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2021-01-02黄秋鸿
黄秋鸿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榜山第二中心小学,福建 漳州 363100)
在小学语文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语言建构和运用能力,以更好地推动学生语文素养不断发展。但当前很多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记忆机械,对语言文字内涵理解比较空泛、语言文字运用不当等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成为小学语文探索的一项重点。
一、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我们获取信息、沟通交流、有效表达的一项重要工具,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与运用水平将直接关乎学生个人学习能力的发展。小学阶段语文教学要以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基础,有效推进课程教学进程。
首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的兴趣。小学阶段学生接触学习语文的渠道是多元的。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教师不注重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就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机械模仿心理,还有很多学生会缺乏学习自觉性,单纯围绕课堂而学习语言知识,这样学生语文素养就难以获得突破性发展。如果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可以深度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课堂、家庭、社会等多个渠道都能够积极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使学生充分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其次,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能够有效推动学生多门学科知识的学习。语文是学生其他课程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很多知识的学习都需要以基本的语言理解能力为基础。以数学学习为例,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够读懂题意并有效提取关键信息,就会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能力,这对于学生多门学科的学习都有很好的推动作用,能够为学生未来的探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第三,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不仅要从字面上对其加强理解和记忆,更能够在思想、品德、心理、意志等多方面对学生产生多重影响。小学阶段教师着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对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及自主学习探索都有重要推动作用。以课外阅读为例,小学生掌握了语言文字的内涵之后,就会自主挑选很多有益课外读物来开展学习,这样学生就能够受到多方面知识的熏陶。
二、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有效培养的对策分析
学生接触、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是一个动态化学习的过程,需要调动他们多个感官共同参与进来,最后使学生可以不断内化,并进行有效输出,而文字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则会整合为学生自身认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一)引导学生树立基本的信息识别与获取意识
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养成,首先需要以对文字的识别为基础,无论是在阅读还是对话的过程中,都要学生先能够识别语言,并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有效获取,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完成语言文字的提取。小学阶段很多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都存在识别获取信息能力较弱的问题。让学生阅读一篇文字,大部分学生都能够认识其中的汉字,但是对于文字的意义,学生常常理解不清。首先,学生要能够识别文本或声音中出现了哪些文字,接着还需要大脑积极参与,对其中的有效信息进行获取。
如下面这句话:这个院子虽然比较小,位置也不是很好,但是院子的结构方方正正,每个房间都很朝阳,我很喜欢。在这句话中既讲到了院子的缺点,又讲到了院子的优点,但是重点是后边我很喜欢,所以学生在对文字信息进行识别和获取的过程中,要能够有效区分其中的主次顺序,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字。
(二)结合上下文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语言文字
学生感知和理解能力的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向学生剖析很多文字的意思,但是当把文字放置到具体的语境之中,还需要学生自己来分析和判断,所以让学生们感知和理解文本不能依靠讲解,而是要结合上下文有效推进。因此,让学生记忆一些文字或组词的含义,都只是为了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意。
以“照”这个字为例,我们可以向学生解释照的多重含义,如照射;对着镜子或其他反光东西看自己的影子,照镜子;还有拍摄的意思,如照相;另外还有执照、照顾、通知、比照等多个方面的含义。课堂上教师讲解得越多,只会让学生头脑中更加混乱,要想培养学生直观的文字感知能力,我们就要让学生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义。可以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日照这座城市很美”;“日照香炉生紫烟”。两句话都用到了“照”,而第一个是一个地名——日照;第二个“照”则是照耀的意思,结合学生的常识,让学生们来理解和记忆文字,就可以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快速发展。另外,还可以再让学生们试着结合其他的意义来举一下例子,进行开放性的学习,这样学生的感知和理解能力就能够循序提升。学生接触的文本越多,学生思考就会越深入,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就能越准确。
(三)有选择的记忆和输出培养学生语言意识
对于既定的语言文字材料,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式的阅读,学生很难形成深刻印象,对于其中的一些精华性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去理解记忆并尝试进行输出加工,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进行理解和运用。还是以“日照香炉生紫烟”这句为例,其中出现了“炉”和“烟”这两个相同偏旁的字。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字形来记忆字音,理解字义,让学生学会有区别地记忆,这样就能更容易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认知结构。以后再出现类似的字,像烧、烤、煤、烽等字,学生也能够试着去推测其含义,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地在头脑中进行记忆和加工,为运用输出奠定基础。同时,这本身也是对前面学过的知识的一次应用过程,语言文字的应用在学生头脑中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对语言文字的记忆和输出还体现在大段文字之中,如在课文学习或者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大段优美的文字,对于这类文字教师都要要求学生熟练记忆。背诵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秀文本要能够做到无差别背诵,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记忆力,更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意识,为个性化语言输出奠定扎实基础。
(四)读写结合让学生尝试自主组织和表达
语言文字的组织和表达是学生一直都在尝试的一件事情,在没有开展正式的语文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进行了很多这方面的尝试。从出生开始,对于汉语的聆听和模仿,帮助他们初步掌握语法结构,而如何更好地进行格式、顺序、长短、句式、感情基调等方面的加工,则是我们在学校教学中需要训练的一个重点。在陈述一段语言材料时,我们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把它的意义表达出来,更重要的是要注意对材料的组织和加工,要学会使平滑的文字,更具张力时,用简明的语言表述信息,用陈述的语言表明态度。这个环节需要以有效的识别、充分的理解、准确的记忆、有效的组织作为基础,最后学生才能够流畅地表达。
在教学中,我们通常采用读写结合的方式来完成这个过程,首先结合需要阅读的文本,教师要求学生对其进行有效的理解记忆,在此基础之上,要强化学生的文本输出意识,让学生们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复述一下文本的内容,对文本的写作手法、表达方式等进行一些评析,还可以鼓励学生仿照课文来写一篇类似的文本。另外,还可以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表述这个故事,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有效的交流和学习,小组互动的过程中可以给他们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这比让学生单独训练取得的效果更好。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想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要具备长远性发展意识,帮助学生打牢基础,让学生养成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意识,接着立足词语、文本阅读、读写表达等过程,循序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自主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方式,兼顾学生学习个性,鼓励学生积极进步,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稳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