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分析
2021-01-01闫清
闫清
【摘要】目的:探讨检验乙肝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Ig)的意义,为乙肝疾病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更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 2018年 1月至2019年 12月收治的70例乙肝患者,依照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其中30例重型患者被纳入重度组,40例普通患者被纳入轻度组,并选择同期在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淄博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例志愿者为对照组,三组受试者均检验 Ig,统计并比较其检测结果。结果:重度组患者免疫球蛋白 A(IgA)、免疫球蛋白 G(IgG)、免疫球蛋白 M(IgM)检测值均高于轻度组与对照组,轻度组 IgG、IgM、Ig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可以把 Ig 作为测评乙肝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
【关键词】乙型肝炎;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免疫水平
【中图分类号】R512.6+2 R446.1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8-0178-02
乙型肝炎即乙肝,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中国的发病率约为10.0%,最新统计中国乙肝患者发病数已经超出99万,全身乏力、畏食、腹胀及肝区疼痛等是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会降低患者躯体健康,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1]。现已证实[2],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机体在感染HBV 以后会产生很多细胞因子与抗体,并激活免疫反应,造成免疫功能失调,以致发生病理改变的干细胞生成(或)释放大量正常(或)异常的蛋白质,加重免疫功能的损害程度,导致病情持续发展恶化,故而,针对本病患者,检测免疫球蛋白(Ig)具有很大必要性。本研究选择70例乙肝患者及35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检验其 Ig 水平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 12月山东国欣颐养集团淄博医院就诊的70例乙肝患者,将其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 30例与轻度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存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或肝组织病变。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5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1)受试者均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签署了同意书;(2)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3]中的诊断标准;(3)年龄≥18岁,临床资料完整;(4)精神状态正常,依从性较好。
排除标准:(1)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合并脂肪肝、酒精肝等其他肝病者;(3)对各种治疗方案的配合性不足。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选用 AU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为Beckmann,生产厂家为贝克曼),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并抽取各组受试者空腹状态下静脉血4 mL,分离血清后将其放在低温环境(-20℃冰箱内)保存以备用;利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 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由原厂提供所有检测试剂,严格依照试剂说明书进行检测操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三组受试者的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用 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
重度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1~76(48.94±10.71)岁。轻度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8~75(47.85±11.30)岁。对照组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30~78(49.09±10.52)岁。三组受试者年龄、性别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三组Ig水平比较
重度组患者 IgA、IgG、IgM 检测值均高于轻度组与对照组,轻度组 IgG、IgM、IgA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肝脏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器官之一,有去氧化、存储肝糖、合成蛋白质等诸多功能,若有病毒侵害肝脏,便会对其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致病情恶化,引起乙型肝炎。乙型肝炎的致病机制并不单纯是HBV在肝细胞内大量复制与繁殖,进而对肝组织造成一定损害,而是HBV经过多个渠道对肝组织造成病理性免疫损伤。有调查发现[4],近些年中,乙肝的患病率有不断增加趋势,当前我国HBV携带者已经超出1 亿,其中3000万左右的病患存有不同程度的肝实质性损害。 HBV 的传染性很高,可以通过母婴、血液及性接触渠道等传播。人体感染HBV 以后,受病毒、宿主及环境因素等的影响,会出现差异化的结局与临床类型,损伤患者的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
