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单列为壮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综合实力奠定坚实基础
2021-01-01鲁宁班永杰
鲁宁 班永杰
[摘要]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维稳戍边重要职责,受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实行计划单列,是兵团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要事,是兵团经济体制改革和调整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党中央立足新疆和兵团工作实际高瞻远瞩作出的战略决策。这一决策不仅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同时也兼具政治意义,使得兵团综合实力和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提升,加速了兵团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步伐,对兵团长远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体制改革;发展壮大
[中图分类号]D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274(2021)06—0053—07
[作者简介]鲁宁,男,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班永杰,男,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副主任。
组建和加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手段。1990年3月13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关于调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管理体制和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兵团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并在自己所辖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行政、司法事务。众所周知,计划单列制度是指国家对少数经济地位特别重要的城市或地区实行在国家计划中的单列,并赋予其相当于省一级经济管理权限的制度。兵团这种集党政军企“四位一体”并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形式,从全国乃至世界范围来看,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这也更加凸显出历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兵团工作的关心厚爱。
一、深刻把握兵团实行计划单列的大背景
兵团自成立以来,继承和发扬人民解放军光荣传统,忠实践行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任务,在保卫边防、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新疆经济建设、民族团结、安边固防的重要力量。但由于兵团历经撤销、恢复,管理体制几经调整,特别是在归口农业部管理期间,因受部门职能限制,难以对兵团工业生产、社会发展等事业进行全面安排,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一度陷入严重困境,不利于特殊作用发挥。鉴于当时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为进一步强化兵团维稳戍边地位和职责,作出了对兵团实行计划单列的战略决策,为兵团不断发展壮大营造了必要条件。
(一)兵团实行计划单列前管理体制基本状况
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管理,实质上是用计划手段对人、财、物等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实行的是“纵线横块”相结合的办法,即集中与分散相统一的决策机制。兵团的计划管理形式,既属“纵线”又属“横块”。作为“纵线”,兵团是农业部直属单位,是全国农垦系统的一部分;作为“横块”,兵团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农业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双重领导。兵团的计划管理体制,随着国家计划管理体制的变动而变动。
1955年8月,国务院明确指出:“兵团的农业生产、基本建设、劳动工资、成本财务等计划的审查及农业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上的业务指导,由农业部负责;有关军队方面的工作,由国防部和新疆军区领导。”[1]145从此,兵团的发展计划通过农业部纳入国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并接受农业部计划管理。
1961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调整期,兵团计划管理工作也相应随之调整。1961年4月,兵团出台《生产建设兵团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共分十五章七十五条。这个《办法(草案)》主要是对“大跃进”时期(1958—1960年)兵团计划工作经验教训的系统总结,并将1958年下放的大部分管理权限悉数收回,涉及内容较为全面。可以说,这是兵团对计划工作作出的有益探索,是在基于国家发展形势基础上更好把握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特点的具体实践。历经十余年探索,1973年3月,兵团根据实际正式出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计划管理办法(草案)》,共分九章三十九条,对1961年4月出台的《生产建设兵团计划管理暂行办法(草案)》进行了调整和完善。
令人遗憾的是,出于各种原因,1975年兵团体制撤销,由新成立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主管全疆国营农牧场业务工作,兵团计划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原兵团农牧生产企业为基础组建的自治区农垦总局和各地(州)市农垦局两级部门,不具备计划管理权限,因此兵团体制撤销后的管理处于分散状态,导致兵团与农业部的计划管理关系基本中断。从撤销到恢复的七年多时间里,兵团农垦事业出现不少问题,由于这些问题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加之当时对农垦事业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所以问题越积越多、困难越来越大。事实证明,这一时期兵团屯垦戍边、发展经济和维护新疆稳定的特殊作用也明显削弱。因而,重新恢复兵团体制就成为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维护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1981年12月,在党中央英明决策下,兵团体制得以恢复。作为农业部直属单位,兵团业务工作包括长远规划、年度计划以及生产、财务、投资、物资供应、劳动工资等,受农业部直接领导;在党的方针政策、思想政治、公检法司及其他工作方面,兵团受自治区党委统一领导,同时列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内部干部人事工作由兵团自行管理,并按中央干部管理权限报批;军事工作包括军事指挥、边防警备、基干民兵训练、民兵武装值班连等,由新疆军区领导。兵团体制机制的调整从工作范畴上明确了双重领导的内涵,形成了“纵线横块”相结合的基本管理框架。
