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插图资源的巧妙运用
2021-01-02邓秀华
邓秀华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第七小学,广东 广州 510000)
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有着直观性特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在使用直观课件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切不可忽视了插图的作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形象鲜明,画面十分精美,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插图资源的科学使用,发挥出插图的教学功能,以此来提升语文学科教学的时效性。
一、插图资源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想象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插图资源可以丰富小学生们的想象力。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我多想去看看》《小蝌蚪找妈妈》等课文都有着较强的故事性特征,在《我多想去看看》这一内容中,一个小孩望着天安门的插图,可以让学生自主想象一下天安门升国旗的场面。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看图说话,让静态的插图变为动态化的语言,所以说插图资源的科学利用在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的同时,还可以锻炼学生语言能力。此外,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拓展文字内容也有着极大的帮助,为小学生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进而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发散思维。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十分重要,从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有一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资源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在这一背景下,教师还可以借助插图来教授学生如何观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检验学生观察效果。例如在《一起做游戏》这一内容中,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插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将没有玩过其中某类游戏的学生分开,之后再让他们根据观察结果来讲述如何做插图中的游戏,这样的方式既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同时还可以检验学生们的观察效果,进而达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目标。
(三)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语文学科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以及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插图能够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而插图可以给学生带来愉悦感受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进而间接的提升学生们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教授《夏夜多美》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观察,然后在学生看到荷花对蚂蚁说话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这一如诗如画的夜景中同学们有怎样的情感体验呢?
二、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插图资源的巧妙运用
(一)巧用插图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图片远大于文字,他们可以从直观且形象的图片中直接获取信息,进而引发学生想象与思维,这对于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有着极大的优势。在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教师如果仅单一地引导学生进行文字学习,这样的教学会十分枯燥、乏味,也难以调动小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这样的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强制性行为,不仅会抑制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难以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即便语文教师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相反,如果运用生动形象的插图来开展教学就可以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得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可以集中注意力,以此来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性,这样的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桂林山水》这一内容中,语文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认真且细致观察教材中的插图,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来进行表述,这种色彩鲜艳、优美的景色可以吸引住学生眼球,学生也乐于观察,之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调用自己脑海中的词汇来表述自己所看到的插图景象,如美好的、优美的、清澈的以及壮丽的等等,在这一背景下学生们的思维会变得异常活跃,进而积极主动地想要进行表述。这时语文教师可以再进行课堂导入,即为:“同学们所说的词汇都可以形容美景,但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并没有完全使用这些词汇,那么作者是如何描述桂林山水的呢?下面我们来进行学习。”
(二)巧用插图来提升学生读写能力
小学低年段语文教材中配备了诸多插图,其有着神形兼备的特征,会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乌鸦喝水》这一课文中,想要借助插图来提升小学生们的读写能力,首先应要求学生感受插图中水的变化,然后将自己的观察写下来或画下来。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看到花瓶的周围有很多小石子,这时语文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观看插图,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发现花瓶中多了很多小石子,而这些小石子都是乌鸦用自己的嘴放进去的,她想到了花瓶中的小石子越多,那么水就会越高。在这一背景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出乌鸦当时的想法,以此来培养小学生们的读写能力,为未来作文写作奠定强有力的基础。另外,语文教师在说起小乌鸦的过程中,还可以做出以下指导,小乌鸦将石子一颗颗放进了花瓶中,这时花瓶中的水就会逐渐升高等,这类的引导和想象都可以提升小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三)使用插图来填补文章空白
留白属于一种艺术,留白可以给读者带来遐想空间,这是读者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重要路径。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紧抓文本留白,然后借助插图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想象,使学生可以自主填补这些空白,这是提升小学生文本理解能力的关键。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小公鸡和小鸭子》这一内容中,并没有描写出小公鸡想要下水的内心想法,基于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想象一下小鸭子不想要小公鸡下水但小公鸡偷偷下水的内心想法。这样的方式就可以使学生依照插图内容来进行联想,联想画面会如同电影一样浮现在学生脑海中。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同时还可以强化小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四)巧用插图,强化观察,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文本不仅是课文教材中的文字,也可以是语言文字塑造的形象以及有关图像等”,插图也属于文本,直观的插图可以将抽象化内容变得具体,进而帮助小学生化难为易,全面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我要的是葫芦》这一内容中,文本前后共有两个插图,而这两个插图有着极大的区别,在课堂教学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将两个插图投放在大屏幕上让学生观察其异同点。学生在观察之后就可以找到不同点,这样的方式并不是为了比较,而是让学生了解葫芦在健康时和长蛀牙时的区别。因为教材中的插图基本上都是静态的,其反映的即为某个瞬间,想要使插图“活”起来,教师就需要正确引导学生观察插图,然后进行想象和补充插图中的情节。另外,小学语文教师还需要抓住这一机会来引导学生想象两幅插图中人的不同表情,猜想他在想什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种葫芦人的表情、动作,学生们围绕着“吃惊、不明白”给出了插图中人物的内心解读。一幅静态的插图,如果有了内心语言的补充,那么人物形象就会立即丰满起来,这时学生们才真正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结束语
结合全文,在小学低年段语文教学中,插图资源十分重要,也是关键的教学资源,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巧用插图,使插图资源可以提升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达到强化学生理解和积累学生语言的目标。语文教学会因插图的科学利用而变得生动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