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性铅中毒8例临床分析
2021-01-02姚开娟
姚开娟
作者单位:新乡市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住院部,河南 新乡 453000
铅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人类很早就认识到铅中毒的危害,希波克拉底于公元前370年就曾描述过铅中毒症状,但是在科技发展的今天,铅中毒仍未得到很好地解决[1]。有学者认为,21世纪铅中毒是隐匿的流行病[2]。近年来,随着对铅职业危害的认识加深及对企业监管力度的加大,铅生产企业大多改善了生产工艺并采取了适当的防护措施,职业性铅中毒大多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日常生活中接触铅的机会很多,但是生活性铅中毒因为其中毒途径隐匿,人们对其认识度不够,防范意识较弱,同时,症状特异性不强,患者多因腹痛、贫血等症状到综合性医院就诊,综合性医院医生多对其缺乏敏感性,因此常被误诊。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活性铅中毒病例被报道,收集我所 1999年7月~2019年7月收治及接诊的非职业性铅中毒患者8 例,对其临床特点及中毒途径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大家临床工作提供经验。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8 例患者中,男6 例,女2 例;4 例为成人,年龄25~69 岁,4 例为儿童,年龄6 个月~7岁。门诊查儿童血铅均大于250μg/L,成人血铅大于600μg/L 或尿铅大于0.58μmol/L,均无铅相关工作史,家属亦无从事铅作业者。经详细询问病史,铅中毒成人:服用含铅偏方治疗癫痫2 例,应用密陀僧治疗口腔溃疡1 例,在铅化工厂附近经商1 例。铅中毒儿童:服用祖传秘方治疗积食2 例,涂抹某品牌爽身粉1 例,其成分中含有官粉;因口腔溃疡涂抹自制灰黄色粉末1 例。
1.2 临床表现4 例铅中毒成人均以“腹痛”为主诉到综合医院就诊,腹绞痛3 例,腹部隐痛 1 例,均以脐周疼痛为主。伴便秘1 例,腹胀3 例,消瘦 4 例。1 例铅中毒儿童因父母自觉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到儿童医院就诊时查血铅增高,余3 例均无明显症状,在健康检查中发现血铅增高。
1.3 实验室检查采用Perkin Elmer 公司生产的Aanalyst 800 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按照《WS/T20-1996尿中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WS/T18-1996 血中铅、镉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方法》进行血铅、尿铅检测。成人铅中毒1 例血铅907.2μg/L,3 例尿铅1.50~9.42μmol/L;铅中毒儿童均测血铅,血铅307.8~640.7μg/L。铅中毒成人中:肝功能损伤3例(其中轻度损伤2 例,中度损伤1 例),贫血4 例,铅中毒儿童均无贫血及肝功能损伤。
2 诊断及治疗
4 例铅中毒成人依据《GBZ37-2002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诊断标准》[3]或《GBZ37-2015 职业性慢性铅中毒的诊断》[4],均诊断为慢性或亚急性中度铅中毒。患者入院前查血铅或尿铅,入院后应用依地酸钙钠1.0g 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 中缓慢静脉滴注,自输液开始时用处理过的干净容器留24h 尿,测定24h 尿铅浓度或含量,做为驱铅试验结果,依地酸钙钠静脉滴注3d,每日1 次,停用4d 为1 个疗程,同时应用香丹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钙剂、锌剂、多种维生素等辅助治疗。疗程结束后检测血铅、尿铅浓度,根据血铅、尿铅或第3 天24h 尿铅结果确定是否给予下一疗程驱铅治疗。
4 例铅中毒儿童依据《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预防指南》及《儿童高铅血症和铅中毒分级和处理原则(试行)》,3 例诊断为中度铅中毒,1 例诊断为重度铅中毒,查找中毒原因,停用相关药物或用品,脱离铅接触,给予依地酸钙钠静脉滴注或二巯丁二酸口服治疗,同时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钙剂、锌剂、多种维生素等辅助治疗,治疗1 个疗程后出院,1 个月后复查,视复查结果确定是否给予下一疗程治疗。
3 讨论
铅的化合物存在形式很多:一氧化铅有黄色粉末(黄丹)和橘黄色结晶(密陀僧)两种;四氧化三铅(红丹、红铅、铅丹)为鲜红色粉末;二氧化铅为棕色结晶;碱式碳酸铅(铅白、铅粉、官粉、铅霜)为白色粉末,硫化铅为黑褐色结晶;以及硫化铅、硫酸铅、铬酸铅、醋酸铅、砷酸铅、硝酸铅等。日常生活中接触铅的机会很多,如用铅壶或含铅之锡壶烫酒饮酒,滥用含铅的中药偏方治病(癫痫、哮喘、牛皮癣)等,儿童误食含铅的油漆墙皮或啃咬涂过含铅油漆的玩具或家具等,或将铅化合物(如千白)当做碱面或粉芡放入食品中使用,均可引起铅中毒[1]。
