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线混融”模式下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1-01-01王莎莉

校园英语·上旬 2021年11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摘要】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将“双线混融”教学理念运用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旨在打造线上线下“融合”“共生”的良好教学生态,有效促进语言知识技能传授的“显性教育”与学生人格品德塑造的“隐性教育”有机融合,培养既有国际视野又有中国情怀,“德”“技”双高的人才。

【关键词】双线混融;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作者简介】王莎莉(1978.08-),女,汉族,湖北武汉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英语教学与翻译。

一、前言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要将价值观引领寓于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之中,育才与育人相统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学英语是高职高专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之一,也是学生接触国外文化与思想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有效地将传授语言知识的“显性教育”与有关学生的人格培养、品德塑造的“隐性教育”有机融合并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是每个英语教师亟需完成的任务,也是必须承担的责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和高校教师对英语课程思政的内涵、教学模式、融入途径等方面开展研究,并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在总结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尝试结合高职英语课程标准,探讨基于混合式教学理念的“双线混融”教学模式下,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

二、“双线混融”的教学模式

2020年初新冠疫情期间,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为保障教学工作正常进行,实现“停课不停学”,开展了大规模的网络教学,线上教学首次全面大规模融入日常教學,也推动了全国教学领域对线上教学以及“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李政涛教授在混合式教学理念的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双线混融”的概念,打破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一直以来存在的彼此分离、割裂的状态,旨在构建一个融通共生的全新教学体系。“双线混融”对混合对象和混合载体有了明确的界定,“双线”是指“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两条线;“混融”强调“融合”和“共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混合”,是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时共存互融。

“双线混融”的教学模式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技术优势与课程教学改革深层融合,完美契合了将育才与育人有机融合的课程思政理念,能够帮助教师在线上线下融通的教学中,更加有效地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教学任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各环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双线混融”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

1.设计思路。根据高职英语课程标准和高职学生特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结合教学内容提炼思政元素,设计思政教育切入点,并利用线上线下“双线混融”的教学活动,将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培养的显性目标与思政育人的隐性目标有机融合,促进学生思政认知、觉悟及素养的提升,并能自觉规范行为,形成正确价值取向,产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

(1)结合课程标准和学情,设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根据教育部2021年颁布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高职英语课程的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们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高职学生具有以下特点:1.普遍有着个人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人生目标模糊,缺乏规划;2.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欠佳,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纪律性;3.学习能力不强,缺乏自主性和探究精神;没有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存在畏难情绪,缺乏学习热情和持之以恒的决心;4.热爱生活,喜欢新事物,思想比较独立,不喜欢禁锢和约束;5.热衷于各类活动,喜欢与人交流,希望能在实践中发展自己的能力。

针对学生思想、学习和行为的特点,确定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要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拥有积极乐观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一定的沟通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在生活和今后的工作中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2)结合教学内容,深挖思政元素,精心设计思政教育的切入点。课程教学的内容是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起点,也是课程思政工作的主要抓手。深入分析课程教学内容,提炼思政元素,首先要全面理解高职英语课程的培养目标,继而确定整个课程的思政目标;然后根据课程总体思政目标,细分为若干思政元素;再结合单元的具体教学内容,确定每个单元的思政要点。受具体教学材料所限,每个单元往往只能覆盖思政教育中的某些要素,这就需要从课程总体思政目标出发,整体设计,科学取舍,使课程的思政元素分布均匀,重点突出。

要实现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就要精心设计思政教育的切入点。根据语言教学的特点,可以从教学主题和语言特点两个方面进行挖掘。不同的教学主题可以从宏观上导入国家政策、时事新闻、科技前沿、传统文化等要素;语言技能教学中,可以在词汇表达、语篇翻译等方面自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跨文化意识;同时,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合作沟通等能力的培养贯穿课程教学的始终。

(3)基于“双线混融”理论,保证思政目标的有效实施。混合式教学能有效地融合传统学习方式与数字化学习方式的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根据“双线混融”的教学理念,线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绝非“两张皮”,需要充分利用其各自的优势,实现“融合”“共生”,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高职英语课程可以同时利用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优势来实施思政教学,实现思政元素“课上”“课下”对学生的全过程浸润,效果自然比单一的线上教学或课堂教学更佳。

