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清水县食源性疾病监测情况调查研究

2021-01-01赵庆寿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7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

赵庆寿

[摘要]目的:探究甘肃省清水县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食源性疾病在清水县地区的发病及流行趋势,为甘肃省清水县创建食品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指导。方法:对甘肃省清水县区2019全年的食源性爆发事件报告食品中致病病菌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采集的986份食品中共检出132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3.39%,各类样品中以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为16.78%,铜绿假单细胞菌检出率为15.15%位居第二(P<0.01);监测的12类食品中有9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3.49%,其中检出率最高为发酵性豆制品,其次分别为婴幼儿食品、烧烤类食品、餐饮食品、地方熟制米面、桶装饮用水;根据不同采样点检测中食源性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5.21%,其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饭店及酒店,其次分别是零售加工店、农贸市场、街头摊点和其他、小吃店、超市,差异显著(P<0.01)。结论:清水县区部分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感染,因此,针对上述食品的生产、储存、流通等环节应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方法,以防止食源性疾病的风险发生。

[关键词]甘肃省清水县;食源性疾病;监测调查;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R15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7-0197-02

食源性疾病是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第二大病症,具有监测和管理难度、病源广阔等特点,已成为全球高度重点关注的疾病之一[1]。据WHO核实研究结果指出,全球5岁及以下儿童每年诱发腹泻次数高达15亿次,且每年有接近300万儿童因腹泻而病死,其中有75%左右均因致病菌微生物污染所致[2];根据美国疾控与预防中心数据分析,该国每年有接近7600万人群患上食源性疾病,病死人数约为5000人;而我国数据分析推测,中国约每7人中就有1人曾患上食源性疾病。因此,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应针对食源性疾病予以重视。本文通过对我国甘肃省清水县区食品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风险监测,探究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素及相关的检查管理措施,为食源性疾病监测管理等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支撑,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依据甘肃省食品中微生物及致病菌监测计划结合清水县县区及食物消费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及典型性流通餐饮、生产单位作为监测采样点,并在此基础上扩大部分监种类及数量,包括大小型饭店、生肉及制品、乳及乳制品、熟肉制品、地方熟制米面制品、水产及其制品、婴幼儿食品等,采集食品样品为20类1521份,样品采样行无菌包装,且按照储存规定以最短时间内送检。

1.2方法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规定[3]的检测技术要求行致病菌分离鉴定,检测应用仪器与试剂,即相关型号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器、药敏分析仪器,和GP、BCL、GN生化鉴定卡,以及干粉培养基、科玛嘉显色培养基、沙门菌诊断血清等,上述鉴定卡、试剂、培养基等均在有效期。

1.3样品检控由质控经验丰富且每年参加上级部分组织的考核人员进行监测,样品监测中带标准菌株及空白对照,将检出的阳性菌株经甘肃省预防控制中心复核鉴定。

2结果

2.1食源性致病菌总体检出情况对比采集的986份食品中共检出132株致病菌,各类样品中以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为169.21%,铜绿假单细胞菌检出率为17.68%位居第二,之后依次是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克罗诺杆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菌等,差异显著(P<0.01)。详见表1。

2.2食品种类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对比监测的12类食品中有9类食品检出有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发酵性豆制品,其次分别为烧烤类食品、婴幼儿食品、海、水产制品等,所有食品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均曾显著差异。样本检测986份,铜绿假单细胞菌总计13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6份,金黄色葡萄球菌9份,蜡样样芽胞杆菌90份,总检出率15.01%。其中乳及乳制品样品70份,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0.00%;婴幼儿食品180份,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1份、蜡样样芽胞杆菌检出36份,检出率20.56%;海、水产制品32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4份、金黃色葡萄球菌2,检出率18.75%;熟肉制品50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份,检出率4.00%;生肉及制品75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份、金黄色葡萄球菌5份,检出率9.33%;地方熟制米面190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6份,金黄色葡萄球菌1份,蜡样样芽胞杆菌23份,检出率15.79%;坚果与籽类22份,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0.00%;巧克力及制品22份,检出率0.00%;餐饮食品240份,铜绿假单细胞菌7份,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0份,蜡样样芽胞杆菌12份,检出率16.25%;发酵性豆制品30份,蜡样样芽胞杆菌12份,检出率40.00%;桶装饮用水45份,铜绿假单细胞菌6份,检出率13.33%;烧烤类食品30份,蜡样样芽胞杆菌7份,检出率23.33%;

