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SNA-2016框架下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1-01-02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内容

(安徽财经大学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 安徽·蚌埠 233030)

0 引言

国民经济核算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针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算总账,是进一步进行宏观管理决策的依据。很显然,只有全面把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原理,掌握应用国民经济核算数据资料的思路,才能灵活、准确地将核算数据应用于经济分析和管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SNA)是国民经济核算的“圣经”,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CSNA)即是建立在SNA国际规范的基础上,并结合中国的核算实践而形成的理论方法体系。随着中国国民经济运行的日益壮大,宏观经济管理过程呈现更多新需求和新变化,为了与国际核算标准规范接轨,在高等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的配合下,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研读SNA-2008,深入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和变化趋势,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简称CSNA-2002)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简称 CSNA-2016)。2017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家统计局组织实施。在此背景下,国民经济核算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方式方法亦需要进行同步的改革和调整,及时地向学生传授最新的核算体系内容,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

1 现有国民经济核算教学模式的局限

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内容体系是以国内生产总值、投入产出、资金流量、资产负债、国际收支五大核算体系介绍相关核算原理,然后以国民经济账户方式将整个核算内容予以综合表述,并辅之以国民经济统计学的有关方法开展教学工作。这种教学模式的局限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1 教学内容体系陈旧

现有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内容体系依据 CSNA-2002的体系框架,以五大基本核算体系为主线,讲解核算原理。以五大基本核算体系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不能有效契合中国的实际问题,并且该体系中涉及的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以及研究方法难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需求和新变化。

1.2 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

现有常规的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案例比较松散,导致五大核算体系的教学内容相互独立。但是五大核算体系是连贯的,因此选择案例时如果能够将五大核算内容衔接起来是最好的,这样才能体现出核算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1.3 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由于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和规范标准以理论为主,多数教师的教学过程以满堂灌输的形式为主导,长此以往带来的后果是学生越来越从心理上畏惧那些他们所谓的核算条条框框,更无从激起学习的兴趣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教学过程中直接讲解教材中的案例,则与国家统计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体核算不相适应。

1.4 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融合不充分

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清晰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传统的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教学模式以课堂上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全程被动地接收,从而导致课堂气氛沉寂,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发挥和呈现,教学效果一般。

21世纪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布了越来越规范的核算体系,在国家和省市区两级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核算制度,同时伴随着经济社会生活提出的新课题以及《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的发布,政府统计改革与发展取得许多新进展,这就需要在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SNA-2008,同时正确理解《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进而正确使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从而与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规范标准相衔接。

2 CSNA-2016框架下国民经济核算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是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版本的基础上进行的系统更新和修订,涉及整个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未来核算改进提供了前瞻性指导,这就要求对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同时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

2.1 新核算体系下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研究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这一新的核算规范的发布实施,显然需要我们及时更新国民经济核算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体现国民经济核算国际规范的新发展,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结合中国实践,介绍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研究的新成果。CSNA-2016的核算框架分为基本核算和扩展核算两大部分,并且两大部分的核算内容都比以前版本更加丰富、更加完善。这就要求对原有教学内容的适时调整,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体现国民经济核算国际规范的新发展,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结合《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和中国实践,介绍中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研究取得的新成果。

2.1.1 基本核算部分

基本核算框架部分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核心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主要涉及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调整资产负债表的结构,重新设置表式,主栏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项目分别独立设置,宾栏不再分设“使用”和“来源”项,金融资产和负债项目下不再区分国内与国外的资产与负债,同时增加资产负债交易变化表和其他变化表。二是专门设立价格统计和不变价核算一章,反映货物和服务价格变化以及GDP和国民总收入的实际变化,保证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三是调整国际收支平衡表和国际投资头寸表的内容,从而与《国际收支和国际投资头寸手册(第六版)》在结构和指标设置上尽量保持一致,并在概念、范围和分类等方面进行衔接。四是不再单独设置国民经济账户,新核算框架中五大核算表的范围越来越全、分类越来越细,主要国民经济账户的内容均已体现在这些基本核算表中,教学过程侧重基本核算表的知识讲解。