2.教学过程。(1)课前。教师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课前自学任务单。自主学习任务主要分为单元主题讨论和语言点预习两项内容,每一项都经过精心设计,提炼并融入了思政元素。

首先,单元主题讨论。根据单元主题内容,将国际视野、思想修养、人文素质、科学精神、法治意识等价值理念融入主题讨论中,学生在对单元主题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更加深入地思索和探讨相关话题。具体实施时,根据学生不同的学情可以分为“材料输入”和“自主研讨”两种方式。“材料输入”方式是指教师发布在线作业单的同时,在教学平台上提供与主题相关的视频等相关学习资料,要求学生在线学习,熟悉主题;各小组讨论作业单上的思考题;发表见解,用英语简单提炼观点;归纳整理本小组的观点,准备发言稿;在后续课堂教学中展示。“自主研讨”则是只发布在线作业单而不提供或少提供学习素材,学生需要与小组同学合作,自主搜寻所需素材,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式更适合自学能力强的学生。

其次,语言点的预习。学生通过在线题库的习题练习,熟悉本单元的关键词汇和核心语法点。题库语言点的练习素材来自与主题相关的官方媒体报道、政府工作报告、时政要闻等,学生在进行单选、多选、完型、连线、填空多种类型的强化练习时,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政教育。

(2)课中。课堂教学就是基于课前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信息化教学平台,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英语语言学习的教学任务。课堂教学任务包括课前自学任务展示和新课学习:课前自学任务展示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用简单的英语发表对线上思考题的见解;新课学习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听、说、读、写、译等具体学习任务。

根据“双线混融”的教学理念,我们将线上信息平台教学的学习资源丰富、学习时间灵活、学习记录翔实、数据反馈及时、互动形式多样等优势,与线下课堂教学的教师人格魅力影响、因材施教、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等优势有效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共融互通,知识传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首先,充分利用线上平台优势实施思政教育。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课程思政的重要元素。教师在课前可以通过对线上教学平台中学生的学习数据,发现多次不提交作业、提交多次但正确率低等学习态度不佳和学习困难的学生,以便在后续的课堂教学中进行针对性指导。

其次,充分发挥教師的积极作用,通过有意识地引导、及时调整、有效管理等促进课程思政目标有效推进。

(3)课后。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发布课后学习任务,巩固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并进一步强化思政教育。课后学习任务分为基础作业和拓展作业,以满足不同学习基础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基础作业为必答题,是对课程重点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从在线题库抽题,提供知识点讲解视频和试题详解,设置达标分数线,鼓励基础差的学生反复练习达到学习标准。拓展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拓展,难度略高于课堂教学内容,提供给学有余力、热爱挑战的学生完成。学生通过强化训练,不断提高语言技能,同时在反复训练中锻炼了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等品质,进一步内化思政教育。

3.教学反思。(1)思政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亟待优化。新时代对课程思政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从“三全”育人整体目标出发,在思政元素的深度和与语言教学融入点上下功夫,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深入挖掘,精心提炼,科学取舍,更新思政内容,优化教学形式,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

(2)不断提升教师的胜任力。教师的理想信念、育人意识、教学艺术和师德风范直接决定了课程思政的效果。“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传道者的教师,首先自己要明道、信道,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定的政治信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特别是英语教师,从事中英语言文化教学,应该具备更加坚定的信念和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引导学生在中西方语言文化对比学习中,正确认识和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尊重其他文明的同时也能辨别出西方社会不利于中国国情的负面因素,自觉抵制西方社会的消极影响,坚定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结语

目前课程思政建设还处于推进阶段,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立、课程标准、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还须不断完善。高职英语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不断探索,综合应用各种先进教学技术手段,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教学优势,深挖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品德塑造的有机结合;同时推动英语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前行、相得益彰,构筑育人大格局。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基础教育的后疫情时代,是“双线混融教学”的新时代[J].中国教育学刊,2020(5):5.

[2]侯俊英,宋巧红,张彦航.“MOOC+SPOC+传统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初探[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7(1):1-4,11.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高职英语教学中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
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