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龄老人的经济和医疗保障现状与建议

2021-01-01盛莉

中国市场 2021年33期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国家老年人口占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高龄老人增速过快,如不能妥善处理老龄化问题会引发深层次政治经济等方面问题。我国针对高龄老人现状出台了系列保障政策,建立完善高龄老人经济医保体系。但目前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中享有社保比例较低,医疗费用支出为老人生活带来很大压力,成为高龄老人生活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文章在阐述高龄老人社保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现阶段我国高龄老人经济医保现状,提出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实行社会家庭医疗保障、商业储蓄保障等结合的养老保障体系政策建议。

[关键词]高龄老人;医保制度;社会家庭医疗保障

[DOI]10.13939/j.cnki.zgsc.2021.33.056

由于根深蒂固的孝文化传统观念,大部分高龄老人以居家养老为主,主要由家庭提供日常照料。但家庭结构现代化转变弱化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高龄老人面临无人照顾的困境。国内养老机构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家庭支持弱化迫切需要政府在高龄老人养老保障中发挥作用。政府对老龄事业投入日益增多,养老保障制度达到全覆盖。由于高龄老人劳动能力丧失等,使其对经济保障等需求高于普通老年人。目前高龄老人经济医保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深入研究高龄老人医疗保障问题对促进我国老龄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高龄老年人医疗保障理论概述

目前各国对高龄老人的年龄界定不同,普遍以80岁为高龄老人生理年龄标准。学界对人口高龄化解释为8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体人口比重。狭义的养老保障是养老保障制度体系,宏观上包括养老保障制度的制度体系。广义的医疗保障指政府、家庭等提供各类保障项目,保障特殊群体提供物质精神生活支持,包括必要的日常生活照顾及适当精神支持等。国内外学者对医疗保障内容有不同的分类,包括生活保障、服务保障等。[1]国内外学者关于高龄老人研究呈现出多学科交叉特征,广泛涉及人口学、社会学等学科。经济保障方面主要基于面向老年群体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医疗健康方面研究重点偏向于医学研究。关于高龄老人养老保障独立研究较少,未从政府责任角度提出深层次翔实对策建议。

2高龄老年人经济医疗保障现状

老年社保是社会老年人在年老、生活困难时,由国家依法为其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我国老年社保体包括老龄化社保、老年社会救济、老年社会福利等层次。各层次相互依存成为有机体,为保障老年人口健康生活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基于政府支持的养老保障政策很多,专门针对高龄老人保障政策较少。专门性高龄老人政策主要体现为资金与服务保障。[2]主要包括建立高龄津贴制度,关注高龄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当前国内针对高龄老人的政策较少,高龄津贴制度是针对高龄老人的专门政策,缓解了经济困难高龄老人的贫困现状。其他需求保障制度集中对特殊群体养老服务需求重点关注,国家政策相比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经济医保是高龄老人养老保障的重要内容,经济保障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国家关注我国老有所养的问题,通过养老保险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家庭养老制度等解决很多老年人口的经济保障问题。家庭医保在农村起主要作用,农村医疗保险处于试验阶段,高龄老人经济保障条件较差,农村高龄老人依靠离退休金提供经济来源,男性为13.1%,城镇男性为60%。依靠社会福利提供经济来源的高龄老人较少,依靠家庭提供经济保障的高龄老人比重较大。

老有所医是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人老体衰是老年人的常态,老年人口患病率是年轻人的6.5倍,高龄老人医保需求量大。医保方面城乡差异大,现改革为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模式医保制度,用人单位要缴纳基本医保费用,按照费用支出标准进行运转。已退休老年人按个人负担比例报销医药费办法实行,目前享受医保的农村老年人有40%,广大农村人口医疗费用由家庭自理。城镇子女高龄老人智能享受公费医疗比例不高,农村女性高龄老人享受公费医疗不足10%,90%的高龄老人靠子女支付医疗费用。高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提高享受公费医疗比重下降,表明高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医疗费用更多由家庭承担。

3高龄老人经济医保制度实施中的问题

我国日益重視人口老龄化问题,但由于我国高龄人口基数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足等原因,使得高龄老人经济医保措施实施中存在许多问题。当前我国高龄老人养老保障中的问题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低、基础养老金水平低、药品自费费用高等。我国高龄老人经济社保水平低,影响其生活质量,家庭养老遇到各方面挑战,为高龄老人经济保障增加难度。目前我国高龄老人经济医保存在覆盖面小、家庭功能弱化、老龄社会福利事业不发达等问题。

高龄老人享受离退休金者不足20%,71%的老人要靠家庭子女提供经济来源,人均月保障水平较低,医保覆盖面较小,农村享有公费医疗高龄老人仅有7%,大部分老年人靠子女筹集经济保障资金。农村女性高龄老年人由家庭提供经济保障占比90%以上,新时期家庭传统医保受到挑战,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不利于家庭医保功能的发挥。城镇下岗、失业者增长,家庭收入受到很大影响。农村地区人口多,一些边远地区人们难以给予高龄老年人必要的经济支持。高龄老年人子女离婚率上升,子女对反哺式养老观念淡薄,高龄老人生存环境困窘,隔代养老缺乏法律支持,为高龄老人依靠家庭提供经济支持造成困难。随着改革开放发展,城乡人口流动加快,空巢老人精神心理失重感强烈。

