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院校管理类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2020-12-31李桂娥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校方物流模块

□ 田 青,李桂娥

(山西大学 商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1)

为了培养物流工程人才,要重视结合独立院校管理专业教学实际,有效的进行教学优化与设置,以不断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结合教学实际,研究了独立院校管理类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分析过程,总结了具体的教学途径,希望分析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 组建跨专业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职业教育集团

综合考量目前的物流发展形势,物流企业需要整合现有的技术型人才,通过使用专业能力较高的人才,综合提升物流的整体层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所以,各院校为了保证向社会输送专业性更强的物流人才,需要在进行人才培养时,完成关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运输管理、交通管理、商务英语、物流管理等多个领域知识的教学,聘请专业师资团队完成人才的培养。每个专业分别由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要有明确的人才培养方案,可以按照社会实际需要设定不同的模块,分批次完成人才的培养。按照不同的专业要求,各专业领域的教师分别完成教学和实训两类课程,总结以往的教学经验,运用最新的教学理论完成专业课程的讲解。教师要具备良好的素质,同时对物流的实操流程以及专业模块有更深的理解,并确保运用校方的教学资源优势,打造技术型物流工程人才。通过进一步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集团,能够发挥教学优势,不断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不断保证人才培养效率。

2 建立专业预警机制,设置区域主导产业专业群

校方承担物流工程人员的培训与教育工作,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遵循“一带一路”的发展策略和纲领,物流工程人才培养要符合国际化标准,结合目前的经济发展趋势,打造完美的物流工程人才团队。

迄今为止,我国各院校的专业课程大同小异,并没有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为了契合“一带一路”的发展策略,校方应充分将物流行业的专业知识引入课程当中,集合相关的资料信息,将物流工程人才培养作为最新的研究重点。分析以往的教学数据和评估结果,合理的开展物流专业领域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学习机会。按照目前的物流专业划分模式,可以按照红色、黄色和绿色专业的标准进行层级划分,颜色只代表物流专业的不同选择方向和门类,并不代表所招学生的个人能力,以后教学方案还会逐步调整和完善。

校方遵循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充分领会“一带一路”的中心思想。开设物流专业,同时与地方企业达成合作,在教学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实操机会。还有,物流专业课程的设置要遵循严谨、科学的态度,按照物流行业的规则进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讲解,比如:物流业作为城市的主要行业,势必建设在交通枢纽位置,校方进行人才培养时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位置的特点,并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完成理论知识的传授。按照目前的城市发展规律和发展要求,校方可以开设智能化物流专业、物流机械化专业、物流管理成本控制专业等。我国的贸易往来都涉及物流的管理知识,组建专业的物流知识管理交流群,可以对目前的形势做最准确的判断和预测。

3 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物流创新能力

物流业的发展迅速,开展教学之前可以按照不同的模块进行分类,并以案例的形式对教学知识进行分析。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需要一个转换过程,这个转换过程要有一定的实践才能完成,因此物流专业的基础知识模块建设,需要教师掌握大量的实践知识以后才能完成。教师还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参观铁路货运场、公路货运场、码头货运场等场所,了解实际的物流运输状态以及形式。学习采购模块以后,同样需要对各场地进行参观,了解目前的物流搬运状态以及各杂货的存储状况。学生实地考察以后,可以更好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完成物流的管理,并对整个运输、采购、搬运流程有更细致的分析。为了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的方式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掌握经验,找寻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

物流的采购、商品供应以及客户满意调研都需要进行相关的岗前培训。我国多数院校在安排大学生顶岗实习之前,并没有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单纯地进行人员的更换,缺乏理论与实践的适应时间。理论与实践存在一定的过渡期,如果学生无法进行系统性的学习,以后将会对知识的掌握造成阻碍,专业课程岗位训练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按照学生学习状况以及性格特点进行岗前培训,同时模拟物流企业的岗位操作流程,让学生提前了解不同岗位的职责和工作内容,确保在工作环节减少错误的发生。

4 以自身学科建设为抓手,建设一支具备应用型能力的师资队伍

校方设置物流专业课程以后,需要组建专业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保证向社会提供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物流专业素质。不断优化教学流程,结合现代化物流企业人才需求标准,开设课程之前,教师自身要对物流产业的转型升级状况有全面的了解,进而构建完整的教学体系。专业的教师团队要确保可以对物流专业进行动态化机制调整,按照物流专业的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以技术标准和岗位需求提供更专业的培训课程。为了保证学生获得更高的实践能力,校方与物流企业紧密合作,采取理论加实践的教学体系,给予学生更多的岗位实训机会,同时与企业协商,降低人员录取标准,定点输送专业型物流工程人才。由于提前进行了相关岗位的培训,所以企业可以减少在培训方面的成本投入,获得质量更高的物流人才,拥有更大的市场优势。

组建专业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是校方的重要工作之一。具有灵活应变能力的师资团队,能够随时应对突发事件,按照物流专业的动态发展状况完成战略的核心布局。校方还要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物流专业的相关培训课程,走访企业,深入其内部,了解实际的运营状况以及物流业的相关知识。为满足物流专业的人才培训需求,聘请高学历、高能力、高职称的物流公司企业经理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完成多元化教师团队的打造,全方位提高整体师资水平。

5 建立“分阶段+课程模块”的物流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根据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构建教学模块的同时,可以根据人才培养的目的和需求分阶段的开展课程,达到课程要求以后完成下一模块的目标,构建模块化管理模式。

之所以分阶段开设教育模块,是因为第一年学生并不能很好的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这类模块重点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在相关课程的教学方面,教师利用慕课、云平台等方式完成教学内容的讲解,并设置相关的网上学习课程,让学生在课后也可以进行知识的补充。为了充分提高学生对物流职业生涯规划、物流创业心理教育等相关课程的学习效果,教师还需要定期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调研,同时解决学生遇到的困难。为了避免学生在创业失败后拥有过大的心理压力,也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教师在开展物流专业课程时,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其在实践模块中提升综合能力,并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开展课程模块式管理模式,可以保证学生有阶段的得到能力提升。某些课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具备一定的学习难度,这类课程通常由基础知识与深层理论知识组成,因此,可以设定为同一课程的学习模块。教师按照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讲解不同模块的课程内容,并分析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意愿。进行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时,要确保学生掌握物流配送的理论知识,懂得采购与管理的技巧和方法,确保物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利用现代化电子商务手段,构建完整的课程学习体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均得到提升。

6 结束语

总之,结合以上阐述,提高了对于独立院校管理类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认识,在有效的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以独立学院教学工作实际为根本,积极进行教学实践与创新。同时,为了不断保证教学效率,要迎合时代发展,以物流行业发展实际为研究,不断制定更加高效的教学模式,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

校方物流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
合理的调校方可挖掘最大潜能 Sony(索尼)VPL-VW768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