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肿瘤综合症的肌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

2021-01-01赵航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2期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PNS)的肌电图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经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11例 PNS 患者作为 PNS 组,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仿的查体健康者1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神经肌电图检测,观察两组神经传导速度、F 波、重复电刺激结果,分析 PNS 肌电图表现特征。结果: PNS 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运动波幅减低、运动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减缓,差异明显(P <0.05)。PNS 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波幅明显较对照组减低,感觉传导速度明显较对照组减缓,差异明显(P <0.05)。PNS 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 F 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 F 波检出率较对照组轻度降低,差异明显(P <0.05)。重复神经电刺激结果显示7例(63.64%)患者呈现低频递减、高频递增的现象。结论: PNS 患者肌电图呈现感觉、运动神经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与波幅减低的特征, F 波检出率降低,重复神经电刺激呈现低频递减、高频递增趋势,及早行肌电图检查对 PNS 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建议推广应用。

【关键词】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肌电图;神经传导;重复电刺激

【中图分类号】R73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2-0218-02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症(PNS)是一组由潜在恶肿远隔效应所诱发的罕见临床症候群,属神经内科罕见疾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其中以肌力减退、行走困难、记忆力减退、吞咽困难为多见,极度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1]。 PNS患者神经系统损伤常累及广泛且较为严重,因此早期诊断对争取更多治疗时间、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肌电图检查作为一项以解剖学定位原理作为操作基础的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广泛应用于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的检查,通过对神经传导速度、重复电刺激、 F波、 H波检查,判断神经肌肉病变与严重程度,有利于PNS 早期诊断[3]。基于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 PNS患者与查体健康者开展肌电图检查,分析其神经传导速度、 F波、重复电刺激结果,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入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经辽健集团本钢总医院确诊的11例PNS 患者作为 PNS组,并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相近的查体健康者11例作为对照组。PNS 组中男6例、女5例,年龄35~75(61.22±9.89)岁,其中副肿瘤周围神经病变、肌无力综合征及副肿瘤性亚急性小脑病变分别为8例、2例及1例,临床表现:10例呈现不同程度肌无力,5例同时伴肢体疼痛、麻木等感觉,1例表现为行走不稳、头晕。对照组男5例,女6例,年龄32~74(58.85±8.86)岁,都是本院体检中心查体健康的对象。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

纳入标准: PNS依据Graus F 2004年提出的诊断标准得以确诊;患者恶肿已经病理学证实;对照组患者源于体检中心自愿者,无皮肤受损;都签署知情协议书。

排除标准:中毒、系统性疾病、感染、营养不良等诱发的周围神经受损;合并内分泌疾病。

1.2检查方法

仪器选用上海诺诚肌电诱发电位仪,受试者取仰卧位,室内微暗、安静,室温23~26℃,受试者皮温维持32~36℃。分別检测受试者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与腓浅神经,分别于肌腹、肌腱放置记录电极与参考电极,刺激时应用鞍形电极,阴极近端2~3 cm 处放置阳极,对所检神经进行近端、远端刺激,并根据实际检测需求加大刺激量,得到最大波幅后增加20%~30%的电量继续刺激,使受检神经的全部神经轴突处于兴奋状态。应用鞍形电极重复电刺激检测F波,滤波设为20 Hz~10 kHz,速度为5ms/ D,灵敏度为0.5 mV/D;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滤波范围设为20 Hz~3 kHz,速度为lms/D,灵敏度20 pV/D;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测,对受试者局部皮肤进行清洁,在检测肢体上放置地线,按照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检测方法进行测定。

1.3观察指标

(1)对比组间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的经运动末端潜伏期、运动传导速度、运动神经波幅及感觉传导速度、波幅;(2)观察受试者检测神经F波潜伏期及检出率;(3)记录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测时低、高频刺激时波幅的变化。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 SPSS 25.0统计软件展开对研究数据的分析。组间计量资料比经 t 检验,以(±s)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以[ n(%)]表示。当 P<0.05为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组间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运动波幅及传导速度PNS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运动波幅减低、运动传导速度较对照组减缓,差异明显(P<0.05),见表1。