但随着兵团各项事业发展需要,特別是工业、商业、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交通、水利、民政、司法、军事等事业由于受管理体制制约,难以有较大作为。鉴于此,兵团体制恢复后,就如何解决好国家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的经济关系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索。按照简政放权原则,兵师两级主管部门把属于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下放给农牧团场,使其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的经济实体。
正是在利好政策的驱动下,兵团各级农牧团场围绕兴办职工家庭农场和推行多元经济发展模式,迅速建立并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双层经营体制,经济发展活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工业、商业、服务行业,改革企业领导体制,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按照“全民、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在坚持国有经济占主导地位前提下,积极支持兴办集体工业、商业,鼓励和扶持职工个人办厂、设店、开作坊,改革单一国有经济结构,顺应了改革开放后国内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与此同时,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推行,劳动工资制度、职工社会福利保险制度以及职工住房等制度也相应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兵团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二)兵团实行计划单列前经济社会发展基本状况
兵团自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遵循“不与民争利”原则,在天山南北戈壁荒漠和人烟稀少、环境恶劣的边境沿线开荒造田,建成了一个个农牧团场,逐步建立起涵盖食品加工、轻工纺织、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的工业体系,开创了新疆现代化事业,有力彰显了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作用。
纵观兵团发展历史,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艰苦创业、发展壮大、遭受严重破坏以至被撤销体制、再到恢复发展的艰难曲折之路。据统计,1958至1966年间,是兵团事业大发展时期,年均上缴粮食5757万公斤、棉花1050万公斤,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77亿元,年均递增19.4%,同时,文教、科研、卫生事业以及民兵武装工作等亦有很大发展。[2]7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兵团事业遭到重创,工农业减产,财务连年亏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加速推进,兵团进入二次创业大热潮,全面激发了干部职工创新创业热情。在1982至1992年十年时间里,兵团国内生产总值年递增率保持在10%以上,从撤销前的财务严重亏损到实现两位数增长,无疑得益于党中央根据正反两方面实践经验做出的正确领导。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兵团在历经磨难之后的再次崛起,符合广大干部职工群众的热切愿望,也符合新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如王恩茂同志所言:“生产建设兵团担负着屯垦戍边的任务。生产建设兵团确实是自治区经济建设的强大力量,民族团结的强大力量,维护治安、巩固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强大力量,保卫祖国边防、巩固祖国统一的强大力量。你们进行的事业是很了不起的,你们为完成自己担负的艰苦而光荣的任务已经做出很大的贡献,希望你们今后做出更大的贡献。”[3]348
二、兵团实行计划单列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兵团体制机制的改革由问题倒逼产生。实行计划单列并非偶然或一时兴起,而是兵团更好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关系兵团长久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厘清兵团实行计划单列前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对于更好把握兵团因计划单列而发生的深刻变革至关重要。
(一)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所面临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效仿苏联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虽然兵团在实行计划单列前也是计划经济模式,但因远离沿海地区,受资源、资金、观念、开放程度等诸多因素影响,特别是受制于体制机制等客观条件限制,经济社会活力不足,发展具有一定封闭性和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多种所有制形式对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在长期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兵团乡镇企业、三资企业、私营经济发展十分迟缓,这与改革开放后国内经济发展大环境相比具有一定滞后性。二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由于历史和现实因素制约,兵团二三产业发展明显落后于一产。据统计,国家“六五”计划末期(即1985年),兵团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40.2%、39.4%、20.4%,到“七五”计划末期(即1990年),兵团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为45.8%、32.1%、22.1%,对比可见,第二产业比重比“六五”计划末期反而下降了7.3个百分点。[4]289三是财务工作困难重重。兵团体制恢复后,财务工作由预决算制度改为包干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有利自留、亏损不补、资金有偿使用”。新政策出台伊始,的确大大激发了生产活力,但后来由于事业发展需要,各项财务开支逐年攀升,而用于扩大再生产投入的资金却十分有限,加之自有财力明显不足,财务状况一度不容乐观。四是人口流失日益严重。经济实体与人口是兵团发展的基础,由于20世纪80年代初实行利改税政策后,企业利润作为税收全部上交,原先靠利润支持的社会事业经费转移到土地经营费上,致使职工生产积极性下降,人心不稳,动摇了兵团维稳戍边根基。据统计,1982至1988年兵团人口外流近2万人,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尤为严重,人口总体素质有所下降。[5]180
