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对风险控制的作用及策略探讨
2021-01-02彭付宁
彭付宁
(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湖北 武汉 430010)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支柱,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国有企业经营的好坏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做好风险管控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核心环节。一方面,只有重视内部审计,积极探索并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监督、评价职能,才能确保国有企业各项业务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战略的实施,而内部审计通过参与企业日常管理,使企业发展在正确的方向和轨道上运行,为企业实现既定战略目标提供合理的保障。由此可见,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做好企业内部控制中风险管控的关键。
一、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风险控制方面发挥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为国有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国有企业要实现稳健发展,做好风险管控是关键点。而内部审计是风险管控的中心,只有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才能确保国有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满足维护国有资产安全的需要,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企、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的需要。
2.为国有企业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大到国家小至企业都要制定发展规划,才能避免盲人摸象,才能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内部审计部门属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及控制的重要组成机构,是保证企业正常发展以及进步的关键。而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通过日常审计工作,发现国有企业存在问题,揭示短板,能为国有企业管理层制定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信息数据,避免走弯路。
3.有助于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法人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全面依法治企,实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善国有法人治理结构,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国有企业通过内部审计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也促使国有企业治理结构进一步完善,确保国有企业良性发展。
4.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保障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在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内部审计能否有效开展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进行的再控制,主要是对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具体的风险管理活动进行评估。内部审计在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以及提出改进意见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二、当前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控制的现状
为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国家陆续出台了内部控制规范指引、应用指南等制度性文件,为我国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制定了实施纲领。内部控制建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的重视,纷纷认真学习研究相关制度,加强制度建设和完善机构设置、资源合理配置,企业管理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但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发挥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风险控制方面的作用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内部审计目标不明确
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抓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内部审计部门容易出现只针对问题找问题的误区,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发现问题,而忽略审计工作的目标。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2.内部审计工作相对滞后,且内部审计范围较窄
当前国有企业在进行内部审计时,其工作重点往往集中在对生产经营活动结果的定向考核,忽略了过程监督,这无疑会导致国有企业运营风险的增加。同时,内部审计工作滞后,将导致风险防范作用难以完全发挥。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多是针对企业领导层任期期间的绩效审计、离任审计以及某项专项审计,与生产经营管理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缺乏事前、事中监督。这种客观存在的现象影响了内部审计的质量,并没有发挥出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应有的作用。
3.内部审计岗位亟须各类专业人员
部分国有企业将内部审计工作与一般性财务工作混为一谈,认为审计工作的职责是通过对国有企业财务信息的审计,进而确定财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而已。因此,对于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以及实践操作能力没有过多要求,这一错误认知直接影响了内部审计岗位分配合理性的保证。内部审计不仅仅是对单位财务绩效的审计,更是包括对整个企业的人、财、物的监督和评价,因此需要各种专业人才作为技术支撑。
4.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独立性
审计署2018年第11号令指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在企业党组织、董事会(或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向其负责并报告工作。内部审计机构设置是否合理关系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能否真正发挥其最大的职能。而国有企业在实际内部审计体系建立过程中,部分国有企业并未合理设置组织结构,存在将内部审计部门设置在企业财务部门、纪委监察委员会下的情况,这样就使得内部审计机构丧失了独立性,且造成部门之间的职责不清,降低了审计监督的有效性。
5.企业内部缺乏协调机制
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离不开各业务部门间的通力合作,为实现企业战略而共同努力。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企业仍各部门间存在“各自为战”的现象,这样就给内部审计部门开展日常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6.传统审计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求
随着国有企业规模发展,审计工作数据量也是呈现几何倍数式增长,传统数据核查方式已不能满足数据分析处理的需求。同时,随着国有企业信息化工作不断推进,各类内部管理系统层出不穷,以往通过单纯数据核查的工作方式,已经难以发现审计线索,需要数据挖掘、跨专业数据分析,这对审计人员数据整合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内部审计应对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的策略
1.树立以企业发展战略导向的内部审计观
企业发展离不开发展战略,而发展战略落地需要企业各部门在既定目标下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内部审计部门开展审计工作的不是为了发现问题而审计,是为企业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过程进行监督、评价。针对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应当深究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的缺陷,提请并监督企业管理层及时纠正,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因此,内部审计部门应当改变以往只重视发现问题、督促解决问题的认知,树立起发展战略导向的审计观念,使内部审计工作与企业发展战略保持协同。
