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户外混龄游戏中同班冲突的解决策略
2021-01-02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河南·郑州 450099)
无论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公共场合,幼儿之间主要的活动形式主要是游戏,而同伴在游戏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言语纠纷或肢体上的接触现象,这些都有可能导致同伴之间冲突的发生。分析同伴冲突发生的特点,找到游戏中冲突发生的根本原因,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指导幼儿如何去主动解决冲突,会影响到幼儿社会性能力的发展。
1 户外混龄游戏中同伴冲突的类型
1.1 争夺游戏材料
低年龄段的幼儿,正处于平行游戏的阶段,他们会对游戏中的材料和物品相当感兴趣,而且往往这些幼儿看到同伴玩什么,他们就想玩什么,他们的目的在于获得游戏材料的占有权,而其他同伴也有一样的想法,双方就会出现争夺游戏材料的现象,而且他们并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就会有身体上的接触,比如直接上手去抢。而到了中大班的孩子,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他们的冲突表现类型则发生了改变,他们会从身体上的冲突转变到言语的交流,身体冲突现象则会减少。
1.2 游戏中意见冲突
游戏意见冲突是指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由于双方的意见不同,而两人又不愿意达成共识而发生冲突。这类现象我们经常在幼儿游戏中看到,由于意见不统一而两人都不愿意妥协,或者不愿和另一方协商所导致的。比如在游戏区域,有的小朋友想要用积木搭高楼,而有的则想搭小桥。或者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在分配角色时商讨谁来扮演什么角色,往往会出现意见不统一,便会产生冲突。在幼儿的认知水平里,都想要成为领导者或决策者,自然在游戏中就会参与主导意见,也希望别人也遵循自己的意见,听从自己的,所以在发生意见不统一时就会出现冲突。
1.3 违反游戏规则
违反游戏规则是指在游戏中一方没有按照游戏中规定的要求来做,从而引起其他幼儿的反感和抵触而导致的冲突。这点主要发生在中大班幼儿身上,我们了解到,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游戏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游戏中的规则也越来越明确,对于幼儿的行为有了规范。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幼儿所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水平,我们观察到他们会有着不同的表现,更加注重游戏规则,在游戏中他们不仅会要求自己遵守游戏规则,更关注同伴是否也同样如此,因此大多数幼儿有了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但总有一些幼儿无视规则,在游戏过程中,一旦有幼儿违反了游戏规则,另外的一方便能很快的指出并制止。
1.4 干预控制他人
干预控制他人是指在游戏中,冲突一方想要干预、控制游戏另一方,而此情况下遭到对方的反抗受到对立从而产生的冲突行为。我们从心理学家那解到,幼儿的控制欲是很强的,他们的意识里别人必须按照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进行,一旦没有按照他们的意愿来,便会去干预他人,让他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来执行,这类幼儿往往是性格比较顽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
2 同伴冲突产生的原因
2.1 游戏活动的条件
随着幼儿社会性交往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多由以自我为中心开始发展到与同伴交往,但是我们在幼儿游戏过程中了解到,由于争抢游戏材料而发生的冲突占多数,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的物质条件,材料数量和分配不均都能成为同伴冲突的主要原因。教师对于游戏区域材料的投放以及区角空间的规划设置等也会影响幼儿的游戏水平。区角活动的游戏材料的数量和种类限制了幼儿游戏,他们会因为谁先拿乐器而发生与同伴的抢夺,甚至于身体上的接触。
2.2 教师的解决方式
教师对于同伴冲突的看法以及对幼儿的管理,直接主导了教师解决幼儿同伴冲突的方式,也决定着同伴冲突发生的水平。教师对游戏过程的控制水平高的话,也同样会减少同伴冲突的发生。教师的处理行为直接代表着教师的教育方法。在以往的经验中,对于同伴冲突,教师往往采取的是不理会或是强行禁止的方法,暂时停止了幼儿的冲突,却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幼儿在此次冲突中并没有正确的认识发生的原因,更没有学到解决冲突的办法,下一次在游戏中遇到类似冲突事件时,幼儿依然不会处理,甚至加剧此次冲突矛盾,教师仍然用同样的方法处理,幼儿便习得了这种告状求助的方式,却并没有掌握解决的技巧。
2.3 家庭氛围及其教养方式
孩子的学习模仿是在不经意间的,当家庭成员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时,幼儿属于一种孤独无助的状态,很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更甚者产生反社会行为。幼儿受到这种家庭氛围的影响,会更容易与同伴发生冲突,而且在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时常常怀有敌意,甚至偏执,拒绝,这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身心发展以及健康人格的形成。相反,良好家庭氛围的幼儿能够做到很好的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习得更多社会交往技能,促进幼儿个性心理的发展。
