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西医怎么治
2020-12-31张蓉
张蓉
面瘫,西医称之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平常老百姓又常称面瘫为“挂线风”“歪嘴”,其特征是口角和眼睛歪斜。面瘫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病,但在秋冬两季较为常见。
面瘫是面神经受损导致面肌瘫痪的一种神经缺损症状。面神经从颅内中枢发出,最后分布在面部支配面肌运动。因面神经通路较长,其中任何一处环节的面神经运动神经元受损,均可导致面神经麻痹。
面瘫的病因与诱发因素
面瘫的病因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两大种类。
脑卒中、肿瘤和颅内感染是中枢性面瘫的主要病因,特发性面瘫(面神经炎)、感染和外伤是周围性面瘫的主要病因。据统计,在所有面瘫患者中,约70%的患者是由特发性面瘫引起的。而引起特发性面瘫的基本病因又包括以下几种:
感染 亨特综合征、莱姆病、脑炎(真菌、细菌、病毒)、中耳炎、乳突炎、迷路炎、腮腺炎等引起的感染。
卒中 脑梗死、脑出血等症。
炎症或免疫反应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吉兰-巴雷综合征、多发性硬化。
肿瘤 脑干肿瘤、面神经鞘瘤、听神经瘤、脑膜瘤、桥小脑脚肿瘤等。
外伤 颞骨骨折、面部外伤、医源性损伤、新生儿产伤等。
如前所述,因特发性面瘫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面瘫的诱发因素是寒冷。也就是说特发性面瘫的发生与季节变化有关,在冬季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所以温度越低,特发性面瘫的发生率越高。
面瘫的典型症状
中枢性面瘫
表情表现出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言语漏气,但皱额、皱眉、闭眼等动作正常;病灶对侧面部运动消失,但仍有哭或者是笑的表情。
周围性面瘫
患者发病部位同侧上下面部肌肉瘫痪。表情表现出是大眼裂变,鼻唇沟变浅,口角歪斜,言语不清,流涎,无法顺利完成皱眉、闭眼、吹口哨等动作。而且少数患者会出现唇颊不适的情况,最常见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当眼睛用力闭上时,有眼球向外上翻,露出白色巩膜的情况。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单侧闭眼、眉头无力、嘴角歪斜、龇牙困难、面部表情丧失、流涎、耳后疼痛、听力过敏、舌前味觉丧失、泪液或唾液分泌异常等情况,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医生在诊断面瘫患者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临床症状和体征来确定,医生可以通过仔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方式做出诊断。
一般来说,面瘫患者需要做以下检查:头部磁共振成像(MRI)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这两项检查可以帮助找到造成面神经受压的原因。
西医对面瘫的治疗方法
面瘫的中医治疗是以中药敷贴和针灸的方式为主,而西医治疗面瘫主要包括药物(西药)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这两种手段(需要紧急处理的患者除外)。本文就西医对面瘫的治疗方法加以介绍。
药物治疗
一般来说,医生在治疗面瘫的时候会用到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特发性面瘫急性期,其能促进特发性面瘫的康复,加快康复进程,可减轻面神经肿胀程度。
除此之外,面瘫的治疗一般是将抗病毒药物联合糖皮质激素起作用,尤其是严重面瘫或完全性面瘫的患者,联合用药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不建议单独使用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可以用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
治疗面瘫患者还需重视补充维生素,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使用B族维生素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这是因为对于由细菌或真菌引起的面瘫,应根据感染的细菌使用抗生素。多西环素是抗感染治疗的首选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可用于不能耐受强力霉素或对强力霉素过敏的患者。
外科手术治疗
面神经减压术 其可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瘫。但由于手术风险大,可能造成面神经损伤和永久性听力损伤或丧失,故一般不建议采用面神经减压术来治疗本病。
眼睛保护治疗 当患者出现眼睑功能不全时,应注意保护患者的眼睛,必要时应请眼科医生协助治疗。对于卒中等疾病导致的面瘫,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況选择是否进一步手术以保护眼睛,如机械取栓、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等。但不严重者,建议根据情况选择眼药水或眼膏即可,以防止眼干燥,同时合理使用眼罩,尤其是睡眠时眼睑合不拢时,更应用眼罩。
除了要及时治疗之外,面瘫患者在生活中应注意避免面部长期接受冷风刺激。保持开心愉悦的心态,生活作息规律,多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自身免疫力,学会自我保健,调理自身状态,这样能有效防止面瘫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