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干预在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1-01-01李蔓宁何晓珍黄东玲孔珊珊
李蔓宁 何晓珍 黄东玲 孔珊珊
【摘要】目的:以接受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其循证护理干预,分析干预效果。方法:选择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12月接受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检查顺序号单双数进行平均分组,各53例,给予研究组循证护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两组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平均时间、屏气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应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而言,应用循证护理的研究组屏气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更高(P <0.05),同时,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平均检查时间要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临床在给予患者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阶段,给予患者循证护理,不仅能够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屏气有效率,同时,也能够缩短检查时间,最大程度的降低患者检查期间不良反应的出现,效果显著。
【关键词】循证护理;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不良反应;检查时间
【中图分类号】R445.2 R4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2-0127-02
在现代医学技术飞速发展、日渐成熟的背景下,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方式开始备受临床关注,通过给予患者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检查人员能够清晰的掌握患者的微小病灶情况,进而为后续诊断工作提供更加详细的参照信息。通常情况下,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对环境要求较高,患者在密闭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消极负面的心理暗示,影响检查质量[1]。基于此,近段时间以来,临床开始重视在检查阶段,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确保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有序进行。但分析临床实践可知,过往阶段下临床普遍应用的传统护理模式并不能呈现出良好的应用效果,故文章提出循证护理服务,将其和传统护理模式作对比,分析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12月接受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检查顺序号单双数进行平均分组,各53例。研究组男25例,女28例,年龄(46.54±8.76)岁;对照组男26例,女27例,年龄(46.55±8.73)岁,两组患者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全部患者皆能够自主配合检查;全部患者皆知情同意研究;全部患者皆語言沟通能力良好。
排除标准:存在精神病史患者;临床资料缺失患者;急诊患者。
1.2方法
1.2.1检查设备和检查方法
应用 GE 3.0T MR 750磁共振成像系统,造影剂应用钆双胺注射液(0.2 mL/kg),以2~3 mL/s 的速度静脉高压注射,在完成造影剂注射的15秒左右,给予患者检查部位冠状位TIWI、矢状位TIWI和横断位TIWI扫描。
1.2.2护理措施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细致为检查人员讲解注意事项,并询问患者对磁共振检查的看法,针对患者存在的困惑之处,耐心为患者进行解答,以获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需落实如下护理工作[2]。(1)循证分析。科室护士长带领各护士共同分析现有文献,组织讨论会议,梳理影响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的相关因素。通过小组循证分析工作,确定检查前期、中期和后期的护理工作要点,以最大程度的提升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的质量。(2)循证护理实施。以循证分析工作结果为参照,针对性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3]。在检查前,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掌握患者的心理诉求,告知患者检查阶段需注意的事项,同时,护理人员需耐心倾听患者诉求,为患者阐述配合要点,指导患者在增强扫描中掌握呼吸控制方法;在检查中,协助患者正确的检查舒适体位,观察患者呼吸情况,适时指导患者调整呼吸,针对屏气效果不理想的特殊患者,可邀请其家属一同协助检查[4]。另外,护理人员要观察患者在检查扫描中是否发生过敏反应,保证患者的安全;在检查后,护理人员需嘱咐患者休息20 min,嘱咐患者适当饮水,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检查时间、屏气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1)患者屏气效果主要分为三个维度,即:良好、较好和较差,良好为患者在扫描过程中能够平稳屏气、呼吸未出现伪影,且最终取得清晰的图像诊断结果;较好为患者在扫描过程中能够平稳屏气、虽然存在少量伪影、但也能取得质量较好的图像诊断结果;较差为患者在扫描过程中屏气效果差、呼吸伪影多、图像诊断结果质量差,屏气有效率=(良好例数+较好例数)/总例数×100%。(2)患者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静脉渗漏、头晕和过敏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静脉渗漏例数+头晕例数+过敏反应例数)/总例数×100%。(3)患者护理满意度主要依赖本卷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测评,患者根据自身主观感受,选择非常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 SPSS 26.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 n(%)]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 t 检验,若 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平均检查时间对比
研究组平均检查时间为(17.54±1.86)min,对照组平均检查时间为(19.87±0.56)min,研究组平均检查时间更加理想(P<0.05)。
2.2两组屏气有效率对比
结果显示,研究组屏气效果为良好和较好的人数更多,屏气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出现静脉渗漏、头晕和过敏反应的患者人数更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见表2。
2.4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更多,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见表3。
3讨论
从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方式的优点来看,其分辨力、参数成像能力皆较为理想,一定程度上可为临床领域针对患者腹部的检查工作提供可靠依据[5]。通常来说,患者对检查的配合程度与最终图像诊断结果的质量息息相关,故临床需重视为患者提供科学有效的护理服务,以强化患者检查配合度,保证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结果的准确度[6]。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过程中护理配合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视,并构建了相应的研究,学者王秀梅[7]在研究中提出了优质护理方式,观察优质护理应用于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的结果,最终结果显示,经由优质护理后,患者配合度显著提升。学者位霞[8]则在研究中分析了呼吸训练应用于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过程中的价值,最终结果显示,呼吸训练可提升患者屏气有效率,临床种种研究活动皆为优化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效果提供了参考。
所谓循证护理,指的是以相关文献和实践为基础,在对权威文献和实践活动科学具体分析的前提下,梳理出实践操作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基于问题,针对性优化操作的护理模式[9-12]。本项研究即提出将循证护理模式应用于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中,最终结果显示,研究组平均检查时间为(17.54±1.86)min,对照组平均检查时间为(19.87±0.56)min,研究组平均检查时间更加理想(P<0.05);研究组屏气效果为良好和较好的人数更多,屏气有效率更高(P<0.05);研究组出现静脉渗漏、头晕和过敏反应的患者人数更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研究组非常满意和基本满意的人数更多,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直接证明了循證护理的优越性。
综上,将循证护理应用于临床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中,可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和屏气有效率,同时,也可缩短检查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东慧,金梅.循证护理在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7(9):1294-1296.
[2] 宋圆圆.循证护理在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检查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20,32(5):144-146.
[3] 姜欣芝,张灵敏,李梅,等.循证护理干预在 CT 增强扫描检查中的作用[J].淮海医药,2017,35(6):754-756.
[4] 潘凤敏,杨芳芳.磁共振增强扫描中循证护理的效果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3):89,100.
[5] 周素丽,黄芬,林惠平.3.0TMR 增强扫描过程中护理干预的效果[J].福建医药杂志,2015,37(6):162-163.
[6] 马婷.循证护理在3.0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饮食保健,2018,5(1):244-245.
[7]王秀梅,姜艳.在核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3):150-152.
[8] 位霞.呼吸训练在肝脏核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9):23-24.
[9] 黄庆艳,郭艳爱,乔忆莲.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肝脏 MRI 增强扫描检查患者不良反应及图像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11):81-83.
[10]马春艳.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2018,30(23):96-98,105.
[11]邢予,朱杏莉,丁云霞,等.肝脏磁共振成像动态增强扫描方法和护理体会[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7,18(1):76-77.
[12]彭莉,占媛,罗馨,等.全程人文护理干预在核磁共振成像腹部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J].全科护理,2017,15(27):3372-3375.
(收稿日期: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