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会计准则新变化及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1-01-02易童霖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金融资产会计准则计量

易童霖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国内外会计准则的新变化,属于财会工作发展的必然,其对财务管理工作开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相关单位和工作人员应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新变化的内容和影响,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根据有关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进行问题解决,从而促进国内外会计准则优质高效推行,实现价值最大化[1]。

一、国内外新会计准则变化分析

1.国内会计准则变化分析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查阅,我国2017年3月开始施行新会计准则,其产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金融工具和政府补助两方面。

(1)金融工具变化

在金融工具方面的新变化,主要以降低会计核算复杂性为目的,将金融资产划分为三类,实施分类核算。详细的类别设置如下:其一,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标准,与此同时,其产生的变动应按照相关要求纳入当期损益之之中;其二,将公允价值作为计量依据,对于产生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之中,且企业从两方面对这一类型金融资产的收益源头实施管理,分别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和该类金融资产出售之后得到的价格之差[2];其三,将摊余之后的成本作为计量依据的金融资产,企业对于这一类型金融资产收益具有管理权力,且管理模式为收取一定额度的合同现金流量,主要体现为对利息的收取。在新会计准则之下,取消原有的贷款和应收款项、具有一定期限的投资、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向外售出的金融资产[3]。除此以外,在新会计准则之下,可以采取预期损失计量的方法进行金融工具减值核算,同时对于预估损失的估测应将前瞻性信息作为依据,体现预见性特点。

(2)政府补助变化

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于政府补助方面也发生了新变化,具体表现在政府补助计入损益的判断依据方面,具体为经济业务产生的实际情况[4]。对于一些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具有一定关联的政府补助,可以被作为其他收益的一部分,且归类为企业营业利润项目中的一个单独部分,单独核算和上报。相比而言,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不具有关联的政府补助项目,属于营业之外的收入。由此可见,政府补助与企业营业收入是否具有关系,直接影响其计入类别和方式。

2.国外会计准则变化分析

关于国外会计准则变化主要表现在会计概念框架、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计量、“统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等方面,详细情况如下所述。

(1)会计概念框架的变化

国外会计准则在概念框架方面的新变化,体现在关注要点改变,具体体现在重点关注会计要素确认标准、确认终止的依据、计量方法和财务报表上报相关要求[5]。与此同时,对于会计要素进行准确定义,明确负债的定义。在整体的概念框架之中,应明晰“财务业绩”的本质意义,并深入理解财务会计“当期营业收益观”和“总括收益观”,在这两个观点的视阈下,进行损益、综合收益和其他相关收益概念解析。除此以外,注重“负债与权益”的区别对待,进行独立核算。

(2)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计量变化

有关国外会计准则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计量方面的变化,主要以欧洲财务报告咨询组提出的方案为典型代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历史成本计量必须清晰,避免产生相应输入值后续重复输入的问题;二是在实施价值计量过程中,必须保证相关资产和负债可以实现,尤其是一些预期目标可实现的资产,计量时通过市场价值核算,如果一些资产的预期目标不可实现,可以使用企业特定价值计量;三是在资产计量时,考虑与之相关的因素带来的影响,必须对“报告财务业绩”详细了解,将其作为计量视角,不可使用负资产负债表。除此以外,在国外新会计准则下,计量基础较多,且对每一个计量基础选择时,应与企业不同的业务模式相匹配。

(3)“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变化

通过对国外会计准则发生的新变化进行深入研究,其“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工作开展过程中,基本会计处理方法发生改变,使用“前续法”实施这一状态下的会计处理,这一方法也被称之为“账面价值法”,注重财务账面价值核算。

二、国内外新会计准则变化带来的问题

经过总结,国内外会计准则变化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相关方面财务工作优质高效开展,应在具体工作中,注重相关问题解决,经过总结,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1.概念频繁波动影响实务工作开展

在实践过程中,国内外新会计准则变化,导致相应的概念变化,而概念属于整个会计工作开展的基础环节,必须保证其准确、清晰、稳定,才能保证会计实务工作具有统一性,减少因概念变化带来的实务核算不准确、不精细等问题。但是,当前有关方面的概念波动较为频繁,缺乏相应的波动管理体系,致使相关方面的概念波动较为随意,从而影响会计实务工作优质高效开展。

