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王府:从清代“第一贪官”府邸到万福园
2020-12-31郑小墨
郑小墨
初冬,北京什刹海西南角的柳荫街静谧悠长,街道的尽头有一府邸,建筑布局规整,工艺精良,楼阁交错,这是清代规模最大、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王府建筑群——恭王府。
工作人员介绍,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数九寒冬,恭王府一直是游人如织。人们来到这里探寻主人的故事,大都不是因为恭王,而是因为它的第一位主人和珅。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贪官,和珅的身上集中了古代官本位制度中多数高官的元素:自幼清贫、发奋苦读、幸识君王、精明干练、官运亨通、位极人臣、贪得无厌……最后凄惨落幕。
恭王府的命运也像它的第一位主人的命运一样,经历了鼎盛与衰亡。尤其是清朝灭亡以后,因政局动荡,末世王孙们纷纷卖掉府第,以图生存,恭王府也没能逃脱可悲的蜕变与分割。1962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恭王府,提出了“保护”“开放”的指示,后又经谷牧、李岚清等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恭王府才得以向世人开放。
“第一贪官”府邸
“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史书上对恭王府如斯描述,可见恭王府风水之好。中国人历来重视风水,但这块遥接西山,被水系环绕,又离皇家不远的宝地,一直无人敢问津,只是供内务府和旗人居住。直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这里才迎来了一位年仅26岁的主人——和珅。
如此年轻的和珅怎么有实力买下这里呢?19岁那年,和珅从官学毕业,三年后被授三等侍卫。这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为侍卫虽为武职,但有机会接近皇帝。后人推测和珅成为侍卫可能是出于其岳祖父冯英廉的谋划,因为他发现和珅俊秀温顺、聪明伶俐,一定能够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
冯英廉的眼光果然没错,和珅的俊秀伶俐很快被乾隆帝发现,更令他惊讶的是,本以为只会舞枪弄棒的侍卫和珅还非常有才学。于是,25岁那年,和珅晋升为御前侍卫,从此进入了仕途的快车道。仅第二年,他就被多次晋升,十二月任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务,赐紫禁城骑马。翻遍史册,一年之内有如此晋升速度的,真可谓少之又少。也就是这一年,圣眷正隆、春风得意的和珅,相中了后来成为恭王府的这块宝地,遂以高价买下了这里,开始了“和第”的修建。
一直到这个时候,和珅都是一个有志青年的正面形象。但从修建恭王府开始,年仅26岁的和珅,已经开始在贪腐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单从恭王府的修建就可看出端倪。
当时,和珅修建这座宏伟的府邸到底花费了多少钱,后人难以统计,但进入恭王府,单看王府规模,就足以让人震惊。恭王府分为府邸和花园两大部分,南北长约330米,东西宽180余米,占地面积6万多平方米,府内富丽堂皇,极尽奢华。以现存的锡晋斋为例,和珅时期名为嘉乐堂,是和珅的住所。据说修建锡晋斋时,和珅特意派太监去故宫查看,命令工匠按照寿宁宫格局施工,用金丝楠木进行室内装潢,整个建筑用料考究,经千年而不腐,工艺精美绝伦,现存一根金丝楠木,价值竟达数亿。另一处被称为“藏宝楼”的后罩楼,111间房屋连成一排,长达180多米,是国内王府类建筑中最长的楼。
年仅26岁的和珅修建这座豪华府邸时,刚刚在政坛上崛起,凭他的正常收入,哪里有这么多钱修建?答案自然是贪腐。在刚刚崛起2年后,28岁的和珅就因徇私舞弊,被降两级留用;4年之后,又因受贿被降三级留用。但凭借乾隆帝的宠爱,和珅并没有因为降级而停下贪婪的步伐,随着他的步步高升,他贪婪的胃口越来越大,到1799年乾隆帝驾崩和珅被抄家時,从和珅府邸共抄出白银8万两。
贪婪的和珅,其结局自然是凄凉的,乾隆帝正月初三驾崩,正月十三,和珅就被抄家;正月十八,被赐自尽,时年49岁,而他花费巨资修建的府邸也被赐予了嘉庆帝的弟弟永璘。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家破人亡,物是人非!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每年都有很多人来到恭王府‘祈福‘请福,因为这里素有‘万福园之称,福文化随处可见。”恭王府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在北京,要论瑰丽璀璨,首推故宫;要论清隽秀丽,当属颐和园;而要论福气,则非恭王府莫属。恭王府展览陈列部主任冯令刚解释说:“恭王府是把福的装饰性与古代建筑的结合达到了极致。”
恭王府里的福文化是一种藏福文化,既有“明福”,还有“暗福”。所谓明福,就是具体形象像蝙蝠的景点及环廊彩绘、窗棂雕刻等,而暗福则是抽象的蝙蝠,常见于府邸、花园中的窗格及一些亭台楼榭之中。例如在后罩楼“磬”式窗上下就配以蝙蝠及鲶鱼构成“福庆有余”,有蝙蝠与卷云纹构成“福运绵绵”;在“桃”形窗上饰祥云、蝙蝠等,寓意“福运绵绵,万福万寿”等。
恭王府内的明福与暗福交相呼应,无处不在,数量竟达九千九百九十九个。除此之外,还有一处更为有名的福——“天下第一福”。
享有“天下第一灵验之福”的福字碑虽被移到了自家府邸,却并没能保佑和珅福寿绵长。乾隆帝驾崩后,和珅被拿下狱。在短暂的牢狱生活中,和珅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
“余生料无几”,和珅的预料是准确的,因为不久之后,他就被赐自尽。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他费尽心机与财力修建的府邸,也成为他被赐死的罪证之一。
和珅死后,他的府邸也是几经曲折,堪称悲凉。著名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评价道:“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
1851年咸丰帝即位后,将这座府邸赐给六弟恭亲王奕,这座府邸也更名为恭王府,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恭王是晚清政坛的一代风云人物,他是洋务运动的领袖,为推动中国近代工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曾做出过重要贡献,但恭亲王仕途很不顺,和强势的慈禧多有龃龉,一度迁出恭王府在京郊的戒台寺居住长达十年。
辛亥革命以后,恭王府更是风雨飘摇。1949年后,恭王府的花园部分变成了某国家机关宿舍;府邸部分则为艺术师范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及文化部艺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使用。后来,厂桥空调器厂占用了王府花园东部的“半壁江山”,国管幼儿园占据了花园西路。由于缺乏保护,恭王府部分游廊和府邸失修严重,很多建筑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幸好恭王府的总体格局未遭破坏。1975年,病重的周总理对时任副总理的谷牧交代了三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向社会开放恭王府,此后,对恭王府的系统修缮工作才开始。
当年,和珅为了求福,在府邸中修建了大量包涵福运的地标。和珅的书房外面的柱子上都镶成了竹子状,以求自己的官运节节高。实际上,把福气命运寄托于不相干的外物,本就是虚妄的事情。事在人为,有因有果,和珅的命运不也说明了这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