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高职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课程整合*
2020-12-31张国荣马欣宇刘增霞
张国荣 马欣宇 刘增霞
(长春中医药大学,1 临床医学院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2 解剖学教研室,3 护理学院第一临床护理教研室,长春 130117)
目前多数院校高职护理学专业对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这2门课程独立设置,过细的分科割裂了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不利于知识融会贯通[1]。教学大多偏重概念、理论,疏于对临床案例的解读与人文精神的注入,不能适应护理专业临床课程和临床实践的需求。胜任力是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McClelland首先提出的概念,包含外显部分如知识、技能等和内隐部分如态度、个性和动机等,后者是决定人们行为及表现的关键因素[2]。培养胜任岗位能力的学生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而课程体系的设置则是达到培养目标的关键。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些学者对医学形态学课程整合进行了研究实践[3-4]。本校根据高职护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将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课程整合,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构建适于本校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初探。
1 课程设计
1.1 精选教学内容
针对护理专业特点,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一方面对临床护理用不到的或运用较少的内容进行删减和压缩,精选教学内容。如运动系统,除部分与护理专业关系密切的知识点精讲外,大部分予以略讲,重点在于阐述其共性、规律性及应用要点。同时增加或突出与护理专业密切相关的解剖学与组织学内容。如与注射技术、导管放置、穿刺、手术相关的解剖学与组织学内容。这样既压缩内容,缩短学时,又突出专业特点,利于提高学生岗位胜任力。
1.2 优化教学顺序
以人体系统、器官为中心,将解剖学与组织学内容有机融合,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纵向深入,横向联系。理论授课的教学内容和顺序如下:系统解剖学与组织学绪论、人体的基本组织、运动系统、内脏学(消化系统的解剖与组织学、呼吸系统的解剖与组织学、泌尿系统的解剖与组织学、生殖系统的解剖与组织学)、循环系统的解剖与组织学、感觉器官、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实验教学与理论授课内容相匹配,解剖学与组织学的实验分别在小班进行。解剖学实验是对大体标本进行示教和肉眼观察;组织学实验用显微镜观察组织标本。
2 课程实施
2.1 重塑知识结构
要实现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课程整合,教师必须加强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完善和重塑知识结构。通过两个学科教师相互带教,教师能够系统完成解剖学与组织学教学任务。为突出护理专业特色,任课教师与护理专业教师深入沟通,全面了解和掌握护理专业学生的岗位能力要求。在授课过程中,以临床和后继课程的需求为出发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提供必需的基础知识,奠定必需的操作技能基础。
2.2 配置教学资源
精心挑选适宜教材,编写适于护理专业的临床案例,如讲解运动系统的肌肉时,着重讲解与肌肉注射有关的三角肌和臀大肌,准备相关图片和案例。讲解胃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让学生分析临床护士在给中毒严重者洗胃时,患者应采取何种体位。这样既建立基础与临床的联系,又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高职护理学专业教学大纲,结合教学改革的特点,编写详细的教学方案、教学设计等教学材料。
2.3 改进教学方法
针对高职护理学专业学生特点,改变以往偏重概念、理论的讲解方式,注重实际观察和动手操作。教师讲解知识点,及时让学生复述或指认。如让学生全体起立,做解剖学标准姿势,两个学生一组,相互指出人体的三种轴和面。为学生提供恰当的视频和图片资源,尽可能形象生动地展示人体结构。将与临床护理工作联系密切的知识与技能,以“学习提示”、“知识链接”或“案例分析”等形式体现出来,让学生思考、总结,培养临床思维,努力做到学得会、用得上。
2.4 改革考核内容
将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内容融合在一份试卷中,既考查器官的解剖位置、宏观结构,又考查微观结构。课程总成绩为100分,其中理论占6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20%。为促进基础知识与临床工作联系,在考试内容上增加案例分析题。如护士为患者插入胃管,胃管经过食管的生理性狭窄时须小心操作,请回答食管的3个生理性狭窄的位置。通过此类题目,考察与临床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3 教学效果
本教学模式在2019级高职护理学专业中应用,其中1班为实验班,采用上述教学模式教学;2班为对照组,按传统方式,先讲授解剖学,再讲授组织学。在教学过程中多次与学生共同探讨课程的有关问题,为不断完善教学工作积累宝贵经验。实验组教学班的学生普遍学习兴趣更高,认为人体的宏观结构与微观结构衔接紧密,便于对整个器官结构与功能的掌握。通过知识链接与案例分析,学生体会到本学科知识与临床工作联系密切,学习效果较好。通过期末成绩分析显示,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期末成绩比较
4 讨论
4.1 课程改革的优点
将解剖学与组织学课程整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上对重复的部分删繁入简,脱节的部分融合起来;在教学顺序上学生沿着系统器官的主线,从宏观到微观将人体结构一次学完,能够形成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在解剖学与组织学教材,一些名词含义相同,叫法不一。整合课程,教学内容由一位老师完成,可以避免此类问题。以护理专业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则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让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2 课程改革的缺点及改进措施
在本教学模式中,组织学的微观结构穿插于解剖学的宏观结构中,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组织学的内在逻辑,影响学生对组织学学科的系统认识。与解剖学知识在一起,学生也很容易轻视镜下的微细结构。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在设置教学内容和顺序时,尽可能保持组织学的完整性,将四大基本组织放在绪论之后,仅将组织学各论穿插于解剖学的各系统与器官教学中,并在教学中适当强调微观结构的重要性,为后续病理学学习打好基础。另外,课程整合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梳理2个学科的知识点,做到衔接自然,需耗费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选用合适教材,编写适当案例,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才能保证教学过程顺畅,教学效果良好。
本校对人体解剖学与组织学的课程整合仅是探索性开始,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思考,总结反思,借鉴其他高校经验,取长补短。一项新教学模式的推进必然会碰到种种困难,需要师生通力合作,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让其不断完善[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