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及控制分析

2021-01-02国华虞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张华盛

区域治理 2021年52期
关键词:轮机电磁辐射风能

国华(虞城)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张华盛

风电资源成本低廉、无穷无尽,因此风力发电是现阶段应用最为广泛、开发最具规模的再生新能源发电方式[1]。大量采取风力发电,可减少对矿物燃料的依赖,不仅能对不可再生的资源加强保护,同时对环境更友好。但风力发电毕竟属于人力对大自然的干预,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而风电场一旦建成,若要轻易更改或消除,难度较大。因此,我们需要做好风电场的设计及管理,尽可能减少风电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一、我国近年来风电场的投运情况分析

近年来,我国风能资源的潜力受到了充分的重视,气象局调查[2]显示,我国陆地上,距离地面50m位置,等级高于3级的风能资源潜在的开发量为23.8亿千瓦,而海平面50m之上的高度,装机容量为2亿千瓦。从2017年起,我国风电场的投运数量逐渐增多,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委会披露,我国现阶段风电场数量为4000余个,其中投入运行中的风电场数量为2488个,截止到2021年5月,这2488个风电场装机容量为19564.59万千瓦。投运的风电场具体数据如图1。

图1 我国2017年-2020年已投运风电场数量(单位:个)

目前,我国陆地风能资源的分布地主要为新疆、内蒙古、甘肃酒泉、吉林西部、江苏近海、河北坝上等,其中,新疆与内蒙古的装机功率最高,在全国装机容量中占比62%,沿海地区占比28%,以浙江、辽宁、广东为主。总体来看,我国的风能资源开发度相对较低,不过其开发潜力较大,大部分地区的风电场建在偏远地区,多数为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3],在风电场运行过程中,需要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二、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

(一)施工阶段的影响

在风电场施工阶段,均需进行土石方的填挖、风机吊装机修路等,这些环节会产生废弃物、噪声及废水等,对环境可造成影响。施工阶段对环境的影响具体见表1。

表1 施工阶段风电场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表

在施工阶段,风电场建设对环境最突出的影响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在风电场建设阶段,施工必然会导致水土流失,其类型主要是风力侵蚀,同时也有水力侵蚀。施工期间需要挖土、回填土,如平整土地、修建道路、实施箱式变工程及电缆沟工程等,均会对当地地表形态、土层结构造成破坏,致使地表裸露,大量植被受损,土壤肥力大幅下降,水土逐渐消失[4]。如河西走廊上分布的风电场,其位置多为荒漠地带,当地生态环境本身十分脆弱,戈壁滩上的植被保护层、砾石层均易被破坏,一旦破坏又难以恢复,尤其是大型机械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更为严重。

2.噪声污染

施工期间的噪声主要来自各种机械设备的运行,可能会对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响,尤其是到夜晚,噪声的影响越发明显。不过很多风电场建在人烟稀少的地方,对居民的影响可以忽略。

(二)运行中的影响

当风电场正式投入运行后,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影响见表2,其中最突出的影响是噪声、电磁辐射及光污染。

表2 风电场运行阶段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表

1.噪声

在运行过程中,风轮机出现的噪音主要来自风轮机叶片气动噪音、轮毂中活动部件机械噪音,这些噪音都和风速有关。齿轮箱、发电机是噪音产生的主要“元凶”[5],尤其是齿轮箱引发的噪音十分明显,噪音经由风轮机结构和风可传递到环境中。

以声音功率水平对风轮机噪音予以表示,以Lobs来代表风电场周围噪音水平,环境造影以Lback表示,根据国际能源署专机组的提议,简单化噪音传播的波形,即假定声音从某一点传播时,不会出现衰减。风轮机噪音为Lw,和声音源的距离为r的位置,其噪音水平为Lw-10lg(2πr2)。进一步计算,若风电场风轮机共10台,距离风电场500m的位置,噪音可达到35-45dB(A)。白天因外界环境中存在较多噪音,因此风力发电机噪音的影响较小,而到了夜晚,要想达到噪音1类标准,和风电场的距离至少要保持600m。

2.电磁辐射

电力设备在运行中或多或少都会产生一些电磁辐射的危害。风电场电机运行中,输电线路、变电所及发电机均会形成电磁辐射[6]。风轮机的叶片可对电磁波进行反射,附近接收装置不仅会接收到直接的信号,还会接收到这一部分反射信号,而反射信号具有滞后性,可能对调频无线电系统造成影响。风电机还可对通信频率造成干扰,如飞机导航无线通信、微波通信、电视广播等,均可能被风电场的电磁辐射所影响。

