒弃传统的理论说教的教育方法,根据青少年的年龄和理解能力为其选择抗“疫”新闻、抗“疫”故事、抗“疫”漫画等,运用贴近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形式培养其爱国情感。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疫情期间遵守国家规定,尊重医护人员及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者,发挥榜样作用,引导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加深爱国情感。

(三)将抗“疫”中的爱国主义宣传融入社会教育

青少年的爱国思想会不自觉地受到各种社会因素的感染和影响,因此,要运用各种手段方式,积极宣传抗“疫”先进个人和事迹,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整个社会中,在全社会营造学习抗“疫”先进事迹、热爱民族家国的良好社会氛围。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性作用,积极开展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形式多样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疫情防控期间,央视呈现了一台以“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鼓励信心、为武汉加油、打赢阻击战”为主题的元宵节特别演出;教育部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了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清明节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深切哀悼抗击疫情斗争中的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这些以紧贴青少年生活实际的形式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为青少年形成爱国信念营造了浓厚氛围。其次,创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深入挖掘抗“疫”资源,因地制宜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监察委员表示,方舱医院将来可能改造为博物馆供大家参观。将方舱医院改造为抗“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可以让青少年身临其境地感受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最后,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手段,加强疫情防控中的爱国舆论宣传。疫情防控期间,漫画家陈小桃绘制了漫画作品《热干面加油》《热干面醒了》为武汉加油;各地媒体推出疫情防控纪录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将抗“疫”斗争拍摄成电视剧……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乐于接受的方式宣传疫情防控成果,能够有效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四)将抗“疫”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投入新的伟大实践

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是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的,最终又要投入到实践中去。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将抗“疫”中的爱国主义情感投入到实践中。教育部办公厅在《关于开展“共抗疫情、爱国力行”主题宣传教育和网络文化成果征集展示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提出,要以“践行”为重点,教育引导师生“笃志、力行”。全民共抗疫情的现实为青少年提供了最好的爱国实践课堂,为在实践中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感提供了范本。

一是引导青少年积极投身抗“疫”志愿服务。在疫情防控最关键的时期,许多青少年活跃在抗“疫”一线,积极参与相关志愿服务工作,穿梭在社区村庄中走访排查外来人员、为住户分发生活用品及抗“疫”物资、关爱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弱势群体等,志愿服务使青少年在抗“疫”实践中强化了对祖国的热爱。二是引导青少年踊跃参加相关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疫情防控期间,许多学校、社会组织纷纷发起了以“共抗疫情”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包括知识竞赛、网络文化作品展示、安全教育等多种形式,鼓励青少年利用网络资源制作短文、绘画、海报、微视频等网络文化作品,使青少年在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新时代爱国主义情怀。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8]疫情灾害面前,中国人民展示出了空前的团结协作精神,使抗击疫情成了一场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全程关注、全程亲历参与疫情抗击,使爱国主义教育不是停留在口头上、书本中,而是真正落到实处,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相信借疫情抗击之际,青少年定会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大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接续奋斗。

猜你喜欢

爱国爱国主义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