总的来看,兵团实行计划单列前所面临的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并非兵团自身所能解决,而是受到农业部业务管辖职能所限,尤其表现在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方面,造成了兵团既不能与中央对口部门顺畅挂钩、也无法有效纳入自治区管理范畴的尴尬困局。
(二)发挥维稳戍边作用所面临的问题
维稳戍边是国家赋予兵团的职责使命。未实行计划单列前,兵团计划经济指令过多过频,与市场要素相结合较少,长期依靠国家扶持,财务矛盾突出,这些在经济社会运行中出现的深层次问题,严重制约着兵团维稳戍边能力的提升,致使兵团民兵素质、军事训练、武器装备更新等一度存在困难,尤其是民兵缺乏系统正规武装训练、团场没有设置武装部等,都使得兵团未能充分发挥出中央所期望的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的特殊作用。后经长期实践证明,没有坚实的经济基础作支撑,维稳戍边能力也必然会削弱,这在兵团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得到了充分印证,也体现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至关重要性。同時,随着一系列因体制机制问题产生的矛盾不断交织叠加,也为兵团加快实行计划单列埋下了伏笔。
三、兵团实行计划单列的历史进程
兵团实行计划单列是党中央经过一系列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后作出的英明决策。这一决策对于改善兵团内外部发展环境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并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1987年4月16日,兵团党委向国务院申请实行计划单列,这也是兵团上下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慎重选择。
1988年4月8日,农业部向党中央和国务院上报《关于加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发展的建议》,其中第一条就是建议调整兵团计划体制,对兵团实行计划单列给予大力支持。
1990年1月8日,国务院下发《关于听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的会议纪要》,对兵团计划体制、产品经营、外贸、农牧团场干部职工城镇户口和商品粮、资源开发利用、边境农场建设等方面问题作出了具体规定。2月14日,时任国务委员陈俊生同志在新疆驻京办事处主持召开落实该文件会议,对贯彻文件精神、支持兵团工作作出安排部署。水利部、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原物资部、原铁道部、原交通部、原国家科委、原纺织部、民政部等部委均表示将对兵团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借此次会议契机,兵团各部门加强了与国家相关部委的对接沟通,让兵团的存在和发展价值得到了积极展示,同时也为兵团更好融入国家全盘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3月初,在经过认真细致准备后,兵团党委组成工作组向国务院汇报实行计划单列有关工作。3月13日,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调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管理体制和有关问题的通知》,批准兵团实行计划单列,并对兵团主要农产品交售、外贸出口权、农牧团场干部职工户粮关系、土地资源开发、优惠政策、边境农场建设、加强领导和团结等八个方面内容作了具体规定,从政策上厘清了困扰兵团多年的体制机制障碍。4月16日,国家财政部下发文件,同意兵团参加财政部召开的有关会议,全面与兵团对接财政收支预算单列等问题。5月1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转发国务院〈关于调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管理体制和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明确要求自治区各部门、各地州市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文件,在调整兵团计划管理体制中主动作为,积极帮助兵团疏通渠道、理顺关系、解决难题,继续高度重视支持兵团工作。8月30日,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下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调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管理体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指出兵团工农业生产、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物资分配、商业、交通、外贸进出口和对外经济合作、劳动工资、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等计划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和有关部门计划中实行单列。可以说,随着兵团实行计划单列有条不紊推进,与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管理关系也日渐清晰,各项工作落实逐步走向顺畅。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1991年1月,兵团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按行业纳入了国务院有关部门计划,历史性地实现了计划单列。
1992年初,在国家计划工作会议上,经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协调,兵团基本建设计划基数从农业部划分出来,并在国家计划中以农、林、水、气、兵团的形式单独列出。7月11日,中国农业银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分行正式成立,主管新疆农垦信贷,在总行实行计划单列。12月10日,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下发《关于同意赋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市外贸管理权的复函》,赋予兵团相当于计划单列市的对外贸易管理权限,促进兵团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