2.1.2 扩展核算部分

为了体现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开放性和前瞻性,新核算体系的扩展核算部分一方面将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延伸到资源环境核算,既包括自然资源资产核算,也包括环境保护支出核算以及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核算,既核算存量,也核算流量,核算范围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调整人口和劳动力核算,增加劳动投入核算和生产率核算等内容,同时增加卫生核算、旅游核算和新兴经济核算。但是有些扩展核算的内容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国际通行的标准规范,如新兴经济核算,我国也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

2.1.3 在核算范围、基本分类和核算方法等方面

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不仅体现在国民经济核算框架的调整,对于核算范围、基本分类和核算方法等方面的内容修订同样需要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中体现出来。核算范围的更新主要体现在生产范围和资产范围的扩展,CSNA-2016将生产者为了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而进行的知识载体产品的自给性生产纳入生产范围,将知识产权产品和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等纳入非金融资产的核算范围,将金融衍生品和雇员股票期权等纳入金融资产的范围。基本分类的调整,如:在机构部门的分类中增加“为住户服务的非营利机构”部门;细化非金融资产的分类;金融资产分类中引入金融衍生工具和雇员股票期权,以反映近年来金融市场上出现的各种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等。核算方法的改进方面,一是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产出核算方法由成本法调整为市场租金法,更加客观地反映城镇居民自有住房服务产出价值;二是对金融中介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由利息收支差额扣除自有资金获得的利息收入修改为参考利率法计算,同时改进中央银行产出和非寿险服务产出的核算方法;三是调整研究与开发支出的核算方法,能为所有者带来经济利益的研究与开发支出不再作为中间投入,而是计入增加值或固定资本形成。

2.2 新核算体系下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是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虽然国民经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但国民经济运行的生产、分配、流通、使用四个环节始终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产多少,分配和使用也应该是多少,即生产、分配和使用的三方等价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前后贯穿的案例进行数据分析,使国民经济的各个运行环节能够衔接起来。

2.2.1 贯穿案例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将五大核算内容采用同一案例、统一数据连贯在一起进行讲授,实施贯穿案例教学方法,将最新的《统计公报》、《中国统计年鉴》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作为核算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国民经济的生产量、分配量和使用量,使各部分核算数据保持协调统一。

2.2.2 开发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动态模拟系统

利用中国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及时更新核算案例,开发国民经济核算账户动态模拟系统,跟踪国民经济核算最新数据信息,对国民经济核算账户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增强学生学习国民经济核算的兴趣。

2.2.3 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融合到传统课堂教学,实现线上线下互动教学的混合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的互动,挖掘学生主动学习的潜力,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势互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2.3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3.1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考虑将实践教学环节纳入现有课堂教学内容体系,带领学生深入政府核算部门,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数据的收集方式。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尝试与当地统计局或调查队建立合作关系,比如建立实习基地,派送核算理论基础牢固的学生参与到某些国民经济核算数据的收集和编制工作中。

2.3.2 实现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将国民经济核算课程建设成为精品开放课程,让学生从《中国统计年鉴》收集投入产出数据、资金流量数据以及国际收支数据等国民经济运行数据,运用所学的核算理论进行国民经济运行的实践分析,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和深度有效的课堂互动。

2.3.3 强化教学研究

一方面积极参加教学改革与创新,激发学生的研究和探索能力,申报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及教学成果,督促学生撰写课程论文;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本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借助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和拓展学习空间,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

2.4 现代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国民经济核算为统计学专业必修课程,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教学案例需根据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实时数据进行更新。为了达到理想的预期和教学效果,课件内容需注重表现力和交互性,化静为动,化文字为图像,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到课程教学中,巧妙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充分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使抽象的教学内容更加清晰化,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对于有些应用性较强的章节内容,则通过搜集相关数据的发布会视频、答记者问等材料,让学生更加立体全面地了解教学内容,实现对核算指标的内涵和核算方法的充分认识,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优势互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 结语

通过对新核算体系下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将新的修订内容融合到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新的核算体系的认识;并将核算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把最新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作为核算案例,提高学生根据实际统计数据分析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能力;借助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从《中国统计年鉴》收集投入产出数据、资金流量数据以及国际收支数据等国民经济运行数据,运用所学的核算理论进行国民经济运行的实践分析,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和深度有效的课堂互动。

猜你喜欢

国民经济核算教学内容
2022年1-5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2年1-6月黑龙江省各市(地)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2019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国民经济主要指标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