本研究8 例患者中,2 例使用传统秘方治疗癫痫,2 例使用祖传秘方治疗积食,2 例涂抹治疗口腔溃疡,1 例作为爽身粉防治痱子、湿疹等,仅1 例为在大路旁边且近铅工厂经商,疑为汽车尾气或者铅工厂环境污染所致。由此可见,生活性铅中毒多为使用传统中药、祖传秘方所致。应晓兰等[5]对世界范围内传统药物所致铅中毒进行总结发现,铅被印度、中国、中东、墨西哥等国家作为传统医药使用,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及胃肠紊乱、癫痫、阳痿等疾患。我国传统医药历史久远,博大精深,铅及其化合物常被用做“秘方”和“偏方”治疗某些顽疾或难以治愈的慢性疾病。有研究发现含铅药物最多用于治疗皮肤病(约占含铅药物使用数的47.3%),其次用于治疗癫痫、骨关节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性病等[6]。但传统医学对药物的剂量及疗程的掌握多靠经验,对其造成的人体危害无相应检测手段,因而是否发生铅中毒也不得而知。一些民间秘方、偏方为粉末状,药品的成分、剂量都为独家配方,外人不得而知,甚至为了快速显效,加大剂量,增加了中毒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血铅、尿铅检测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多的生活性铅中毒病例被发现[7~10]。儿童铅中毒的发现也很多,郜振彦等[11]对 129 例儿童铅中毒门诊患儿分析后发现,生活性铅污染是儿童铅中毒的主要原因,其中民间传统风俗及偏方药物的使用占很大比例,使用红丹粉预防婴幼儿湿疹或皮肤病,使用红丹粉治疗婴幼儿口腔溃疡,红丹粉又名铅丹或铅华,有止惊、化痈、收敛等作用,在民间被用于癫痫、抽动症、各种皮肤感染、慢性腹泻、口腔溃疡的治疗,使用红丹粉后,血铅会急剧升高。张盟等[12]对上海新华医院铅中毒门诊194 例儿童血铅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导致儿童铅中毒的高危因素为使用偏方、红丹粉、黄丹粉及居住工业区。
铅及其化合物主要经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一般不经皮肤吸收,将铅粉涂于皮肤表面并不影响血铅和尿铅水平[13]。职业性铅中毒多经呼吸道吸收,生活性铅中毒大多经消化道吸收,含铅中药不易通过皮肤进入体内,但铅可通过破溃皮肤直接吸收入血,造成铅蓄积或慢性铅中毒[14]。吸收入血的铅对神经系统、造血系统、消化系统、肾脏、肝脏及心血管系统均有毒性作用。成人出现头晕、头疼、失眠、消化不良、腹痛、便秘、贫血、肝肾功能损害等症状,重者出现肝性脑病。含铅的传统药物常以外敷、喷口腔、内服等方式用于儿童,因儿童手口动作多,外用药物也常经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儿童对铅的吸收率高、排泄率低,铅中毒对儿童的危害不可忽视。药源性儿童铅中毒多发生在婴幼儿阶段,有研究表明,神经发育性铅暴露,即使是低水平(例如≤5μg/dl),也会导致脑损伤,并伴随终生的额叶执行功能障碍[15]。儿童多出现厌食、头痛、头晕、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脾气暴躁、攻击性行为、发育迟缓等症状。
通过对本组资料的观察发现,成人生活性铅中毒患者腹痛、贫血症状往往较职业性铅中毒者重。近年来,职业性铅中毒多以低浓度铅接触导致的亚临床型无症状中毒为主,与以往典型的铅中毒临床表现不同[16],而生活性铅中毒患者多出现明显的腹绞痛、便秘、贫血等症状,表现为急性发作、持续腹痛伴阵发性剧烈加重,难以忍受,部位多在脐周;伴面色苍白,痛苦面容,急躁、恶心、出冷汗、多日无大便;腹软,腹部无固定压痛点,肠鸣音可减弱;均有到综合医院就诊史,诊断为急性胃肠炎、肠梗阻等,或难以查明原因,常规对症治疗症状无缓解。经数日甚至数十日后转至我所,查血铅、尿铅增高,其水平较职业性铅中毒患者增高明显。给予一疗程驱铅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3~4 疗程后辅助检查亦恢复正常,贫血一般无需特殊治疗,驱铅治疗后很快恢复正常。本组铅中毒患儿中,仅1 例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余无明显症状,辅助检查亦未见明显异常,仅为健康体检时发现血铅增高,说明儿童铅中毒症状大多较轻,但是不排除儿童铅中毒症状缺乏特异性,且患儿表达能力差,观察样本量小等原因。
生活性铅中毒因其中毒途径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患者往往到综合性医院就诊,而综合性医院医生虽然大多了解铅中毒的危害性,但对其临床表现缺乏敏感性,且患者一般不能提供明确接触史,因此常常难以在第一时间考虑到铅中毒。因此,接诊医生遇到同时出现腹痛、贫血症状,经各种检查无法确定病因,对症治疗症状不缓解者应考虑到铅中毒的可能性,询问有无铅作业职业史,排除工作史后应进一步询问有无服用自制中药史,并及时进行血铅或尿铅检查。
尽管铅中毒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生活性铅中毒仍时有发生,因此,铅中毒的防治任务仍然任重道远,应该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科普宣传,使大家认识到铅对人体的危害,避免服用成分不明的中药,或者含铅的祖传秘方、偏方等。对于铅中毒患儿,因其主诉能力差或本身症状较轻,往往难以及时发现,建议加强儿童血铅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干预,以减少对儿童健康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