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路径探析
2021-01-02黄月霞
黄月霞
(广西外国学院,广西 南宁 530111)
近年来,受社会大环境及互联网技术发展的影响,大量传统外贸企业逐步转向电商发展道路,跨境电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也由此带动了教育乃至其他行业的协同发展。中国企业想要在国际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必然要提升自身对外沟通及应变能力。商务英语人才的挖掘与培养,不单单为电商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更满足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因此,高校加强对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专项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需求的特点
1.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
网络为信息资源的传递共享提供了便利条件,带动企业资源及优势互补,从而充分发挥产业集群的效益。相比于实体贸易,跨境电商的发展平台更加广阔,相关职位的工作内容更加多元,这对商务英语人才的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观察与分析跨境电商的相关工作现状后不难发现,工作人员不单单要掌握良好的商务英语专业知识,还需具备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熟悉企业运营及管理模式,能够积极应对对外贸易中的各项问题。鉴于此,高校在培养应用型电商商务英语人才的过程中必然要将综合素质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与锻炼,以满足商务英语人才的综合化需求[1]。
2.对人才的公关能力要求更强
从本质上讲,互联网是一种能够支撑海量信息交互传递的工具,现代企业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优势开启线上交易,以弥补实体经济信息与数据收集上的不足。与此同时,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子商务加速了各行业发展进程,使电商平台的服务功能得到逐步优化,如何针对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跨境电商平台的主要竞争优势[2]。鉴于此,商务英语人才在开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必然要具备更突出的公关能力,在加强对自身宣传的同时,促进贸易谈判的顺利完成,以更好地提升电商平台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为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有利基础。
二、当前高校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1.教学模式刻板陈旧
近年来,国内高校为顺应社会需求而相继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力图实现对电商人才的专项培养,但因对行业发展形势认识不清晰、教学研究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突出问题。从教学模式的选择上来看,许多高校电商专业普遍采取常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场地以普通教室与微机室为主,并且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学院并未对电商专业特殊性做出具体考量,未能为师生深入企业实践学习提供机会,教师本身对电商对外贸易的实况缺乏认知,教学情境的缺失也导致学生的思维与能力得不到良好的锻炼。
2.课程设置固化片面
在课程建设方面,国内高校在教材的选择上存在随意性及盲目性,教材规划未能达成共识,多数高校开设《国际金融》《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等课程,部分高校增设《商务英语口译》《外贸函电》《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但在教材版本的选择上不尽相同。与此同时,高校缺乏对电商市场动向的实时捕捉,教材更新换代慢,课程建设也呈现出静态化特征,导致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却无法运用在实际工作中。此外,部分高校缺乏对电子商务与商务英语关联性的探索,未能将电商知识贯穿于学生英语学习中,致使学生对课程的认知片面,更无法快速地适应电商岗位工作需求[3]。
3.教学内容枯燥单一
高校教师本身缺乏丰富的外贸实战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多以课本上的知识讲解为主,缺乏经典案例的支撑,忽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吸收。部分高校出于对教学实践的考量,引导学生参与B2C电商实验研究项目,但缺乏对项目情况的持续跟进,最终电商实战演变为科研工具,学生也未能从中获取经验与教训。近年来,教育云平台的问世为电商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可结合课程主题创设教学情境,由学生模拟不同岗位角色,在通力合作下构建完善的外贸流程,但情境模拟与现实工作仍然存在一定差距,且由于教师本身经验的缺失,导致情景演练具有局限性,最终造成学生学习到的技能与实际工作中所需的能力不匹配[4]。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1.聚焦岗位需求,明确培养目标
设立目标是开展教育工作的第一步,是确保教学工作有序进展的关键所在。高校电商专业应充分意识到“互联网+”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目标发生的转变,通过企业调研、学生访谈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方式构建新的教学目标,实现对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科学定位。
一方面,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商务英语的重视力度,将其充分融入跨境电商专业教学工作中,不断细化教学考评指标,从本质上转变高校教师对商务英语的态度;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地对商务英语教学内容进行的科学定位,以“语言技能”“对外贸易”与“跨境电商发展”为三个主要板块,在此基础上开展主题明确的实训课程,以确保学生的英语表达与对外沟通能力真正地得到锻炼。此外,应明确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捕捉商务英语教学中综合素质、公关能力等关键词,以培养“符合跨境电商发展要求的、具备良好英语应用能力及外贸业务实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核心目标,使高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工作得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5]。
2.衔接电商工作,优化课程体系
以“互联网+”的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必然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载体作用,构建新型课程教学模式,诸如灵活运用智慧课堂、慕课、弹幕教学等教学模式,弥补课堂教学在情境上的不足。在过去,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始终将学生英语技能与商务技能的提升放在首要位置,且普遍采取语言基础课及公共课等模式展开教学。在跨境电商背景下,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应进一步地加强对英语人才跨境电商技能的培养,通过构建“三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明确课程教学主线,并结合办学特色增设网络营销、电商英语等特色课程,以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
商务英语教学工作应实现与电商工作的有效衔接,高校可通过建立B2C工作室实现授课与业务的融合,师生以合作团队的形式参与工作室运营当中,学生也可结合自身兴趣爱好参与不同部门工作中,切实地加入跨境电商业务实操中。与此同时,工作室能够为学生赢取更多商务英语沟通的机会,在实践中掌握沟通技巧,并能得到一定的生活补贴,实现学业与生活的双重受益。
3.紧抓校企合作,强化师资力量
传统的校企合作存在动力不足问题,高校与企业缺乏良好的合作机遇,致使企业无法为高校提供所需的技术与资金支持,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无法达到企业岗位应征要求。与此同时,电子商务业务体系具有特殊性,企业无法为在校生提供培训场地,对外贸易工作人员的准入门槛较高,也导致学生失去了许多实训机会。至此,针对跨境电商专业的校企合作可转变合作方式,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通过投融资的方式向多家电商平台寻求合作机遇,平台可自发组织技术团队到校参观授课,帮助学生答疑解惑。高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依靠校企合作为教师提供更丰富的学习机会,邀请企业专业人才到校开设讲座,在与教师共同承担其实训教学规划工作中,全面提升高校师资力量水平[6]。
4.巧用社会资源,实现产学互动
校企合作不应成为高校唯一的考量路径,高校应注重对社会资源的挖掘与运用,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媒体等参与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为高等教育优化升级积蓄力量。一方面,高校可依靠新媒体加大对跨境电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宣传力度,开设相关培训专栏,做到教师培训与学生教育两手抓,加速高等教育发展进程[7];另一方面,高校可作为主办方组织商务英语相关技能大赛,通过吸引企业招商引资扩大赛事影响力,吸引其他高校学生参与到比赛当中,采用更多方式为学生实训提供物质支持,依靠大赛助力,学生可独立在指定网站开设网店,自主负责规划网点发展路线,在实践中积累与国外客户商务沟通经验,以此来达到产学互动的良好效果,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的发展为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带来了新的契机,而跨境电商的崛起也对高校电商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高校教师应摆脱传统授课思维与方式的束缚,积极寻求电子商务与英语教学间的契合点,寻求商务英语教学创新路径,不断提升商务英语教学水平。高校也应加大对电商专业干预力度,不断优化教学体系及课程建设,依靠校企合作等方式提升师资水平,为中国跨境电商发展不断积累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