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人干扰素 α2b 阴道泡腾片对高危型 HPV 感染治疗的疗效分析和临床价值
2021-01-01李兰英
李兰英
【摘要】目的:对高危型 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以在我院治疗的240例高危型 HPV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观察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治疗前后宫颈糜烂以及随访3个月、6个月后 HPV 的转阴率,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118例,予以不含重组人干扰素α2b 的阴道泡腾片治疗,实验组患者122例,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对两组临床疗效、HPV 转阴率、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122例患者中,治愈40例,显效55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44%(114/122)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3个月、6个月的 HPV 转阴率分别为20.49%(25/122)、92.62%(113/122)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CD3+、CD4+、CD8+、CD4+/CD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于纳入的高危型 HPV感染患者中,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进行治疗,患者获得临床效果更佳,在提高 HPV转阴率的同时,还能够帮助患者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价值良好。
【关键词】高危型;HPV;感染;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效果;免疫功能
[中图分类号]R711.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1-0080-02
HPV(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DNA 病毒,多见于女性生殖道,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易诱发多种病变[1]。近些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进步,临床对 HPV 感染的研究日益深入。经临床研究发现,HPV是导致宫颈癌的重要因素,当 HPV 侵入宫颈细胞之后,就会导致宫颈细胞破坏,进而引起感染性疾病,如果持續感染,就会导致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对于高危型 HPV 感染患者来说,主要给予抗病毒治疗以及增加免疫功能。在抗病毒治疗中,干扰素应用十分普遍,具有调节免疫、抑制病毒复制的功效。经临床研究证实,在高危型HPV 感染治疗中,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的疗效十分确切,能够有效加快 HPV 转阴,调节免疫,临床应用价值较高[2]。本文将我院收治的高危型 HPV 感染患者纳入240例,作为对象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以在我院治疗的240例高危型 HPV 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时段选取范围2018年1月~2020年8月,以随机进行分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纳入标准:①宫颈分泌物HPV- DNA 检测确诊为高危型HPV 感染;②液基薄层细胞检测呈阴性;③无药物过敏史;④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急性阴道炎、宫颈炎;②细菌或者真菌感染;③妊娠期与哺乳期女性;④无法配合完成研究。对照组患者118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0 岁,平均为(38.64±3.69)岁;病程:最短5个月,最长32个月,平均为(18.64±2.37)个月。实验组患者122例,年龄:最小20 岁,最大60岁,平均为(38.87±3.73)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32个月,平均为(18.81±2.44)个月。两组上述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
1.2方法对照组患者予以不含重组人干扰素α2b 的阴道泡腾片治疗,即患者结束月经后,睡前清洗外阴,将保妇康栓置入阴道后穹窿处,每日1次,每次2片,1个疗程为16天,共治疗3个疗程。实验组患者予以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20120019,生产厂家:北京凯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0万 IU/片),隔日1次,每次1片,1个疗程为9次,共治疗3个疗程具体治疗情况与对照组相同。
1.3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患者糜烂面彻底消失,子宫颈光滑,属于治愈;患者糜烂面缩小至少50%,属于显效;患者糜烂面缩小不足50%,属于有效;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加重,属于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HPV 转阴率:对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的HPV 转阴情况进行记录。(3)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采集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 5mL,利用全自动流式细胞仪分析仪进行测定。(4)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流感样症状、外阴瘙痒、头痛。
1.4统计学处理利用软件SPSS 22.0分析录入的研究数据,以 (%)表示计数资料,以( x ±s)表示计量资料,检验值为χ2值与t值, P<0.05代表数据具有显著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1)对照组118例患者中,治愈20例,显效55例,有效20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80.51%(95/118);(2)实验组122例患者中,治愈40例,显效55例,有效1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3.44%(114/122)。比较差异(χ2=8.921, P=0.003<0.05)。