2.2.组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波幅对比

PNS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波幅明显较对照组减低甚至消失,感觉传导速度明显较对照组减缓,差异明显(P<0.05),见表2。

2.3组间检测神经F波潜伏期及检出率对比

PNS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F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 F波检出率较对照组轻度降低,差异明显(P<0.05),见表3。

2.4组间重复神经电刺激结果对比

11例PNS患者都通过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测,结果显示,近端三角肌刺激有1例(27.27%)患者出现低频递减趋势,高频无异常表现,另外10例患者通过低、高频刺激均无明显异常表现。远端拇短展肌、小指伸肌刺激有6例(54.55%)患者出现低频递减、高频递增趋势,另外5例患者无明显异常表现。

3讨论

肌电图是基于解剖学定位原理的一项诊断技术,能够为神经肌肉损伤诊断与鉴别提供可靠依据[4]。也有学者称其为神经肌肉病检查的延伸,是其他任何检查手段都无法比拟的。为此本研究对比分析 PNS患者神经传导速度、 F波、重复电刺激等肌电图表现特征,以期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本研究中, PNS组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末端潜伏期延长、运动波幅减低、运动传导速度减缓。提示 PNS不仅呈现脱髓鞘性改变,还表现出明显的轴索变性,尤其是感觉神经轴索变性特征。这与赵航[5]的报道基本一致。PNS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波幅明显减低甚至消失,感觉传导速度明显减缓。提示 PNS神经损伤以轴索变性为主要特征。感觉波幅减低不仅反映出感觉神经纤维轴索受损,还提示神经病变位置,即脊神经节远端[6]。 PNS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胫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 F波检出率轻度降低。F波不管是传入或传出皆属运动纤维,主要对运动期轴突全长的运动传导功能进行评估, F波潜伏期发生异常提示病变位置在运动神经近端[7]。本研究结果显示近端三角肌刺激有1例(27.27%)患者呈现低频递减现象,远端拇短展肌、小指伸肌刺激有6例(54.55%)患者呈现低频递减、高频递增现象。重复神经电刺激为神经-肌肉接头疾病的常用检查方法,其确诊率高,尤其是对Lambert-Eaton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诊断[8]。通过本研究结果可知,近端、远端肌肉刺激时重复神经电刺激阳性率分别为9.09%、54.55%,但由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二者结果无法展开统计学对比。此次研究在不借助其他辅助检查的情况下,仅凭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测结果显示PNS 组中有7例患者提示为 Lambert-Eaton综合征,进而指导临床医生对肿瘤展开筛查。这恰恰表明了重复神经电刺激对肌无力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是其他检查手段无法替代的。

综上所述, PNS患者肌电图呈现感觉、运动神经潜伏期延长,传导速度与波幅减低的特征, F波检出率降低,重复神经电刺激呈现低频递减、高频递增趋势,及早行肌电图检查对 PNS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建议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会卿.神经副肿瘤综合征[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0,45(2):96-99.

[2] 荣玉婷,余锋,许力.17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20,18(6):21-24.

[3] 陈淑梅.探究72例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的肌电图特点[J].当代医学,2018,24(20):88-90.

[4]吕心怡,王国平,汤其强,等.经典与非經典副肿瘤神经综合征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9):615-619.

[5] 赵航.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肌电图特征及其临床诊断价值[J].当代医学,2018,24(24):27-29.

[6] 孙伟,叶世菲.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的临床特征(附1例报告)[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20,33(4):58-61.

[7] 刘步诊.神经副肿瘤综合征18例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06,29(13):53-54.

[8] 李晶.肌电图检查在副肿瘤综合征诊断的应用价值[J].心理医生,2018,24(18):80.

(收稿日期:2021-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