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2020-12-31肖子龙
肖子龙
(广东省机电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0 前言
建筑行业是传统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在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生态建筑理论研究及应用得到了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制定相关生态建筑设计标准,成为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依据。在继续加快相关研究的同时,应实现生态建筑理论在工程实践层面的应用转化,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粗放式建筑生产模式,提高工程综合效益。
1 生态建筑理论
生态建筑设计以生态学、建筑学、环境学等多门学科知识为基础,通过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营造良好的建筑生态结构,满足人们对住宅建筑健康性、舒适性和环保性等方面的需求。目前关于生态建筑的理论研究成果越来越丰富,其核心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在生态建筑发展趋势下,国际建筑史联合会提出“建筑设计要满足人的各种需求”,以此为出发点,确保建筑使用功能、性能的完善性。因此,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点指导理念,在各类建筑的设计过程中,都需要从人的基本需求出发,为其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
(2)因地制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根据建筑工程所在的环境特点,合理设计建筑结构形式,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在此情况下,可以降低建筑通风、采光等方面产生的额外能耗。同时,优先选择本地材料、环保材料,也能够降低建筑成本,控制建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
(3)功能协调,生态建筑设计需要与建筑功能设计相互协调,优先选择符合生态发展要求的技术方式实现功能性目标。在此情况下,不仅能够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建筑空间利用率,还能够为建筑使用提供方便,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2 生态建筑设计要点
从上述生态建筑理论出发,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方面要点:①舒适性,比如在建筑空间布局方面,需要考虑人的空间视觉感以及功能空间设计需求,防止因建筑空间过于压抑、散乱,给人带来负面的身心影响。同时也需要营造良好的温湿度条件,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需求,从而让居住着产生居住舒适感;②美观性,随着人们对建筑要求的提升,除了基本的居住功能外,建筑设计还要满足人们的观赏性需求,在建筑风格、装饰装修方面,突出自身特点。同时也需要通过营造自然景观、合理设计建筑内外交互空间,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③节能性,在生态建筑设计过程中,应重点控制能源浪费问题,注重对新型清洁能源的使用,这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根本途径;④环保性,主要通过选择环保、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减少建筑垃圾,防止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同时也需要通过选择无毒害建材,为居住者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
3 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策略
3.1 建筑布局
在住宅建筑空间布局设计方面,不仅要考虑建筑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还要基于观赏性方面需求的考虑,提高居住者满意度。建筑空间布局对建筑局部微气候环境具有直接影响,如果建筑空间布局不合理,可能会出现“热岛”现象,导致建筑局部热量集中,温度过高。因此,在建筑布局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地区气候特点、常年风向变化特点,对建筑朝向、高度、密度等进行合理设计,营造良好的建筑内部空间环境。为了满足居住者的景观观赏需求,在建筑布局时还需要充分利用周围自然景观,包括山体、水体、植物景观等,使居住者可以足不出户的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身心舒适度。一名出色的生态建筑设计师同时也应是一名环境设计师,只有充分把握好环境特点,并注重对自然环境资源的利用,才能达到生态建筑的空间布局设计要求。
3.2 通风设计
通风设计是现代建筑设计的一个重点环节,良好的通风条件对于室内温湿度调节有重要帮助。相反,如果不能满足居住着的基本通风需求,则会增加空调、新风机等设备的使用需求,进而增加建筑运行能耗。在生态建筑理念的指导下,住宅建筑通风设计需要具体分析不同气候的风向特点,根据居住者的实际需求,对自然通风进行合理利用。比如夏季室内环境潮湿,需要加快空气流通,满足居住着的通风换气需求。冬季时气候寒冷,则需要控制室内外空气交换,提高门窗结构的密封性,避免对室内温度环境造成影响。在通风设计过程中,应综合这些方面的考虑,合理设计门窗结构、尺寸及打开方式。同时将自然通风与设备通风方式结合起来,以自然通风为主、设备通风为辅,在满足居住者需求的同时降低建筑能耗。
3.3 采光设计
建筑采光设计也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点内容,尽可能利用自然光线,降低建筑照明能耗。同时也需要兼顾遮阳结构的设计,避免因光照过强,破坏室内温度环境的舒适性。在建筑采光设计方面,可以采用建筑模型分析方法,将建筑BIM模型与有限元分析方法结合起来,根据地区实际情况,模拟自然采光条件,判断是否能够满足建筑的采光需求。具体包括采光面积分析、平均光照时间分析等,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建筑结构设计进行调整。在建筑遮阳设计方面,可以采用百叶窗、活动遮阳板等可变化的遮阳方式,根据自然光照变化及居住者习惯,随时进行调节。在合理的建筑采光设计方案下,可以最大化的降低照明能耗,同时可以提升居住者舒适度。
3.4 外围护结构设计
在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方面,主要通过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的选用,以及建筑外墙窗体结构的设计,提高建筑自身保温隔热性能,避免出现雨水渗漏等问题。外围护结构设计对建筑使用性能有直接影响,如果保温、防水材料质量偏低,会严重影响居住者正常生活。在生态建筑理论的指导下,选择保温材料和防水材料时,应优先选用环保材料,比如保温材料可以选择陶瓷保温材料、岩棉材料、玻璃棉卷毡等。同时应确保保温材料的防火等级符合建筑设计要求。根据相关标准对建筑保温材料防火等级的划分,具体包括A级不燃材料、B1级难燃材料、B2级可燃材料、B3级易燃材料。目前一般要求住宅建筑使用B1级及以上的材料。此外,还要合理设计施工方案,确保保温材料、防水材料铺贴密实,特别应做好窗口结构的处理,从而提升建筑外围护结构整体性能水平。
3.5 植物景观设计
在生态建筑发展趋势下,植物景观设计已经成为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的小区绿化设计外,植物景观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与建筑结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其微环境调节及观赏价值。目前建筑植物景观设计主要分为三种形式:①微植物景观在建筑内外交互空间的嵌入,比如通过在阳台上设计盆栽植物景观,满足人们近距离观赏植物景观的需求;②屋顶植物景观设计,通过在房屋顶面设计大面积的植物景观,不仅能够提高小区绿化面积,而且可以发挥植物景观对雨水吸收和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屋顶渗漏问题;③外墙植物景观设计,通过选择攀爬类植物,使植物覆盖建筑外墙表面,可以充分发挥植物光合作用,改善建筑周围空气质量,营造良好的建筑生态环境。因此,在住宅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关注于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的应用,根据建筑结构形式合理选择植物景观设计方案。建筑屋顶植物景观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屋顶植物景观
3.6 节能设计
在生态建筑的节能设计方面,应重点关注于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在采取上述节能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目标。目前太阳能发电技术、地热能技术等,已经在住宅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市场上的技术产品较多,具有较大的设计选择空间。比如太阳能发电技术和太阳能热水器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可以通过在建筑屋顶、外墙面设计太阳能采集和存储装置,并转化为电能、热能,供建筑运行使用。在分布式电源技术的应用下,用户的余电还可以输入电网,获得用电补偿。地热能技术的应用可以与空调技术结合,将大地浅层存储的热能作为热源,满足室内环境温度调节需求。应关注于新能源技术的研究发展和应用。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建筑理论能够为住宅建筑设计提供多方面的指导。从生态建筑理论出发,通过合理选择建筑材料、优化建筑空间布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建筑使用功能需求,可以最大化的降低建筑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环境负面影响,从而实现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应积极推广生态建筑理论在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