乙肝患者的常见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胀满、肝区隐隐作痛、体力降低等,如果疾病是急性发作,患者还可能会伴有肝肿大、高热及黄疸等表征,病情在不断进展阶段,因肝实质损害可能会引发肝硬化或者肝癌,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故而当下临床诊断乙肝患者,多提倡早诊断、早治疗,进而缓解患者的症状表现,优化疾病预后,提升其生活质量。 Ig 是具有抗体或者化学结构,和抗体分子相似度很高的球蛋白,主要包括 IgA、IgD、IgG、IgM 等。 Ig 具有很多功能,比如可以和抗原相结合,诱导抗体的产生过程;也可以增强补体的生物活性等。当下很多疾病诊断治疗阶段会使用到Ig 这项指标,很多临床医生会将Ig 的检测结果做为判断机体体液免疫功能强弱的主要指标之一,将其看成是具有较高价值的诊断依据之一。但是,在某种条件下 Ig 也是一种致病因素,比如过敏、荨麻疹等,均可能是由 Ig 引起的疾病。近些年中, Ig 在各种类型肝病诊治中发挥的作用已经得到医疗工作人员的高度肯定,通过定期检测 Ig 指标,能够协助临床医生更好的掌握慢性肝炎病情的发展、进展情况,进而有针对性的调整治疗方案,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预后。也有很多临床研究发现[5],Ig 和肝纤维化之间存在一定關联性。 IgA 在血清内的含量仅次于 IgG,占 Ig 的10%~20%。在血清内, IgA 和Fc受体之间相互作用, Fc受体在免疫效应细胞上能表达,进而引发炎症反应。脾脏和淋巴结是合成 IgG 的主要场所,在人体血清内的含量最高(约为75%),并且在血清内的半衰期相对较长,多分布在血清与组织液内,为抗毒素、抗病毒抗体的主要构成,也是人体抗感染免疫过程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机体发生慢性病毒性活动性肝炎、隐慝性肝硬化等时 IgG 水平显著上升。 IgM 是机体内分子量最大的 Ig,主要分为 IgM1与 IgM2两个亚型,主要分布在血清内,以五聚体形式存在,在血清总 Ig 中所占比例约5%~10%, IgM 具有较强的杀菌、激活补体、免疫调节等作用,也参与一些自身免疫病的病理过程[6]。如果乙肝患者经检查发现 IgM 呈阳性,则不能立即判断出其感染过乙肝病毒是否已具有传染性,需要检查化验乙肝病毒定量,若乙肝病毒定量没有问题,则提示机体的传染性很小。
既往有临床研究证实[7],和健康人相比,乙肝患者体内免疫球蛋白含量处于较高水平,这主要是因为病患肝脏细胞功能发生异常,以致自体以及外源性抗原分泌量显著增多,进而造成免疫球蛋白水平反常上升。在本次研究中,重度组患者IgA、IgG、IgM 水平分别是(2.65±0.56)g/L、(17.56±3.11)g/L 、(2.78±0.66)g/L,均高于轻度组(2.23±0.49)g/L、(14.23±2.79)g/L、(2.11±0.37)g/L 及对照组(1.71±0.32)g/L、(11.36±2.03)g/L、(1.41±0.20)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以上检测数据,不难发现重度组、轻度组患者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处于较高水平,对其成因进行分析, Ig 是机体免疫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乙肝患者感染HBV 后, Ig 分泌量明显增多,直接在 IgA、IgG、IgM 指标上呈现出来。此外,免疫系统功能失调也是引起肝实质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检测乙肝患者机体内 Ig 水平,能了解其病情发展状况,对其严重程度做出初步判断。当下国内外针对乙肝患者体内 Ig 水平较高的原因也存在一定争议,有很多学者认为其和细菌感染相关。
梁晓静等[8]在研究中选择98例乙肝患者、40例体检健康的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到观察组、对照组,均进行 Ig 检验。统计发现,观察组 IgA、IgG、IgM 水平分别是(3.82±0.94)g/L、(17.21±3.21)g/L、(1.71±0.62)g/L,均高于对照组(2.72±0.96)g/L、(11.41±1.88)g/L、(1.62±0.61)g/L,组间数据有显著性差异。梁晓静等指出,通过检测血清 Ig 能够诊断出乙肝,并测评其病情严重程度,本次研究结果与其结果较为相似。
回顾本次研究历程,笔者自认存在一定不足:一是研究样本数目有限,日后需拓展样本容量,以进一步验证以上结论;二是没有对患者 Ig 水平改变情况进行动态追踪,故而无法感知病患的 Ig 水平具体改变[9]。针对以上两点问题,日后应积极纠正,不断拓展研究的深度。另外,针对广大乙肝患者,想实现转阴当下尚无特效药物,建议患者定期检查肝功能,若在较长的时间内肝功能可以维持正常,那么患者就无需有过大的心理负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过于劳累,禁酒,也不要食用那些有损肝功能的食物,多饮水多吃新鲜果蔬,可以适量服用维生素B、肌苷片等进行保肝治疗[10]。
综上,临床上可以把 Ig 作为测评乙肝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胡宽修,王春菊. 血清免疫球蛋白及炎症因子水平在 HIV-1感染及治疗中的意义[J].中国性科学,2020,29(12):137-140.
[2]何键.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31):94-97.
[3]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1(12):1-20.
[4]关莹.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的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26(18):49-50.
[5]漆阳红. 探析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检验用于乙型肝炎诊治的价值[J].当代医学,2020,26(24):140-142.
[6]尚娟. 乙型肝炎患者机体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表达及检测价值[J].黑龙江中医藥,2020,49(4):142-143.
[7]努尔古丽·卡斯木.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7):161-162.
[8]梁晓静,王冬梅,欧阳德宏.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临床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74(1):76-77.
[9]李华.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临床检验[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3):52.
[10]罗婵.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结果的临床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5):155-157.
(收稿日期:20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