为更好推动兵团实行计划单列各项政策落实落地,1994年8月12日,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下发《国家计委关于继续贯彻国务院决定,进一步理顺和完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单列体制的通知》,明确指出:“兵团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国家计委、国务院有关部门、国家政策性银行和各专业(商业)银行总行计划中单列户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进一步加强同国务院各部门的联系,主动汇报工作,国务院各部门要加强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对话和有关业务指导,把兵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问题列入本部门的工作议程,作为一个单独的、特殊的问题来对待。”[6]186此后,国家各有关部门全面加强了对兵团工作的支持力度,原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科委等都相继将兵团纳入本行业计划管理范围,极大地推动了兵团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纵观兵团实行计划单列的历史进程,不难看出推动计划单列的每一步都饱含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兵团维稳戍边事业的关心厚爱,这其中既有思想上的升华和洗礼,也有实践上的探索和创新,正是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齐心协力、勠力同心,才得以确保兵团综合实力不断发展壮大。
四、实行计划单列对兵团发展产生的巨大推力
兵团实行计划单列,破除了体制机制方面的制约,有力推动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增强了维稳戍边能力,具有划时代里程碑意义。
(一)实行计划单列有力促进了兵团经济实力提升
第一,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攀升。主要表现在两个阶段:一是自1990年实行计划单列起至2011年。此20余年间正值国家和兵团国民经济发展计划或规划“八五”至“十一五”时期。这期间,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大力支持下,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坚持改革开放基本国策,紧紧抓住实行计划单列的良好机遇,通过艰辛努力,迎来了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据兵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八五”时期(即1990年至1995年)兵团国内生产总值由44.5亿元上升至132亿元、增长66.3%,年平均增长13.1%。五年间,实际利用外资9300余万美元,与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合同等,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十一五”时期(即2006年至2010年)兵团国内生产总值由380.2亿元上升至770.6亿元、增长50.7%,年平均增长10.1%。五年间,实际利用外资2.7亿美元,是“八五”时期的3倍。尤其是在固定资产投资、对外贸易、金融保险、科教文卫、环境保护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二是自2012年至2020年,也就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近十年时间。这期间,兵团始终坚持国家利益就是兵团利益、新疆大局就是兵团大局,在自治区党委统一领导下,紧紧围绕新疆工作总目标,认识特殊作用、谋划特殊作用、聚焦特殊作用、发挥特殊作用,着力履行好“三大功能”、发挥好“四大作用”,不断在壮大综合实力上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末(即2020年),兵团实现生产总值2905.1亿元,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动能保持较快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快速增长。可以看出,兵团实行计划单列以来,总体经济实力得到稳固攀升,为有效履行职责使命、发挥特殊作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建设稳步推进。兵团实行计划单列前,城市、工业和农业发展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鉴于管理体制机制方面的弊端,并没有形成规模性、集群性现代化发展路子,处于相对缓慢的自然增长状态。实行计划单列后,“三化”建设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改观。一是城镇化建设突飞猛进。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科学规划下,兵团以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空间为重点,科学统筹产业布局和城镇布局,按照“师市合一、团镇合一”的原则和师建城市、团场建镇的思路,积极融入新一轮全国城镇化建设热潮,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截至2020年末,由兵团管理的自治区直辖县级市达到10个、建制镇56个,逐步形成了以城市、垦区中心城镇、一般团场城镇、中心连队居住区为发展架构,与相邻地州市县城镇职能互补,具有兵团特色的城镇体系。进入2000年以后,兵团城镇化建设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期,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体系日益完备,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已逐步发展为区域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人口、资金、产业、人才、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资源的集聚地,整体将新疆城镇化建设进程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等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低碳新型城市在全国范围内成为兵团对外宣传的靓丽名片,特别是五家渠市2010年和2014年分别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石河子市2015年和2017年分别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称号,这些都充分印证了兵团新型城镇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二是新型工业化建设提质增效。