3.视觉污染

风电场发电机组在有阳光、有风的环境中会形成晃动的阴影,傍晚、清晨时分,阴影效应最为明显。另外,季节、天气的变化会对阴影的形成造成影响。风力机桨叶转动过程中形成的晃动的阴影可让人产生眩晕感,导致人心烦意乱[7],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属于视觉污染。

三、控制风电场对环境影响的有效措施

(一)对于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危害的预防控制措施

首先,风电场在建设之前,应该合理选址,在选址时需遵循以下原则:(1)为减少尾流折减的影响,风电机组的行列间距应严格根据相关标准设计;(2)在选址时,认真分析地表特性,尽可能降低尾流影响,同时尽量应用劣地,少占地,对农田、坟墓加强保护,充分利用土地资源;(3)和军用设施、民用设施保持一定距离,以免风电场对当地生活及生产造成影响;(4)风电场和发射站、导航雷达保持充足的距离,以免造成干扰;(5)在架空电线、修建风电场时,遇到灌丛及乔木尽量避让,减少施工对植被造成的影响。

其次,需做好施工过程管控。在风电场建设中,开挖填方的工作尽量不要在雨水充沛的季节开展,底层土可用来回填,表层的种植土需单独存放。升压站实施基础开挖之前,剥离获得的表土应在固定的位置存放,完成施工后覆土,加强场区绿化。表土堆放的区域周围、临时弃土周围,需用编织袋装土来做临时拦挡,用苫布遮盖,避免大风扬尘[8]。

完成施工后,部分土壤难以恢复,需要永久占用。对无水泥覆盖的地方实施覆土平整,通过异地植草的方式实现生态补偿。

(二)对于噪音的预防控制措施

无论是在施工阶段还是在风电场运行阶段,噪音都是难以避免的环境污染。在规划风电场时,需充分考虑风电场建成后对居民的噪音影响。国外推荐,夜间或傍晚,风轮机造影应低于5dB(A)。在风电场施工及运行中,还可应用隔离技术,对部分噪音进行屏蔽。另外,作为生产企业,在制作风轮机叶片时,应不断追求技术革新,尽可能减少叶片起因躁动,减少齿轮箱的噪音。

如前所述,因风能资源公路密度的影响,我国风电场选址多数为海岛、山口及沙漠等人迹罕至的地方,附近并没有多少居民,因此,风电场的噪音影响并不十分严重。

(三)对于电磁辐射的预防控制措施

对于发电机的电磁辐射,需要从设计环节入手控制。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应遵循防辐射、防磁的标准。另外,在风电场施工中,需要风轮机参数、无线电系统的参数。在设计输电线路时,需要了解线路会经过哪些居民点,对当地的通信线路布设及走势准确把握,且要避开重要的电子设施。输电线路应尽量和已被干扰的设备保持合理的间距。在布设过程中尽量采取架线的形式,将导线架设的高度适当抬高,尽可能采用三角形的布设形式。

(四)对于视觉污染的预防控制措施

对于视觉污染,应从风电场选址、风轮机设计及布局等角度出发。第一,风轮机合理选址,可以给当地的环境增加美感,和自然环境形成统一的整体。如河西走廊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若能在风电场选址时充分考虑风轮机和自然之间的配合与协调,不仅能开发风能,还能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在风轮机设计中,风轮机搭架、轮毂和叶片设计均需讲究协调,叶片尽量用三叶片,根据外界环境决定风轮机叶片的颜色及大小。另外,风轮机布局中,需要结合当地景观,确定风轮机的大小,如在平原上,大型风轮机会点缀景观。风轮机布设,应尽量采用直线布置或成群布置,以增加美感。

四、结束语

风力发电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再生资源供应方式,应用前景广阔。我们在大力推行风力发电的同时,也需关注风电场对环境的影响,采取“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思路,最大限度地控制风电场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从而实现风力发电的绿色发展之路。

相关链接

风电(全称风力发电)是可再生、无污染、能量大、前景广的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风电技术装备是风电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风电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激励措施推动本国风电技术装备行业发展,并培养了一流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同时,风电技术进步和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的成长又进一步促进了风电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风电技术装备行业已经取得较大成绩,但距国外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

定义1:

由多台风力发电机组构成的发电厂。

定义2:

在一个风能资源丰富的场地,由一批风力发电机组或机组群组成的电站。

猜你喜欢

轮机电磁辐射风能
4.微波炉的电磁辐射大吗?
用频装备带内多频电磁辐射阻塞干扰效应预测方法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
室内电磁辐射污染的控制方法
《轮机循环检验(CMS)实施指南(2018)》发布
论电磁辐射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护措施
通过斗轮机位置数据共享实现两机防撞
神奇的风能
适合多种显示设备的轮机模拟器GUI缩放技术
为什么风能变成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