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右木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研究*
2021-01-02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幸媛
西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幸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考察期间多次前往革命老区,瞻仰红色遗址、遗迹,足迹遍布全国各地,在这些革命纪念地,习近平总书记回顾党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重温理想信念,阐释初心使命。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赴江西看望慰问干部群众和驻赣部队时表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充分发扬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用红色资源涵养初心”[2]。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参观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3]。由此可见,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传承好、发扬好红色文化,十分注重学习红色英雄人物和红色精神,这为推动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契机。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中蕴含着丰裕的价值意蕴,具有独特的政治价值、历史价值、教育价值和文化价值,是新时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鲜活素材,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同时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更加需要学习革命英烈身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魄力和不凡勇气。王右木作为马克思主义在四川早期传播的播火者,他的一生伟大光辉,挖掘王右木精神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有助于接受绵延不断的红色信仰洗礼,积极挖掘本土红色资源,追溯红色记忆。
一、王右木精神的科学内涵
对于英雄的地位和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4]。榜样是支撑我们奋勇前行的重要力量,通过震撼人心的王右木精神指引方向,可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王右木烈士是中共四川党团组织的创建者和领导者,是四川最早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和开拓者。王右木原名王丕昌又名王燧,出生于四川绵阳江油武都镇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年少时期,面对着国家的积贫积弱,王右木对家国存亡有着特别的情怀,在心中埋下了救亡图存的种子。王右木积极建立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创立《人声》报,创建四川地区党团组织,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四川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王右木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榜样力量,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乐章。
(一)炽热浓烈的救国爱民精神
王右木自四岁起就跟着大哥读书识字,八岁进入私塾后就常听私塾先生和大哥为他讲授岳飞、文天祥、戚继光等英雄保家卫国的故事,这不仅启迪了他的智慧,更是将救国精神和英雄气概牢牢地铸在了幼时的王右木心间。1913年,王右木在成都师范学堂毕业后,继续前往日本留学进修,他怀揣着满腔求学热情,可在远在异国他乡,王右木切身感受到了“支那人”“东亚病夫”的侮辱和歧视,这深深刺痛了王右木的民族自尊心,这也更加坚定了王右木为洗雪国耻、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决心。学成归国后,王右木创立了《人声》报,在《人声》报“本社宣言”中,王右木具体罗列了八条办报的途径,并在文章的最后写道“上列八条,就是本社对读者诸君所表示的最诚恳、最鲜明的态度;至于本社为什么要取这样的态度,就是全为了我们的最终目的:为全人类谋均等幸福”[5]。王右木宣传革命思想,创建四川党团组织,开展革命斗争,积极投身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并为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他的一生凝聚着炙热的救国爱民精神。
(二)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
王右木出生之时正值洋务运动末期,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而我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力孱弱,外有强敌,内有忧患,百姓生活困苦,加之国人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屡屡失败,亟需为近代中国找到一条崭新而科学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王右木学成归国后返回故里,脱离封建家庭,与妻儿前往成都,受聘于四川高等师范学院任学监一职。在任职于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期间,王右木以学校为依托,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一方面利用课上课下的时间,经常和学生们交流思想,鼓励学生关心政治、关心时局的变化,支持和鼓励他们参加革命活动;另一方面利用当学监的便利条件,挑选和培养青年学生中的积极分子,积极培养进步青年。于1920年建立了马克思读书会,这是四川地区最早诞生的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于1922年创办了革命刊物—《人声》报。于1923年向党中央提出了“建立工农武装,开展装武革命”的宝贵建议,并建立了中共成都独立小组。这些就是王右木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的最好证明。
(三)顽强不屈的拼搏斗争精神
王右木创办《人声》报时经常会评论青年运动问题,抨击旧思想旧制度和各地军阀的政治作为,并因此得罪了很多当时的高官和军阀。1922年,王右木在《人声》报中揭露了驻扎江油的军阀刘膏腴和伪县长相互勾结、强征人口税的贪污行为。为此,王右木的两个哥哥被抓进了监狱,他的大哥王初龄被打得遍体鳞伤,二哥王荣昌被毒打致死,王右木内心十分悲痛,但并没有因此而害怕退缩,而是更猛烈更尖锐地揭露军阀的黑暗行径。王右木宣传马克思主义精神,勇敢批判和揭露现实社会,积极唤醒民众觉悟,领导声势浩大的教育经费独立运动,诠释了顽强不屈的拼搏斗争精神。
(四)一心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
