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苗土乡音》创新课程开发利用“四原则”

2021-01-02李航标

课外语文 2021年4期
关键词:彭水乡音教育资源

李航标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三义乡中心校,重庆 409619)

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研究热点问题之一。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更是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学校课程改革的难点。

乡土语文教育资源,与汉语课堂多角度的交融,对拓展民族地区汉语教学内容,丰富和完善民族地区汉语课程,满足民族地区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促进学生人格和人性的健全和完善,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民族地区乡村学校语文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让学生参与到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挖掘中来,选取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需求的资源,是乡土语文创新课程发展的根本;而紧紧抓住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特点,与多学科相结合,科学利用乡土语文教育资源,则是乡土语文创新课程实施的保障。

乡土语文教育资源根植于少数民族地区生活习俗,具有生活化、乡土化、特色化、文化艺术性强等优点,也有低俗化等不足。“苗土乡音”的开发利用,就是紧紧抓住这些特点,遵循参与性、学科性、科学性、共生性四大原则,使“苗土乡音”成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有益补充。

一、让学生参与到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挖掘中去

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首先要遵循的是参与性原则。

乡土语文教育资源存在于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适宜让学生参与到资源挖掘中去。《苗土乡音》语文教育资源涵盖历代诗人咏黔州、民间音乐、苗土歌谣、苗土风俗、国学润乡土、彭水革命故事、彭水民间故事、当地农谚等八个方面的教育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当地的生活习俗写照。

让学生参与挖掘,既培养了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形成“语文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语文意识。在资源挖掘时,我们让学生到山谷公园(宋代诗人黄庭坚曾在此居住)的石碑上寻找山谷碑刻,学生领悟了“摩围小隐枕蛮江,蛛丝闲锁晴窗”的闲适。登摩围山,观乌江画廊,学生兴致盎然,也领略了“摩围山下色,明月峡中声”的美妙山水。学生找祖辈讲彭水故事,既了解了彭水历史和文化,又加深了对生活的感悟。学生在农历四月初八的苗族节日庆典中,叙写所见所闻,既让学生学会了描述节日气氛,又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让学生参与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发掘,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学习过程。

二、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选取要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需求

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次要遵循学科性原则。

乡土语文教育资源极其丰富,但大多过于低俗,不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需求,必须认真甄别,选取有价值的资源。

在《苗土乡音》课程编撰中,许多描写青年男女求爱的诗歌、过时的具有一定局限性的民俗或者民间故事,我们不得不忍痛割爱。最终筛选出来的资源,虽各有深浅,但都符合《课程标准》关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需求。

“历代诗人咏黔州”中的诗歌,是《苗土乡音》语言教育价值最高的部分。古典诗词中语言、形象、审美情趣等艺术魅力,可以最大化地熏陶学生,既可积淀优美语言,又能丰富学生情感。如清代诗人董国绅诗《邑城晚眺》(摩围山下路横斜,二水争流带碧沙。城郭隔江峰上寺,钟声敲落一林花。),诗中有画,画中有声,把彭水风景刻画得入木三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想象力都极具价值。

革命故事《刘伯容深入虎穴解救群众》《解放彭水》《彭济民英勇就义》《鞋》等,既利于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的情怀,继承先烈遗志,又让学生学习在习作中流露真情,用语言描写等方式刻画人物形象。

苗土民俗部分内容,则更多的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提炼和创造生活语文的能力。“丢粑福祈”的《开财门》(主家灯火亮锃锃,客来主家开财门。春季财门春季旺,夏季财门夏季兴。秋季财门进五谷,冬季财门进金银。)就是这类资源的代表,学生在表演中,可即兴运用这样的排比修辞手法渲染生活。

《苗土乡音》八个板块,每个板块的内容价值大小不一,但都做到了符合《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需求,成为了我校语文课程的有益补充。

三、乡土语文教育资源要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安排

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再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

乡土语文教育资源博而杂,内容安排必须根据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来设计编排。小学生生性贪玩,活泼好动,接受能力一年年增长。编排必须根据年龄段身心特点,系统分析这些资源的价值,科学设计。《苗土乡音》的编排设计,就遵循了这些规律。

一二年级,苗土乡音以歌谣启迪。如《连八句》(连八句,我都有:一熬糖,二煮酒,三喂猪……),低年级学生诵读朗朗上口,嘤嘤有韵。坐排排(坐排排,吃果果。果果香,卖干姜。干姜辣,卖水鸭……),让学生在游戏中快乐学习,对修辞手法也有了朦胧的认识。

三四年级,则以故事激发。彭水民间故事《二十四个回头滩》是代表,故事易懂,更能激发学生爱憎情感。《“七百二”的传说》(彭水版“阿凡提”),《借谷还糠》(失信失利的典型),这些故事都具有易读懂易明理的特点,适宜中年级学生“听故事”“讲故事”。

五六年级,安排的是一些文质优美的诗歌或者美文。《苗土乡音》“历代诗人咏黔州”部分,就是一些高质量的古诗。唐代诗人李白的诗《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东风春草绿,江上候归轩),就是其中的典范。再如“国学润乡土”部分,论语八讲(孝悌礼义忠信廉耻),就有很高的知识价值、智慧价值、文化价值。

四、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利用要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科学利用

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最后要遵循的是共生性原则。

乡土语文教育资源,除了具有语言文字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艺术性、乡土化等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说,乡土语文资源的教学更像是综合实践学科的教学。这就决定了对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使用,要与多学科结合,共生共存,科学利用。

《苗土乡音》课程,它的教学就与多学科相结合。例如彭水民音乐部分,就需要与音乐学科相结合进行教学。《郁山山歌》(问:什么开花喜蒙蒙?什么开花挂灯笼?答:辣椒开花喜蒙蒙,茄子开花挂灯笼。)其内容简单明了,在语言感悟上不宜花过多的时间,教学时可让学生试唱表演,达到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表现生活的精彩。

再如苗土风俗部分,就要与社会学、舞蹈学等相结合进行教学。如《多彩的苗族节日》,既需学生去调查苗族儿女的生活习俗(祭祀服饰饮食等),又需要学生演绎自己的节日(跳苗族舞蹈《踩花山》等)。

歌谣部分,儿歌《摆龙尾》《豌豆,豌豆》《推磨,扬磨》等,让儿童在吟诵时,还要配合相应的体育锻炼或者游戏。

如前所述,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挖掘,本身就是综合实践。

遵循参与性、学科性、科学性、共生性四大原则,对乡土语文教育资源的进行合理开发与科学利用,就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民族地区农村学校乡土语文课程改革的路径。

猜你喜欢

彭水乡音教育资源
乡音永久
民族地区摆脱贫困的彭水实践
《绿色中国大讲堂》彭水开讲
苗乡放歌须纵酒 彭水青山恰故乡
苗乡彭水邀约世界
乡音如歌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