2.3采样点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情况对比根据不同采样点检测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饭店及酒店,其次分别是零售加工店、农贸市场、街头摊点和其他、小吃店、超市,差异显著(P<0.01),详见表2。

3讨论

本文通过对甘肃省清水县全县进行食品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结果显示,采集的986份食品中共检出148株致病菌,总检出率为15.01%,各类样品中以蜡样芽胞杆菌检出率最高为16.78%,铜绿假单细胞菌检出率为15.15%位居第二(P<0.01);监测的12类食品中有9类食品食源性致病菌,其中检出率最高为发酵性豆制品,其次分别为婴幼儿食品、烧烤类食品、餐饮食品、地方熟制米面、桶装饮用水;根据不同采样点检测,其中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饭店及酒店,其次分别是零售加工店、农贸市场、街头摊点和其他、小吃店、超市,差异显著(P<0.01)。与李天蓉等[4]人对南充市的15.50%接近,与侯海燕等[5]人对淮安市的12.35%的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相比,呈差异性。分析其原因,与不良的饮食习惯、食物加工制定的方法、存储方法等都会引起食物受到污染而引发食源性疾病。

张玉霞等[9]人研究报告中针对甘肃省天水市2015~2018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中抽选13大类975份食品样品进行检测、分离培养致病菌,提示,其总检出率为16.00%,且以蜡样芽胞杆菌为首,其次到铜绿假單胞菌及克罗诺杆菌,在不同食品类别中以发酵性豆制品检出率为最高,其次到婴幼儿食品及餐饮食品,在采样地点中检出率最高为网购环节,再到饭店、农贸市场,与本文结果基本一致;其次研究提出建议,应加强地方餐饮部门的卫生监管,控制水源水污染及企业生产的污染环节,加强卫生安全的相关培训力度,并建议市民应购买新鲜食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且在网购时,应多了解相关产品知识,可通过可靠的购物平台进行选购知名、销量高的食物及婴幼儿食品。在张睿和崔燕[6]研究报告提示,2011~2018年甘肃省报告只中有250起家庭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其中以误食毒蘑菇最多,其次到农药/鼠药,其次季节中以夏秋季节发生食源性疾病最为明显,食品分类中以菌类及其制品尤为突出,其次到蔬菜类及其制品、肉类及其制品。因此,其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强并普及公众食品安全知识及健康教育,尤其需要正确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及掌握正确食物的加工、存储方法,在此基础上,相关部门也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加大市场监管,利于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在陈安明等[7]人对白银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研究报告中表明,经5年监测24类1638份食品样品,以牲畜禽肉中的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较为突出,其次到婴幼儿的蜡样芽胞杆菌和阪崎肠杆菌、乳及乳制品检出率的蜡样芽胞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动物性海水产品的副溶血性弧菌,再到熟肉及其制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致泻大肠埃希菌;同时表明,南方气温高的地区致病菌检出率较高,西北地区居中,而北方气候寒冷的地区检出率较低,其次认为,蜡样芽胞杆菌是条件致病菌,只有在合适的pH值、温度下,才会诱发毒素而增加食物中毒风险,因此,需要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行业的人员培训、制定相关销售食品管理及处理力度,才能有效预防食源性致病菌发生的风险。

综上所述,加强清水县全县食品的生产、储存、流通等环节的监督管理方法,才能有效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崔燕,梁效成.2011-2015年甘肃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2017,4(11):165-166.

[2]桑向来.甘肃省食源性诺如病毒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8,24(45):4423-4426.

[3]张睿,梁效成.2012-2016年甘肃省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8,3(33):27-30.

[4]李天蓉,张明洪,张艳等.2014-2016年南充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7,33(4):348-351.

[5]侯海燕,李兵兵,刘靓等.2015年-2016年淮安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8,28(6):709-711.

[6]张睿,崔燕.2011-2018年甘肃省家庭内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2019,5(34),24-28.

[7]陈安明,张景辉,张秦永等.2013-2017年白银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19,23(35):3209-3213.

(收稿日期:2021-3-21 接受日期:2021-5-9)vw

猜你喜欢

食品安全
完善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
网购食品安全监管策略
浅析食品安全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