我国老龄救助系统与专为老年人捐赠机构较少,我国老龄化进入周期阶段,需要拥有发达的老年性社会福利机构,但现有老年社会福利机构较少,城镇平均每个老年福利机构仅50个老年人,与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相称。国外老年人获得经济支持渠道较多,有非正规的民间慈善机构与专为百岁老人捐赠不定期经济支持活动。我国为老年人提供经济支持服务非正规机构较少,老年人无法获得其他经济方面支持。农村地区高龄老人税负高,农民感到税费负担重,高龄老人丧失劳动能力,加重老年人经济支持困难。

农村缺乏医疗互助医保,随着城镇化水平提高,农村人口减少,但目前农村人口仍占据大部分比例。[3]老年人口比重较高,农村老年人口比城镇高1.05个百分点,老年人患病率较高,高龄老人对医疗费用需求迫切。我国老年人口中大多数缺乏医疗互助等制度。针对老年人社保制度实行多年,但我国对高龄老年人经济保障主要停留于基本生活保障,如大多数城镇居民对退休金额不满意、老年人医保中报销疾病项目仅限于常见老年疾病。

4高龄老人经济医保养老保障对策

高龄老年人身份重叠,多与失能等特征叠加,高龄老年人经济医保问题涉及经济问题,但各自功能等不同,为保障高龄老年人养老生活,需从改善高龄老年人经济与医保两方面研究有效的对策。通过提高生存质量、完善医药报销体系等措施保障高龄老年人养老生活。要重点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老年人医保体系,提高社区为老服务能力。

改善高龄老年人经济保障状况,建议逐步加大社会经济保障覆盖面,推行多层次经济保障制度,对高龄老年人实行补贴制度。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出发,扩大社会经济保障覆盖面,包括城镇未涵盖职工家属及农村人口。社会经济保障覆盖要解决基础底线水准。在养老经济保障中国家要承担主要责任,需要相关方面合力解决,建议青年参加社会养老保障、家庭医保、储蓄保障等结合的医疗经济保障。仅靠某方面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当年通货膨胀率为0.3时,按原有额度发放离退休金,离退休金应给予保值优惠,确保国家安定大局。高龄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缺乏独立经济来源,需要社会各方面照顾,对城乡高龄老年人实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镇加快推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改善高龄老年人医保状况要扩大公费医疗覆盖面,在农村建立新合作医疗制度,对特困高龄老年人实行医疗补助制度。城镇享受公费医疗制度仅占高龄老年人口的20%,应根据国家承受能力逐步扩大。[4]农村居民占据我国人口多数,实行农民自己创造互助的合作医疗制度,可以抵御疾病风险带来的灾害。医疗基金可采取农民出大头的办法,分设县乡镇合作医疗基金管理,农民用集体合作力量解决疾病带来风险。城乡筹建高龄老人医疗救助基金,国际慈善事业及相关国际组织募捐,用于无力承担医疗费用的高龄老年人救助。对特困高龄老年人实行医疗补助制度,对城镇中最低生活保障高龄老人给予医疗补助。

政府应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2016年,李克强总理回答记者关于我国部分地区养老金发放困难问题,提出省级统筹养老制度,省级政府要保证养老金的发放,中央政府从财政中拨款支持养老金发放。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是保障高龄老年人经济医疗的物质基础。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针对我国家庭结构变化现状,政府应根据实际扩大保障制度覆盖范围,由于家庭结构转变,政府应转变社保方向,发展多元化高龄老人经济医保体制,为高龄老人安享晚年提供保障。政府应将农村高龄老人经济医保纳入社保中,为缩小我国城乡差距奠定基础。对高龄老年人社保要将经济医疗与精神统一,我国大多数高龄老年人保障着眼于经济情况,很少关注老年人精神生活,老年人需要精神支持,应对高龄老年人进行心理呵护纳入医保体系。

5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改进,人口老龄化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我国社保不完善背景下,人口老龄化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高龄老年人低收入等多重身份叠加,其经济医疗保障等需求迫切。文章围绕经济医疗保障问题对高龄老年人养老保障情况进行研究,提出高龄老年人医疗保障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农村家庭医保维持在较低生存状态,低收入高龄老人多被排除在低保体系外;高龄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看病就医经济负担重,患有重大疾病成为老年人最担心的问题。政府在医疗保障中要承担主体责任,合理分担家庭供养责任,形成责任共担的福利服务体系。应重点关注低收入高龄老人经济状况,实施普惠式高龄津贴政策;扩大药品报销比例,提高大病保险报销比例;加大对民办医疗机构的补贴,关注高龄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江芸. 健康老龄化背景下医养结合模式及老年人健康保障研究[D].武漢:华中科技大学,2019.

[2]林森.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优化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7.

[3]路明. 嘉定区中高龄老人卫生服务需求和利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4.

[4]柳玉芝,张纯元.高龄老人的经济和医疗保障现状、问题与对策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3(1):12-16.

[作者简介]盛莉(1981—),女,汉族,吉林延吉人,中级会计师,本科,研究方向:财政税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