2.2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6个月的 HPV 转阴率比较对照组治疗3个月、6个月的HPV 转阴率分别为9.32%(11/118)、79.66%(94/118),实验组治疗3个月.6个月的HPV 转阴率分别为20.49%(25/122)、92.62%(113/122)。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治疗3 个月、6个月的HPV 转阴率更高,具有显著差异(χ2=5.870、8.498, P=0.015、0.004<0.05)。
2.3对两组治疗前后患者免疫指标改善的情况进行对比治疗前,其相关指标两组无差异,经治疗后均改善,且实验组免疫指标水平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P<0.05,具有显著差异,详见下表。
2.4对两组女性患者经相关之后的安全性进行比较对照组118例患者中,胃肠道反应0例,外阴瘙痒3例,头痛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9%;实验组122例患者中,胃肠道反应2例,流感样症状1例,外阴瘙痒1例,头痛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0%。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χ2=0.083, P=0.773>0.05)。
3 讨论
人体是 HPV 的唯一宿主,因为女性生殖道结构特殊,非常容易发生HPV 感染。对于高危型HPV 感染患者来说,主要采用抗病毒方法进行治疗。在临床上,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是常用的药物之一,该药物属于十分常见的干扰素,其主要成分为重组人干扰素α2b 和泡腾粉,具有改善免疫功能,对病毒复制起到抑制的效果[3]。本研究表明: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HPV 转阴率、CD3+、CD4+、CD4+/CD8+水平更高,CD8+水平更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安全性无差异(P>0.05),与相关文献[4]报道结果基本一致。究其原因为:在患者阴道穹窿处置入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药物可快速融化发挥药效,加之分布均匀,效果更加显著;同时,有助于提高机体内单核吞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的吞噬功能与杀伤效应,从而抑制病毒复制,控制病情[5]。
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免疫功能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如果免疫功能受到破坏,就非常容易出现各种病变。在细胞免疫中,T 淋巴细胞是主要的效应细胞, CD3+能够识别抗原,集中于成熟T 细胞表面; CD4+能够有效协调B 细胞,形成抗体; CD8+能够有效抑制T 淋巴细胞增殖[6]。有关文献[7]研究表明:当机体免疫功能受损的时候,就会出现CD3+、CD4+水平下降以及 CD8+水平升高的现象。本研究表明:治疗后,实验组免疫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与有关文献[8]的报道结果基本相符,由此说明,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有助于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总而言之,在高危型 HPV 感染治疗中,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片的疗效更确切,有助于促进 HPV 转阴,调节免疫,且不会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一种值得临床推荐应用的治疗药物。当然,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研究對象选取数量较少、选定研究范围较小等,所以,为了提高研究结果全面性与准确性,可适当增加研究对象数量,扩大研究范围,以此为高危型 HPV 感染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参考文献
[1] 黄红莲.蒲苓盆炎康颗粒口服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局部应用治疗宫颈高危型 HPV 感染效果研究[J].中国处方药 , 2020, 18(8):91-92.
[2] 李娟 , 张淑芳.宫颈病变伴高危型HPV感染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胶囊治疗的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 , 2020, 17(5):51-52.
[3] 刘剑荣.重组人干扰素- α2b 阴道泡腾囊对慢性宫颈炎患者伴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疗效及其对 HPV 转阴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 , 2019, 16(10):1752-1754.
[4] 尹淑霞.宫颈病变伴高危型 HPV 感染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 2019, 13(17):3-5.
[5] 杨俊.重组人干扰素- α2b 阴道泡腾胶囊与护理干预对患者宫颈高危型 HPV 感染的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 , 2019, 16(05):909-911.
[6] 马小磊 , 张雪艳 , 范蓉.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胶囊联合宫颈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伴高危型 HPV 感染的临床效果[J].中国妇幼保健 , 2017, 32(9):2011-2014.
[7] 陈薇.重组人干扰素- α2b 阴道泡腾片对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患者转阴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J].抗感染药学 , 2017, 14(6):1259-1260.
[8] 李赟.重组人干扰素α2b 阴道泡腾片治疗宫颈高危型 HPV 感染的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 2017, 36(33):140-14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