2.实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的全覆盖
国资委对国有企业提出了“降杠杆、减负债、防风险”的工作任务,强调加强国有企业监管。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管理的关键环节,不能将内部审计工作仅仅局限于内部绩效审计,而应当深入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大到企业战略规划制定,小到内部管理制度的制定,都要深度参与。首先,内部审计部门要积极参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设计,针对内控体系建设提出专业建议;其次,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内部控制运行过程中,应当深入分析企业日常运行各个环节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为企业管理层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及时提供决策信息。内部审计部门也只有做好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工作,才能全方位参与国有企业日常管理。
3.重视理论和业务学习,提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了“以审计精神立身”,强调了审计工作的严肃性和重要性。当前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经济现象层出不穷,对内部审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之余要加强理论学习,注重能力培养。国有企业应当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为了加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队伍建设,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做好内部审计人员定期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为内部审计人员提供后续学习的平台
国有企业在注重业务能力培养的同时,还应适当补充非审计相关专业知识。审计人员只有深入了解企业业务,做到审计业务与企业业务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提高业务水平,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贡献力量。
(2)做好跨部门轮岗实习工作
通过对内部审计人员在企业内部不同岗位实习,可以深度了解企业业务各个流程,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运行方面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
(3)扩充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队伍,吸纳更多非审计专业人才
审计业务不单纯是企业内部制度的检查和数据的核对,而应当是结合企业业务分析业务流,判断各项业务的合理性。要吸纳补充非审计专业人才,扩充审计队伍,提升业务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有效补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人事建设的短板,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在风险控制方面的作用。
4.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审计监督
2018年证监会修订了《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将审计委员会的设立确定为上市公司的一项义务,同时也对审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重新界定。我国上市公司通过设立审计委员会,提高了企业治理能力,使内审部门的审计职能得以充分发挥。国有非上市公司参照设立内部审计委员会,一方面可以通过领导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审查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运行的有效性,监督企业经理层是否有效实施内部控制;另一方面,也可以健全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增强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实现全面监督、评价监测与服务跟踪的目标。
审计委员会作为董事会下设的专业委员会,在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审计委员会领导下,内部审计部门能更好地履行监督职能,有效防范各类风险。由此可见,国有企业逐步全面推广设立审计委员会是必要的,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经之路。
同时,为了确保内部审计的客观公正,在编制国有企业费用预算时应当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机构的充足工作经费,增强经费上的独立性。
5.提升国有企业部门间的协作
内部审计是国有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都不可缺少的。通过内部审计发现问题,相关部门或责任人可以及时予以整改落实,查漏补缺,避免企业出现更大的风险敞口,有效地降低企业损失。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将内部审计渗透到企业全业务流程,从长远角度讲还能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而现实情况中,大多数国有企业的内部审计工作开展往往是“独立作战”,缺乏部门间协调配合,审计效率低,也容易出现审计遗漏或者是难以发现存在问题的情况。为了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建立健全问责制度,并建立相互沟通包容的协同体系;其次,企业管理层应当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审计工作重要性宣传,组织全体员工学习法律法规知识,增强企业凝聚力;最后,内部审计部门要树立服务为导向的理念,更多地深入企业业务活动,并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提高办公效率。
6.加强数据等审计信息化手段的运用力度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规模发展壮大的速度也在加快,审计业务的工作量呈现出爆炸式增长,传统的手工审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工作需求。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将海量数据处理成为现实。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数字化审计方式是未来审计发展的方向,应加快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提高效能。在拓展新型审计工作方式方面,建议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加快推进大数据审计
相比传统内部审计,大数据辅助内部审计,通过对多维度、高频率的海量数据进行获取和整合,利用智能分析技术和构建大数据场景开展审计分析,将极大提高审计效率,及时抓取关键信息。
(2)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据安全也应予以高度重视。国有企业在承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涉及各类涉密数据,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各类涉密数据存储要严格按照保密工作规范操作。为解决涉密数据存储问题,可以采用构建国有企业私有云等方式,强化数据管理,确保数据安全。
(3)加强数据共享,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内部审计中的应用
数字经济的到来,企业产品服务也将步入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服务时代,数字化审计也将成为现实。区块链具有可追溯、公开透明、集体维护等特征,可以广泛应用于数字化场景。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特别是大型中央企业,机构设置复杂,业务数据庞大,从集团层面而言内部审计要实现智能化全覆盖审计,必须使用新型审计方式。为此,可以探索构建企业集团内部区块链,搭建集团内区块链内审平台,将会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审计质量。
四、结语
国际、国内市场化竞争日趋激烈,国有企业想要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需要不断深化改革,挖掘潜力。内部审计工作作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重点,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通过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体系,一方面可以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因此,国有企业需要不断加强研究,改进内部审计工作,深化内部审计转型,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促进企业的持久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