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南某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控与管理建议

2021-01-02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刘萌斐

区域治理 2021年52期
关键词:区域环境受体应急

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集团股份公司 刘萌斐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和地方对环境风险管理的逐步重视,区域环境风险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但目前环境风险问题依然严峻,相对于发达国家的区域环境风险管理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环境风险仍处于高发频发阶段。这种环境风险问题大多由于布局性、结构性不合理造成,很多地方在制定工业化、城镇化的有关政策和规划时盲目扩张,不符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导致区域环境风险累积[1]。为此,急须加强行政区域层面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工作。

苏南地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在沿江产业结构布局、环境风险现状方面存在诸多相似之处,如沿江地区化工、危化品仓储等企业分布较广,饮用水源地和居民集中区等环境保护敏感目标众多[2]。水上交通运输的易燃易爆品、石化产品、有毒有害危险品种类多、数量大,一旦泄漏进入长江,极易引发水污染事故,进而影响供水安全[3]。此外,随着危废产生量不断增多,各地危险废物规范管理和处置面临较大困难。

为系统识别和评估该地区的环境风险情况,制定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控方案,有效解决区域环境风险问题,本研究以苏南某地为例,通过该地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提出针对性的环境风险防控和管理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区域环境风险管控工作提供指导。

二、评估方法

本次环境风险评估主要依据生态环境部于2018年发布的《行政区域突发环境风险评估推荐方法》,该方法在对区域环境风险源(S)、环境风险受体(V)和环境风险管理能力(M)进行识别和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区域突发水、大气环境风险评估子区域,通过打分的方式确定区域的水环境风险、大气环境风险和综合环境风险指标值,利用公式(1)—(3)对相应环境风险指数R进行计算,并对照评分标准确定相应的风险等级,见表1。

表1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标准

三、风险评估及特征分析

经统计,该地区拥有117家重点环境风险企业,4个涉及环境风险物质装卸运输的港口码头,10座污水处理厂和2座集中式垃圾处理设施。同时,区域环境风险受体较为分散,受体脆弱性较高,包括集中式饮用水源地、重要湿地、清水通道维护区、湿地公园、骨干河流等水环境风险受体,以及居民区、医疗机构、文化教育机构、商场、公园、科研机构、重要基础设施等大气环境风险受体。

近期该地区共发生30起突发环境事件,对各事故的起因进行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可知,企业火灾事故和交通运输安全事故引起的突发环境事件数量较多,分别占总数的40%左右,是目前该地突发环境事件的重要诱因,其次为企业非法排污。由此可知,需重点关注企业安全生产和交通运输安全,包括长江危化品运输船舶以及市域范围的危化品道路运输。

图1 该地区近年突发环境事件类型分布情况

通过对该地各评估指标的实际情况进行汇总,计算出该地区水、大气和综合环境风险及相应指标值(如图2所示),可知该地区水环境风险、大气环境风险和综合环境风险分别表征为43.66-RH-S73V60M19、49.10-RH-S69V66M26和40.81-RHS72V59M16。

图2 该地区环境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图2可知,该地的水环境风险、大气环境风险和综合环境风险均处于较高水平,主要原因在于区域环境风险源种类繁多、数量大,涉及环境风险物质复杂,且区域内水环境风险受体和大气环境风险受体较多,整体环境风险脆弱性较高。

相比之下,大气环境风险值(49.1)高于水环境风险值(43.66),可能是由于该地区为人口集中区,学校、医院等大气环境风险受体数量众多,且与工业园区(含化工园区)距离较近,居民区污染风频为23.9%,大气环境风险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较大。而水环境风险受体主要为沿江水源地、长江重要湿地、湿地公园以及清水通道维护区,且主要入江支流均已设置拦截闸坝,当发生突发水环境事件时,政府部门可通过关闭闸门、导流等方式对污染物进行拦截,通过反应剂、吸附剂投加等方式对污染物进行原位、异位处置,大大提高水体污染物的拦截处置能力。

四、环境风险防控及管理建议

通过上述对该地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整体情况的分析,从区域环境风险空间布局优化、区域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建设和区域与部门间的环境应急联动三个方面提出该地的环境风险管理措施及建议。

(一)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空间布局

严格该地区工业园区产业准入条件,规范工业园区(含工业集中区)项目管理,加快园区主导产业及相关产业集聚。新上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要求,新建化工项目必须严格落实国家、省产业政策。根据国家、省、市关于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的管理要求,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布局情况调查及搬迁改造工作。

(二)加强区域环境风险防控与应急能力建设

(1)加强环境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管理。从实际应急预案编制、备案和应急演练情况来看,目前企业环境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档案化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同时,应急演练存在流于形式、锻炼效果差、总结分析不到位等问题。建议进一步规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程序,强化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的互动,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剖析事故发生的深层原因,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并及时反馈到应急预案中,提高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提高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水平。

(2)加强水和大气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建议根据水、大气环境风险评估结果及重点环境风险源、环境风险受体分布情况,在跨界河流以及入江河流设置水环境应急监测断面,在临近重点环境风险源的居住区等补充设置大气环境应急监测点位。同时通过对该地已调查的环境风险物质存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选取各区域的典型物质作为特征污染物,并通过购置应急监测设备、培养监测人才队伍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提高相应物质的环境应急监测能力。

(3)加强水、大气和固废环境风险防控和应急管理能力建设。针对热点区域的工业集中区,严格落实环境防护距离要求,完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环境安全风险预测预警和防范能力;按照“分类控制、分级管理、分步实施”的总体要求,推进化工园区(化工集中区)封闭化管理;加强应急救援综合能力建设,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根据突发水环境事件应急处置的特点,建议强化对入江河流以及跨界河流的拦截处置能力,必要时在合适的断面设置拦截闸坝;加强对输转泵、围堤、集污袋、吸附垫等水体污染物拦截处置应急物资和装备的储备,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信息库,并定期组织应急装备和物资使用培训,强化应急演练水平,切实提高水体污染物拦截处置能力;加强监督管理,督促相关企业有计划地安装有毒有害预警装置,加强信息发布平台建设,通优化预警信息发布形式,提高有效信息传播效率;进一步规范危险化学品的生产或者储存设备、库存产品及生产原料和废弃危险化学品及其他危险废物的管理,提高应急物资储备水平;加快提升危废焚烧处置能力,提高企业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水平。

(三)强化区域、部门间的环境应急联动

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与上海、周边相邻区县以及地区内部乡镇、街道间的协调联动制度,细化各自的职责范围、管理责任和工作流程。根据实际情况绘制辖区应急责任分布图,建立区域联席会议制度,交流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共同管控区域环境风险和应对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部门联动方面,建议环保部门加强与交通、港口、海事、水利等部门在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方面的合作,强化对区域内的重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以及发生过突发环境事件路段等的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发现事故隐患及时解决,避免因交通安全事故引发环境污染。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苏南某行政区的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整体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出现有环境风险特征及环境风险防控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环境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有助于优化区域应急资源配置,提高区域内环境风险精细化管理水平,对苏南其他地区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区域环境受体应急
α7-烟碱乙酰胆碱受体在肺癌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区域环境生态建设
情景构建在应急管理中的应用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Dijkstra算法在应急救援中的应用
基于企业异地并购视角对税收竞争、区域环境与资本跨区流动的实证研究
我国区域环境质量发展统计分析——基于某县域范围环境概况
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在疼痛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