兵团的工业从农副产品加工业起步,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多门类的工业体系,为新疆走上现代化工业道路奠定了坚实基础。自实行计划单列以来,特别是融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兵团立足新疆资源和地缘优势,形成了食品医药、纺织服装、氯碱化工和煤化工、特色矿产资源加工、石油天然气化工、新型建材和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由兵团生产的节水灌溉器材、番茄制品、棉纺锭等产量和规模均名列全国前茅。到2020年全年工业增加值已达705亿元,是1990年的近16倍。三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稳中求进。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兵团的基础和优势产业。兵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走农业现代化之路,大规模引进、吸收、研发和推广先进生产技术,持续开展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国营农场建设,开创了新疆现代农业的先河。实行计划单列后,依靠科技创新和组织化规模化优势,兵团农业发展迎来新的契机,特别是大力推进全国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三大基地”建设,在节水灌溉、农业机械和植物育种与栽培、牲畜育种与饲养等先进技术的引进和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并在全疆范围内大规模推广应用。到2020年全年农业增加值已达673.8亿元,是1990年的17.6倍。拥有国家级和兵团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7 家,2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全国农业产业强镇、1 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累计创建50 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棉花、番茄、红枣、苹果、香梨、葡萄、核桃、薰衣草等特色农产品已在全國形成品牌优势。
第三,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兵团既需要走向全国,更需要拥抱世界。计划单列政策在外贸领域落实以来,兵团充分发挥农业生产及农副产品加工领域产业特长,大力发展口岸经济和物流产业,积极开拓中亚及欧洲等国际市场,进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总量逐年扩大。截至目前,兵团已与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多年来,兵团紧紧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切实发挥处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区位优势,搭乘“中欧班列”顺风车,倾情助力新疆打造国家向西开放桥头堡。截至2019年,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37亿元,货物进出口顺差(出口减进口)123.8亿元,成绩单格外抢眼。应当看到,兵团的对外开放,不仅让“兵团制造”走向国外,更将兵团这张独一无二的名片展示于国际社会,再一次有力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创造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的伟大和英明,让世界从不同窗口更加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
(二)实行计划单列有力促进了兵团社会事业发展
第一,民生改善成效显著。实行计划单列后,随着兵团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特别是着力解决好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日益被放在优先位置。经过多年努力,兵团居民收入、住房、社会保障、就业等民生水平均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截至2020年,兵团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人均消费支出1.9万 元。城镇保障性住房大规模开工建设,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安居工程稳步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参保率达到100%。实践再次证明,兵团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民生保障,真正实现了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职工群众。
第二,科教文卫事业齐头并进。实行计划单列以来,兵团科技事业日新月异,以新疆农垦科学院为标杆,依托石河子大学、塔里木大学等高等院校技术力量不断做大做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吸引了全国各地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落户兵团、服务兵团。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立了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完整教育链体系,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博物(纪念)馆、文化馆、文化广场、图书馆(室)、影剧院等一大批文化活动场所成为继承和弘扬兵团精神、老兵精神、胡杨精神的重要载体。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日益健全,职工群众健康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特别是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斗争中,充分发扬伟大抗疫精神,突显兵团特殊体制优势,坚持全疆一盘棋、“兵地”一盘棋,强化“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措施,形成了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民抗疫的良好局面。
