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程育人

(惠州工程职业学院 广州·惠州 516023)

“课程思政”概念源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他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自此,国内专家学者对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索,而且国家教育部在2020年5月末下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为高校各学科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相关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呈现,研究日益深化。作为高职的一名语文教师,笔者对大学语文的课程思政亦作了若干思考和探索。

1 对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认识与落实

《纲要》下发以后,关于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研讨会、经验报告会、论文、案例作品集等在网络上、期刊上、书店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但在这热闹的背后,认真审阅这些报道、集作,我们可以发现既有大量的探索研究大作,也有大量的应景形式主义之作。对此,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结合国内国外的政治环境,清楚地认识到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它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它的理念是全员、全程、全方位协调育人。它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它的育人效果与影响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的问题,决定着国家的长治久安,甚至决定着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崛起。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工作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一部分,是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的一部分,是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一部分。大学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它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在人文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是最具备课程思政实施条件的学科。在该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将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艺术性和趣味性,将有助于改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现状,提升育人效果。因此,我们应摒弃应景之风,摒弃形式主义,以务实的作风、教风和学风潜心研究,理清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理论轮廓和内容体系,精心布局,以一以贯之的态度将课程思政要求落实到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中,让两者相得益彰。

2 大学语文的“首要任务”与“主要任务”

“课程思政”是指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在所有专业课、综合素养课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思政教育大格局,提升高校的育人工作实效。但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推进课程思政,我们要分清“首要任务”与“主要任务”的问题。什么是“首要任务”呢?在我们德育为先的教育教学理念中,“课程思政”无疑是“首要任务”,因为思想教育是大学语文课程人文教育的灵魂所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首要环节。那么什么是“主要任务”呢?笔者认为应该是大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及改革”,它是课程思政实施的载体。我们尽管要坚决拥护和实践课程思政,但一定要明白“教育教学及改革”才是大学语文的主要任务、中心任务,不能为了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将语文课彻底地思政化,将语文课上成思政课。我们要对“首要任务”与“主要任务”的实质加以区分,辩证地处理两者的关系,防止在实践中出现偏差;要秉持“思政教育合理适度”的原则推动大学语文的课程思政。

3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内容建设

高德毅教授和宗爱东副教授曾联合撰文指出“课程思政实质是一种课程观,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笔者认为,应将这一观点视为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之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的语文课程无论是大中专院校,还是中小学,一直以来都以健康、高扬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它的内容包括了政治思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古今中外先进文化、自然美和道德美欣赏等内容。而《纲要》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要求是“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内容覆盖面来看,大学语文人文教育的内容与课程思政的内容高度契合,在大学语文中推行课程思政具备良好的先天基础。因此我们不必在语文课程之外重新开设一门课程、重新构建一个知识体系专门推进大学语文的课程思政工作。我们应全面把握大学语文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内容的特点与联系,有针对性地组织适合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和人文教育的课程内容,让两者互融互通深对接,在教学过程中“润物无声”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4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经过近一年的实践,从各方面反映出来的信息显示,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思政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部分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工作无章可循,无规可依,这主要是《纲要》刚实施不久,部分高校的领导还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还没有上升到落实政治安全主体责任的高度推进此项工作,相关教学部门还不能准确把握课程思政的要求和标准,具体到语文学科的理论建设和实施细节更是还有待加快制定。二是部分语文教师接受课程思政工作理念不快,执行能力不强,认为教会学生听、说、读、写才是大学语文课的主旋律,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应由专业的思政教师来承担。这主要是他们对当前的国内国外政治形势、方针政策和新时期对高校教师的要求等关心不够、学习不够,对实施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三全”育人观念和“大思政”观念不足,没有真正把“教书育人”中的“育人”两字当作应有的“己任”。三是部分语文教师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驾驭能力不强,在将思政内容融入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有顾此失彼、矫枉过正的现象,影响了课程思政教育与语文教育教学的效果,这主要是他们缺乏课程思政业务知识的培训和实践经验,特别是部分老教师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和内容,更难适应课程思政的要求。四是实施主体协调不足,语文教师、思政教师各自为政、单打独斗,育人效果不好,这主要是部分院校对课程思政工作领导力度不够,协调力度不够,教师们又缺乏有效的沟通甚至不沟通。五是学生还没有完全接受课程思政的理念,普遍认为专业课的学业任务已经很重,且有专门的思政课,在语文课中再施行课程思政没必要,因此,主动接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较低,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怀疑、抵制情绪。这主要是因为课程思政工作目前还处于探索、规划阶段,对学生的宣传引导还不够深入,课程思政理念还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心田里,烙在学生的脑海里。六是缺乏监督评价机制驱动,存在“走过场”的现象,这主要是部分高校的领导干部认为专门开设的思政课教育教学效果尚且差强人意,在专业课、综合素养课中实行课程思政不可谓不难。因此,对《纲要》的实施持观望态度,思想上没有看齐追随,行动上没有积极跟进,希望吹到教育教学上的这股政治新风吹一吹就过去了,没有真抓实干地落实,导致监督评价体系建设和激励机制建设滞后。

5 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策略

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省市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校的领导干部提高政治站位,落实政治安全主体责任,加强课程思政工作的领导,组织专家学者广泛讨论研究,找出普遍规律,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为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开展保驾护航,大学语文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同样要积极探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二是组织语文教师加强学习培训,让他们紧跟时代要求和步伐,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掌握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工作的方式方法,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高课程思政的驾驭能力和执行力。三是优化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结合时代特征整合人文教育内容和课程思政内容,让人文教育的内容更贴近时代特征,让课程思政的内容更贴近当代大学生心理特征,让学生喜闻乐见。四是高校思政工作管理部门对语文教研部门的课程思政工作加强指导,协调思政教研部门和语文教研部门加强沟通协调,提高思政教育教学的效率。五是对语文教师和学生加强宣传,营造浓烈的大思政教育氛围,让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六是教务管理部门积极构建监督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驱动教师积极落实“课程思政”的要求,使“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开出“认可之花”,结出“满意之果”。

总之,对于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工作,我们要以实干精神担当新时代新要求,辩证把握“课程思政”首要任务与“教育教学及改革”主要任务关系,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基础,优质高效推进课程思政,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政治判断力,不断提升历史使命感,不断提升社会责任感,升华精神境界,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程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