在创办《人声》报时,由于资金有限,王右木除了将离家时分到的钱投入办报,更是将自己每月的收入也贡献了出去,为此,王右木一家常以稀饭或者粗叶菜充饥。办报最困难的时候,他更是将自己的衣服、家中的钟表、碗筷和妻子的嫁妆都拿去典当。办报的人手不足,王右木就身兼数职,凡事亲力亲为,写文章、给报纸排版、报社的内外杂务他都自己干。王右木的思想更是深深影响到了他的家人,2005年,王右木的后人在经过协商后,将王右木故居,也就是王家的祖宅向国家无偿捐献,作为陈列纪念之用。王右木一心为公的无私奉献精神,不仅通过王右木的英雄事迹表现了出来,更在王家的后人中表现了出来。
二、王右木精神的时代价值
(一)立足社会实际,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方式
王右木是马克思主义在四川地区的最早传播者之一,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在国内广泛宣传国外进步思想,王右木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因为他始终结合中国和四川地区的具体实际,将国外思想和国内现状以及百姓生活情况相联系,从教育出发,在思想上改变青年动机,借用青年热血爱国的特性组建了马克思读书会、社会青年团、民权运动大同盟等革命组织,并利用当时社会矛盾尖锐的特点,领导学生、工人进行示威请愿、罢工罢课等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为革命发展储蓄了力量。除此以外,王右木还通过了许多形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他自觉研究马克思学说,进行学习研讨和集会宣讲,在学校和革命组织中对知识分子进行理论讲解,在生活中对身边的每一个人采取“闲谈”的方式进行理论普及,并通过《人声》报,揭露军阀的罪行,从身边发生的小事出发,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马克思理论。王右木贴近生活,紧扣现实问题,利用多种媒体资源和渠道,贴近人民群众,为人民办事的宣传方法,对于如今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具有借鉴意义,能够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时代特征相结合。
(二)加强党的建设,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思想意识
革命先烈流血牺牲,奋勇拼搏,为了劳苦大众的利益而顽强奋战,最终建设成了社会主义新国家。如今,共产党也面临着“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的挑战。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部分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经济发展浪潮的影响,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首要任务。由此可见,只有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牢记在心中,才能够真正取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保证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的正确性。
(三)树立爱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不忘历史,才能更好地发展未来。中国近代以来,有无数如同王右木一样的革命英烈,他们或是一个普通的战士,或是老师,或是商人,来自各行各业,但是拥有同样的爱国热情和英雄气概,他们为我们所敬佩。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些革命先烈们不应该被淹没在浩瀚的历史烟尘之中。一个国家的发展在于人才的发展,而助推人才发展的最根本方式,就是让他们拥有强烈的民族归属感和家国认同感。中华民族站在新时代的风口之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加强国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王右木精神的传承路径
(一)丰富红色教育形式,提升红色教育效果
传统的红色教育模式大多死板、空洞,多采用课堂理论教学形式,这不仅不能很好地达到红色教育的效果,反而会增加人民群众对于接受红色教育的抵触感,为此,必须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创新教育模式。创新红色教育传统的室内讲授模式,最重要的就是让人民群众身临其境、实实在在地接受王右木精神的红色信仰洗礼,体悟革命先烈无私奉献和英勇不屈的精神,引导新时代广大人民群众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他们的健康全面发展。同时有利于创新红色教育形式,提升红色教育效果。
(二)挖掘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红色基因
必须充分借助红色故事作为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的价值,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对党的深厚感情和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让他们作为传播红色文化的亲身者和实践者。要让人民群众回归家乡、回归本土,提高其归属感和幸福感,有利于培养他们对本土红色资源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主动承担起弘扬红色精神的使命与担当。
(三)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红色文化史充分体现了其创新和艰苦奋斗的特点。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深入开展创新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学习革命先烈视死如归、为了革命理想不顾一切地大无畏精神,是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学习王右木精神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培养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的精神境界。历史的烟尘让许多英雄人物被掩埋,穿过漫长的岁月,我们追忆过往,学习他们所留下的红色精神。它不光融入我们的血液,更撑起我们的脊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已经走过了一百个春秋,如今正是国家固本红色文化教育之良时,千千万万中国人民身上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情结在火焰般的红色文化之中激发起来,沸腾起来,升华为崇高的责任心,呼唤着神圣的历史感和使命感。学,不必拘于一室之中;行,不必追求万里之路,我们要夯实基础,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要走出课本,挖掘身边的红色故事,弘扬先辈的红色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基因。我们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这一根本问题上,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动摇”[6]。我们要主动了解革命先烈的故事,学习革命先烈的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建立深厚的爱国情怀,有一点光,便要发一份热,同无数的革命先烈们一样,为了建设美好家园而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