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评价
2021-01-01毛友霞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子宫肌瘤采用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的效果。方法:挑选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内,对象为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根据不同给药方案分组研究,设置两组对比,每组各30例。所有对象均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参照组给药剂量为25mg/d,试验组给药剂量为12.5mg/d。对比研究参照组和试验组血清学指标变化、总有效率、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率。结果:参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对比LH、FSH、P、E2等指标水平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参照组和试验组对比总有效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参照组和试验组对比生存质量各评分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参照组和试验组对比不良反应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结论:子宫肌瘤采用米非司酮小剂量(12.5mg/次)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即可降低相关血清激素指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和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安全,可做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子宫肌瘤;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7-0092-02
在妇科常见疾病中,子宫肌瘤发生率较高,其属于良性病变,高发群体为育龄期女性。经病理检查显示,大部分子宫肌瘤呈良性,但患者肌瘤体积可随年龄增长而不断扩大,而其恶变概率仅为0.6%[1]。该病症发生后,患者以不规则子宫流血、经量增多、腹痛、痛经、经期延长等为主要表现,且对其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存在严重影响[2]。在治疗该病症时,近几年以米非司酮最为常用,其属于抗孕激素类药物,是一种新型化学合成药,可结合黄体酮受体,促进热休克蛋白与黄体酮受体蛋白的结合,并对DNA结合区予以有效改变,进而将孕激素分泌阻断。同时该药物可发挥终止妊娠和抑制排卵的作用,可严重影响子宫肌瘤的生长,但目前关于其具体用量上存在一些意见[3]。因此本文挑选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内,对象为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根据不同给药方案分组研究,设置两组对比,每组各30例。即分析了子宫肌瘤采用米非司酮不同剂量治疗的效果,现将报告内容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挑选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内,对象为接受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60例,根据不同给药方案分组研究,设置两组对比,每组各30例。采用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试验组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50.6±3.9)岁。参照组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51.6±4.2)岁。各组数据信息经临床统计学检验和处理,无明显差异(P值>0.05),可比较。入选及排除条件[4]:均满足子宫肌瘤的相关诊断标准;临床均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痛经、经期延长、月经过多、小腹坠痛、尿频、贫血等;子宫肌瘤经彩超显示直径<5cm;均经病理学确诊;均存在持续性阴道流血症状;近2月内未接受相关治疗;患者意识清楚,认知水平正常;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米非司酮禁忌症;精神病史;肿瘤家族史;肌瘤造成压迫,体积过大;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其他妇科疾病;合并消化道、心肝肾等严重疾病;存在意识障碍。
1.2方法所有对象均采用米非司酮(该药规格25mg/L,国药准字H10950003,产自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治疗,参照组给药剂量为25mg/d,试验组给药剂量为12.5mg/d,均为进食后口服或空腹口服,1次/d,服药后禁食2h/次,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1.3评价指标对比研究参照组和试验组血清学LH(黄体生成素)、FSH(卵泡雌激素)、P(孕激素)、E2(雌二醇)等指标变化、总有效率(评估条件[5]:患者肌瘤体积缩小30%及以上,各种症状如不规则子宫出血、经量增加、腹痛、痛经、经期延长等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为显效;患者肌瘤体积缩小10%~29%,各种症状均有所减轻或缓解为有效;不满足前述两项要求为无效。)、生存质量(工具采用SF-36量表[6],评估项目为4个功能因子,即社会、躯体、情绪、生理等功能,满分为100分。)及不良反应率(观察记录患者恶心、呕吐、皮疹等发生情况)。
1.4数据处理记录本次实验中产生的各项临床数据,其中计量资料选择t值检验,计数资料选择χ2检验,由统计学人员选择SPSS21.00forwindows进行数据分析,确认结果与P值关系,当P<0.05时,差异符合统计要求。
2结果
2.1对比研究参照组和试验组血清指标如表1中,参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对比LH、FSH、P、E2等指标水平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
2.2对比研究参照组和试验组总有效率如表2中,参照组和试验组对比总有效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
2.3对比研究参照组和试验组生存质量如表3中,参照组和试验组对比生存质量各评分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
2.4对比研究参照组和试验组不良反应率如表4中,参照组和试验组对比不良反应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
3讨论
在女性生殖器官病变中,子宫肌瘤属于良性病变,其发病率较高,以育龄期女性较为多发,其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目前临床尚未明确其发病机制,而大多数研究表明患者疾病发生、发展与生长激素、孕激素、雌激素等异常关系密切[7]。有相关临床研究显示,子宫肌瘤发病与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等关系密切,且在肌瘤细胞生长的过程中,孕激素产生的影响较之雌激素更为显著,分析原因为孕激素及其受体可对肌瘤的生长和形成造成刺激,可促进肌瘤增生,增加体细胞突变,调节肌瘤细胞有丝分裂活动等[8]。对于患者而言,若肌瘤生长位置偏低或体积过大,则会对直肠或膀胱造成压迫,可对正常大小便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若不及时对患者实施有效治疗,则会造成一系列并发症,如流产、尿频、排尿障碍等,甚至引发不孕,从而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有研究结果显示,子宫肌瘤患者若为绝经后妇女,则其肌瘤通常或逐渐萎缩或停止生长,最终消失,这可能与孕激素、雌激素等水平变化关系密切。作为一种抗孕激素类药物,米非司酮可较好的拮抗孕激素,且可抑制肿瘤生产,所以在治疗子宫肌瘤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该药物在治疗患者时,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与孕激素受体产生竞争性结合,可促进黄体溶解,抑制對黄体酮活性进行抑制,并促使黄体酮水平降低,也可对孕激素受体基因的转录与翻转造成抑制,可降低孕激素含量,并缩小肌瘤体积;同时该药可对肌瘤细胞表面生长因子基因进行抑制。但随着临床用药时间的延长,有研究显示米非司酮长期服用可对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轴等产生非竞争性抗雌激素作用,导致无排卵现象发生,并导致黄体酮水平下降,从而缩小体积。而实际应用时,其给药剂量也不断减小,从最初的50mg/次到25.0mg/次、12.5mg/次等,甚至更低,且在大量随机对照研究中,多数表明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患者后疗效更为确切[9]。本文的结果显示,参照组和试验组治疗后对比LH、FSH、P、E2等指标、总有效率、生存质量各评分、不良反应率的数据表明试验组更优,满足统计要求(P<0.05)。该结果提示,子宫肌瘤采用米非司酮小剂量(12.5mg/次)治疗可对其血清学指标水平予以显著改善,且可消除其各种症状,并能减少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研究中肯定了小剂量米非司酮的作用和优势。可见,子宫肌瘤采用米非司酮小剂量(12.5mg/次)治疗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和优势。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采用米非司酮小剂量(12.5mg/次)治疗的效果更为显著,即可降低相关血清激素指标,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和生存质量,且不良反应少,疗效可靠、安全,可做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高琼.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0,28(12):49-50.
[2]王英萍.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20,26(1):152-153.
[3]可佳.米非司酮不同剂量对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的治疗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7):53.
[4]刘灵芝,王天仁.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7):93,95.
[5]洪小霞.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16):125-126.
[6]刘建忠,张春花,刘婷婷.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和血清学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9,34(1):31-33.
[7]崔艳超.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疗效对比观察及对雌孕激素水平的影响研究[J].吉林医学,2019,40(1):147-148.
[8]康瑛.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观察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北方药学,2019,14(6):33-34.
[9]李殊.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临床疗效的比较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4):94-96.
作者简介:毛友霞,女,大学本科,妇产科,主治医生,研究方向:妇科临床医学。
(收稿日期:2021-2-25 接受日期:20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