3 幼儿游戏中同伴冲突的解决策略
3.1 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对待幼儿同伴冲突
幼儿在参与户外游戏过程中,由于自控能力较差,经常会出现冲突,此时幼师就非常有必要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来引导,让幼儿能够明白与同伴的关系。幼师必须摆脱传统的教育理念,从本质上去探究幼儿与同伴出现冲突的实际意义,深刻认识冲突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在幼儿发生冲突时教养者要先做到冷静,了解幼儿的需求,而不是在第一时间去制止。了解清楚幼儿的动机,找到双方满意的方式,化解冲突。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是他们社会交往的第一步,作为教育者我们要改变陈旧的思想观念,正确引导幼儿去解决冲突,锻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当幼儿发生冲突时,要留给他们和同伴交流商讨的机会,让他们学会更多的交往技能,比如协商、合作、谦让等。在适当的时机提供给幼儿更多的交往机会,锻炼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
3.2 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避免同伴冲突
游戏环境是指幼儿在游戏活动中所处的环境和条件。物质条件是游戏场所、空间和游戏材料的提供等,心理方面主要是幼儿之间的同伴关系,师幼关系等。良好的游戏环境会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关于物质环境,教师和家长应该给幼儿创造一个合适的空间大小、位置,标记清楚游戏区域,并根据不同阶段、不同认知发展水平投放足够的游戏材料,丰富游戏资源,在此过程中还要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关于心理环境,教养者要给幼儿创造一个舒适并且和谐的游戏氛围,充分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绝不可强迫幼儿,保证良好的师幼关系。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维持游戏的秩序,保证幼儿能够自由的玩耍,从而避免游戏中的冲突,但必须建立游戏规则,保证锻炼幼儿良好的秩序感。
3.3 提升自身专业素质,指导幼儿游戏
幼师的专业素质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行为的发生,幼儿会自觉地模仿和学习幼师的行为举止。因此,幼师要能准确把握每位孩子的性格特征,并重视幼儿的游戏参与能力,找到同伴之间发生冲突的原因和行为特征,并及时找到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例如,在户外游戏中,区域游戏活动会发生较多的冲突,其原因主要是争夺游戏资源,此时,幼师就要科学分配游戏资源和游戏材料,保证每位幼儿都能获取到一样的游戏机会。关注幼儿的气质特点,针对不同气质的幼儿引导他们,比如多血质的孩子,要利用他们的性格特点,引导他们多进行交流,协商。教师还应该培养幼儿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社会交往技能。在幼儿发生冲突时,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游戏,指导幼儿更好的解决同伴冲突。
3.4 改善教养方式,创造良好家庭氛围
幼儿在家庭中所待的时间较长,与家长接触的最多,家庭也是幼儿活动时间最久的地方。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接触的自主意识也更强,所接触到的户外活动也开始增多,幼儿参与到更多的户外活动,但是由于家庭教育的影响,他们的社交方式也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因此,父母要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人之间和谐平等、互相尊敬、友善相处,并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让他们学会如何解决冲突。
3.5 教授幼儿主动解决冲突的技巧和方法
我们已经从更多的研究了解到更好解决幼儿在游戏中的同伴冲突,不再只是单纯的制止冲突的发生,而是要交给幼儿独立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大,认知情感能力的发展使他们主动解决冲突的能力增强,但是一部分幼儿还停留在浅表层面,就需要我们成人去教给孩子解决的技巧和方法。在幼儿发生冲突的时候,成人首先应该冷静,避免对幼儿大喊大叫,要先稳定幼儿情绪,接近幼儿让他们对成人产生信赖感,比如幼儿在争抢物品,那么教师应该将物品拿在自己手里,安慰幼儿,再询问事情的细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以柔和的方式提问,让冷静下来的幼儿去思考,并用言语去表达,倾听同伴的想法,让幼儿了解到我们要去考虑别人。接下来教师帮助幼儿重新叙述事件,引导幼儿自己去想解决方法,而不是老师说怎么办就怎么办。最后老师给出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两人最终达成一致,想法统一。教师还可鼓励幼儿,给予他们信心和支持,在遇到同样情景时幼儿便可自己解决。在游戏最后再观察幼儿的情绪,了解问题是否真正解决。幼儿社会经验缺少,自己不能够很好地处理同伴冲突,因此成人要适当的介入教给孩子更多的正确处理同伴冲突的方法,培养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
4 结语
游戏在幼儿活动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同伴交往更是幼儿主要的交流方式,不可避免的同伴冲突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发挥着自己的意义和价值。幼儿可以从同伴冲突中学会自己解决问题,如何与同伴相处,学会社会交往的经验,锻炼他们的语言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