2.会计计量变化导致工作人员素质不足

在国内外会计准则新变化中,会计计量方面的变化较为明显,且不同计量方法的要求、适用条件、计量模式、注意事项等各有不同。对于原有的财会工作人员而言,在有关方面缺乏相应的工作经验,从而导致其在使用相应的计量方法时,效率较低,问题发生率较高,影响了这一工作开展的质量。例如,如何准确进行摊销、折旧、减值等方面的计量,如何有效使用“前续法”等,需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质。

3.资产类型改变导致会计核算难度增加

通过上述研究可知,国内外新会计准则变化之后,将会导致金融资产类型变化、划分依据产生差异,对于相应的报表制作也发生变化,而核算的具体视角也要随之调整,从而导致会计核算复杂性加大,增加了会计核算工作量。例如,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于金融资产重新进行类别划分,主要分为三类,这里不做赘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会计核算复杂性,但由于新的金融资产在进行确认、分类、核算等方面与原有的规定存在差异,从而增加了工作难度,需要相关人员具有一定的适应期、学习期、过渡期,否则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三、解决国内外新会计准则变化问题的对策

根据上述国内外新会计准则变化带来的问题,提出如下对策,助力于相关问题的解决。

1.合理进行概念设置,减少波动频率

首先,国内外在新会计准则设置中的概念制定方面,应体现统筹性和战略性思维。即在有关方面工作开展时,对于一些重要概念应减少其波动频率,不可随意改变,且应注重发展所需,统筹制定科学的概念体系。其次,在进行概念设置之前,应考虑不同概念改变带来的影响,做到适度调整。例如,“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概念属于较为常用的概念,如果对其进行改动,将会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不可随意调整。除此以外,为了防止概念波动带来的影响,国内外相关方面的专业人士和权威部门应加强有关方面的研究投入,共同研究概念调整带来的影响,达成共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国际间合作和市场化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例如,我国在进行新会计准则时,应考虑国际通用的新准则和新概念,减少与其之间的矛盾。

2.组建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满足需求

为了保证新会计准则顺利推行,应提升相关人员在有关方面的专业素质,具体建议如下:其一,通过培训提升相关人员专业素质。企业和国家相关部门应针对新会计准则组织相应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相关理论、计量方法、计量要点、计量工具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从而提升财务人员在有关方面的专业素质,减少来自人员方面的问题。其二,建立针对性的考核机制。为了保证企业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准则优质高效使用,应在有关方面设置相应的考核机制,所有会计人员只有通过考核才能上岗,如果未通过考核,则应继续加强学习。除此以外,企业和相关部门应有效利用网络平台,及时进行新准则相关信息发布,使财务人员能够对新准则及时了解,及时改变自己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3.合理进行资产类型划分,适当调整

根据上述研究可知,国内外新会计准则将会导致金融资产类型发生变化,从而为会计核算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难度,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应加强对资产类型的控制。首先,根据现有资产核算的实际情况,进行资产分类,避免资产分类不断改变带来的会计核算复杂性增加、难度增加、遗留问题增加的现象。例如,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中,对于金融资产分类应体现战略意识和前瞻意识,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合理控制类别数量,使其满足需求。其次,对于新会计准则下的金融资产类别,应做好与传统准则下资产类别划分之间的对接,保证资产类别划分准确,核算符合相关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相关部门应明确不同行业推行新会计准则的制度,具体包括推行时间、问题解决方案、推行标准、过渡机制等,并对一些突出问题进行跟踪解决,助力于相关工作的优质高效开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内外新会计准则产生了新的变化,对财务核算工作带来新的影响,具体体现在金融资产分类变化、相关概念变化、会计计量方式变化、“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会计处理变化等方面。为了有效解决国内外新会计准则带来的问题,应合理进行概念设置,减少波动频率,组建高素质的会计队伍,合理进行资产类型划分,从而促进新会计准则优质、高效地落实。

猜你喜欢

金融资产会计准则计量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研究
金融资产的分类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基于因子分析的人力资本计量研究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会计处理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