第三,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兵团自1954年成立之初,就以屯垦戍边为使命,以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各项事业处于白手起家阶段,就适时提出了“边开荒、边生产、边植树”的发展方针[7]。实行计划单列后,兵团生态文明建设日益走上正轨、迈出阔步,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兴修水利、防风固沙、排盐治碱、节水灌溉、封沙育林育草等,采取综合措施全面保护和增加林草植被,逐步建立起环绕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的绿色生态走廊,形成了乔木、灌木、草场结合的综合防护林体系,在茫茫戈壁大漠忠实履行生态卫士职责,建成绿洲生态经济网,创造了“人进沙退”的人间奇迹。截至2020年,兵团累计完成沙化土地林业治理面积421.6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323.6万公顷,封沙育林98万公顷;森林资源面积达135.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9.3%;天然草地资源面积231万公顷;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9.5万公顷;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共21个,总面积16.8万公顷;特别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库木塔格沙漠之间的塔里木绿色走廊绵延400多公里,森林覆盖率接近20%,有效遏制了土地沙化,改善了生态环境。[8]可以说,翻开兵团的历史,既是一部屯垦戍边史,更是一部用绿色击退风沙、干旱和盐碱地的生态环境保卫史。
(三)实行计划单列有力地夯实了维稳戍边根基
维护新疆大局稳定是兵团的天然职责使命,也是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的现实需要。兵团姓“兵”,来源于“兵”。自成立以来,兵团就始终将维稳戍边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重于泰山的政治责任,坚持亦兵亦民、劳武结合、兵民合一,拥有一支数量足够、素质较高的民兵武装力量,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新疆社会稳定中发挥着特殊作用。实行计划单列后经济实力的稳步增长,为有效履行维稳戍边职责使命提供了坚实基础,反之,社会稳定又能更好促进经济发展,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多年来,兵团始终扎实抓好一流民兵队伍建设,持续深入开展严打暴恐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去极端化和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落实边境防控责任和措施,出动维稳力量积极参与相邻地州市县社会面防控,为维护新疆大局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计划单列体制机制在兵团的不断丰富完善
任何一种体制机制都需要实践的检验和淬炼。兵团实行计划单列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历程,实践证明,这一体制对兵团发展壮大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在党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大力关怀支持下,兵团积极与国家和自治区衔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妥善处理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得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扩大了经济管理权限和经营范围,拓宽了资金来源渠道,外部环境的明显改善,不仅为兵团事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也极大促进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但同时,在实行计划单列初始也并非一帆风顺,逐步经历了思想认识、政策制定执行、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兵团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对接沟通等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影响。总的来看,兵团实行计划单列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过程,也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鉴于党政军企合一特殊體制,兵团的计划单列和其他计划单列省市还有着一定区别,需要不断在实践检验中逐步加以丰富完善,唯有此,才能更好适应兵团改革发展稳定的现实需要。
当前,兵团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项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新的历史时期,当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做好“一带一路”这篇大文章,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特别是完成党中央交给的深化改革、向南发展等重大战略任务,是兵团义不容辞的时代使命。完全有理由相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全区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在兵团党委坚强领导下,有全国各援疆省市的积极援助,有兵团60多年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兵团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兵团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奋斗进程中也必将更好发挥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参考文献:
[1][5][6]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委员会.兵团计划志[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
[2][3][4]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史志编纂委员会.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史[M].五家渠: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出版社,2011.
[7]兵仲文.兵团生态文明建设的观察与思考[N].兵团日报,2017-8-29.
[8]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兵团调查总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国统计信息网,http://www.tjcn.org/tjgb/31xj/36881.html.
责任编辑:彭银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