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点取消教师寒暑假”系谣言,教师权益也要有托底

2021-01-01朱昌俊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寒暑假权益教育部

朱昌俊

近日,关于“北京、河南试点取消教师寒暑假”的消息在网上流传。恰逢暑假开启之季,消息引发了老师和家长的广泛关注。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第一时间向教育部相关部门求证,确认“北京、河南试点取消教师寒暑假”为不实消息。

就在今日(7月9日),教育部出台通知要求,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志愿参与学生暑期托管服务,不得强制,对志愿参与的教师应给予适当补助。要统筹合理安排教师志愿参与托管服务的时间,保障教师权益,既要保障教师暑假必要的休息时间,也要给教师参与暑期教研、培训留出时间。

“试点取消教师寒暑假”的消息被辟谣,再加上教育部最新出台的通知,应该能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吃下一颗定心丸了。不过,由学校开展暑期托管服务所引发的教师权益焦虑,的确是客观存在的,它如何被有效化解,依然考验相关的资源投入和机制设计。

事实上,前不久教育部明确“中小学课后服务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早于正常下班后半小时”,也曾引发社会对于教师权益的关注。开展放学后的托管服务也好,寒暑假托管服务也罢,它在化解一些教育痛点的同时,的确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教师的正常工作方式和作息时间,或者说,它们都需要教师付出更多。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不能给教师权益应有的保障,就难免引发公平焦虑,削弱他们的认同度。

目前,暑期托管服务并非只有北京、河南开设,上海、南京、苏州、武汉等地亦已开展类似服务,目的是解决中小学生暑期无人看管的问题,同时又充分利用了在暑期闲置的图书馆、阅览室、体育场等教育资源。应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可以看作是与规范教育培训行业组合推出的“减负”动作。

但是,托管服务,本质上是对于教师和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责任的一种重新划定,如果缺乏必要的平衡机制,就难免影响其真正的效果。比如,若托管服务只是要求教师牺牲更多的假期时间,而无配套的权益增量,这显然会影响到教师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托管服务若真地变成取消寒暑假,不仅剥夺了教师的休假期,恐怕也有违给孩子减负的初衷。

因此,教育部提出“不得强制”,以及“对志愿参与的教师应给予适当补助”,很有必要。应该看到,教师正常休假权益的落实,也是保障教育质量的需要,不能完全视为教师的“福利”。教师要休假,孩子的假期也应该有自由而多元化的安排。一句话,托管服务应尊重意愿,孩子和教师的参与,不应该强制。

其实,学校举办托管服务,未必完全需要所有教師的参与。比如,上海市的小学生爱心暑托班自2014年就开始创办,参与的大中学生志愿者超6万人。今年的辅导老师由上海市各区会同有关高校或社会组织共同选拔的志愿者组成。从这样的经验来看,学校完全可以与公益组织、大学等机构合作,招募更多的社会志愿者参与到托管服务中来。如此多管齐下,就自然能够化解教师在课后延时服务、寒暑假托管服务上的权益顾虑。

课后延时服务、寒暑假托管服务要形成常态化,就应该尽快建立明确的配套制度,对于教师的权益保障应有成熟而公平的机制护航。在这个问题上,各地要避免以“临时”的心态来应付,或者说“走一步算一步”,要求教师个人作出“牺牲”。眼下,不少中小学都陆续进入暑期,各地应尽快出台细则,教师权益怎么保障,学生参与如何确保自愿,托管服务的内容怎么设计等等,都应及早明确,让各方心里有数,真正把好事办好。

猜你喜欢

寒暑假权益教育部
The Cost of Cute
沈阳桃仙机场 :1元停车权益银联
教育部辟谣小学学制变5年
漫话权益
陪娃写作业,就像渡了一次劫
论寒暑假的关系
教育部发布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热胀冷缩
寒暑假
教育部直属高校门户网站排行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