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应用在降低ICU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无效率中的有效性分析
2021-01-01洪婷婷
洪婷婷
【摘要】目的:探析 ICU 患者护理干预期间品管圈护理措施对降低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无效率的影响。方法:纳入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 ICU 住院患者82例,基于时间分组,其中2019年9月前未实施品管圈护理期间的41例患者调研数据录入对照组,2019年9月后实施品管圈护理的41例患者调研数据录入观察组,对比分析监护仪无效报警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服务评价以及患者负性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出现监护仪无效报警情况中,各项无效报警情況占比较之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明显数据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6%,较之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2.93%,组间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护理评价中,各项评价分值较之对照组均占明显的数据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负性情绪评分较之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 病房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中,以常规的护理干预为基础,增加实施品管圈护理干预,基于患者病情表现以及 ICU 心电监护仪运行开展更好的护理干预措施,促进 ICU 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无效率的降低,更好的提升临床医疗干预质量。
【关键词】品管圈; ICU 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无效率;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2-0135-02
ICU重症护理病房中,心电监护仪的使用能够有效的完成患者生命体征的检测,在患者心率、脉搏等生命体征出现异常状态或者达到预警值时发出警报。提醒医务人员对患者的病理状况进行检查与干预[1-2]。本次研究基于本院 ICU病房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及报警设置无效率进行分析,探析品管圈护理模式的实施对降低 ICU 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无效率的临床应用价值与患者服务评价,详见下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样本限定为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ICU 在院患者82例,基于时间分组,其中2019年9月前未实施品管圈护理期间的41例患者调研数据录入对照组,男性∶女性=19∶22,年龄(42.35±1.51)岁、病理类型:呼吸系统7例、心脑血管系统10例、免疫系统7例、消化系统6例、其他11例;2019年9月后实施品管圈护理的41例患者调研数据录入观察组,男性∶女性=18∶23,年龄(42.24±1.47)岁、病理类型:呼吸系统8例、心脑血管系统9例、免疫系统8例、消化系统5例、其他1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患者家属均知晓研究目的,且秉承自愿参与原则收录研究样本。
纳入标准:知情并自愿签署调研意愿书;调研期间在院的 ICU病房患者;依从性强;配合度高的患者及其家属;接受 ICU 心电监护、接受有创动脉压、中心静脉压检测。
排除标准:调研期间接受手术干预、外出检查、转科转院等影响心电监护仪数据准确性的患者;因仪器设备故障导致无法正常实施心电监护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正常的护理干预流程,在定期巡检患者病情,并检查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值范围以及设备运行是否正常,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措施实施品管圈护理干预,主要实施内容如下。
(1)建立品管圈检查小组:确立主题为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 ICU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无效率,品管圈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护师辅助,下辖4~6名护理人员,定期对 ICU 心电监护仪的运行状态、参数设置、报警值区间以及误报警事件鉴别等开展专业培训,并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分析误报警因素、
干扰因素、仪器故障因素以及患者病情因素;明确其中的主要误差的误差影响因素[3]。
(2)制定品质管理计划:基于 ICU 病区进行分区,在之前的工作班次方面进行调整,其中A班组实施总管制度, B、C 班次实行分管制度,由A班次统筹兼顾两组班次的工作交接,完成交接班的工作内容,保证交接班单据内容的符合实际,保证 ICU 心电监护仪的报警值范围符合正常范围[4-5]。
(3)实施品质管理计划:实行考核制度,基于日常工作内容进行考核,重点在于护理人员对ICU 心电监护仪报警值的设置、制定相关手册以便于护理人员能够更快的完成心电监护仪的病情检测,每周三召开小组会议,总结品管圈活动实施期间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式,完成品管圈活动内容[6]。
1.3评判标准
收集两组患者 ICU 病房干预期间3个月的监护仪无效报警情况发生率,统计相关数据并进行组间对比。
自拟护理满意度评价量表完成护理干预质量的评价,评价分值区间(0~100分),其中50分以下录入不满意区间、51~80分录入满意区间、8~100分录入非常满意区间。
基于护理干预项目进行护理服务质量评分,涵盖临床护理、并发症护理、病情护理、预后护理四项,每项评分分值均为(0~100)分,评价分值与护理干预质量成正比。
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完成患者心理情绪评价,其中 HAMA评分量表评价焦虑情绪, MHAD评分量表评价抑郁情绪, HAMA量表评分小于7分为正常状态,评分处于7~17分为轻度焦虑、评分处于18~24分为中度焦虑、评分大于24分为重度焦虑; HAMD量表评分小于8分为正常状态,评分处于9~20分为轻度焦虑、评分处于21~35分为中度焦虑、评分大于35分为重度焦虑。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软件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 n(%)]表示,借助 t、χ2完成数据校验。当 P<0.05时临界值表示数据差异存在意义。
2结果
2.1监护仪无效报警情况分析
观察组出现监护仪无效报警情况中,各项无效报警情况占比较之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明显数据差异(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分析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6%,较之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2.93%,组间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护理服务评价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护理评价中,各项评价分值较之对照组均占明显的数据优势(P<0.05),见表3。
2.4患者负性情绪评分对比
观察组患者HAMA、HAMD负性情绪评分较之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ICU 是医院抢救重症患者的特殊病房、内部配备了完善的生命体征检测系统与生命维持系统,能够最大限度上挽救、维持重症患者的生命。心电监护仪是 ICU 使用最频繁的医疗设备仪器,能够实施检测患者生命体征数据,在其低于临界值时发出警报,警示医务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 ICU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实现了 ICU 患者生命体征的全天候监测,有效的降低ICU 医务人员的工作量,使其能够同时照顾更多的重症患者,大大的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7-8]。但是 ICU 心电监护仪的误报警问题的出现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可能影响到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判断,从而未及时对病情恶化的患者做出及时的护理干预,实施品管圈活动使得进一步有效降低了心电监护仪无效报警情况,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研究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出现监护仪无效报警情况中,各项无效报警情况占比较之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存在明显数据差异(P<0.05),证实品管圈护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有效的降低了 ICU 病房内心电监护仪误报警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7.56%,较之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2.93%,组间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的帮助患者提升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提升护理服务满意度;观察组患者在各项护理评价中,各项评价分值较之对照组均占明显的数据优势(P<0.05),该项调研数据结果分析表明,临床护理措施的实施有效的促进各方面护理评分的提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观察组患者HAMA、HAMD负性情绪评分较之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该项研究有效证实患者品管圈护理措施的实施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有效改善。
綜上所述,基于 ICU 患者的护理干预,品管圈护理模式的临床实施不当有效的提升了临床护理服务质量,降低了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的发生,同时更有效促进患者心理状态改善,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颜婵,万丽霞.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急诊抢救室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中的应用[J].医疗装备,2020,33(3):189-190.
[2]周碧瑶,李萍,娄侠儒.QPS 管理在 ICU 心电监护警报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8,181(13):182-184.
[3]张国新.品管圈活动在提高 ICU 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准确性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20):414-415.
[4]李丹丹.品管圈在降低心电监护仪报警设置无效率中的应用研究[J].循证护理,2015,1(3):126-129.
[5] 马鹤星,王兆锦.品管圈在提升心电监护仪报警值设置正确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48:165-166.
[6]蒋会琴,徐芹,杨金芹.根本原因分析法在降低心电监护仪误报警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5):49-50.
[7]杨宣,李廷,孙庆双,等.品管圈在降低心电监护的误报警率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221-222.
[8]王妮娜,陈圆媛.品管圈在提高监护仪报警设置正确率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7,23(35):314-315.
(收稿日期:202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