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本科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2020-12-31付江月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供应链物流考核

□ 陈 刚,付江月

(贵州大学 管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1 引言

2018年1月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指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与工程类、工业工程类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从国家标准层面正式确立了《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在管理与工程交叉学科与专业中的重要地位[1]。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提出,国家对物流与供应链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基于此,已有部分高校教师对物流与供应链课程的改革进行了探索,如在课程设计中引入质量环模型,通过计划、执行、检测、行动四个步骤的循环,持续改善教学效果[3];开发基于认知结构学习模式的项目式课程,激发学生内部学习动机,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基于供应链运营工作过程及网络资源共享平台,在课堂中引入任务情景,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5]。

尽管已有部分高校对物流与供应链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但学生专业认识不清晰、课堂参与率低、实践能力差、考核方式单一、教学互动少、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现象仍然存在[6],距离《标准》中的教学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改革,以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教学模式及教学体系。

2 教学现状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工业工程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的重要选修课程,在管理类院校占有重要地位。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课程已经根据教师经验体会、学生学习效果、同行建议等进行逐步调整和改革,在考查形式、教学手段、教学理念等方面也有逐步改革。

在教学方法上面,目前课程已经在尝试采取“授课+案例互动+多媒体学习”的方式,但是由于本门课程对于非物流专业的同学而言,有大量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与工具需要了解掌握,因此,总体上理论部分还是以讲授为主,结合小案例与多媒体学习帮助理解实际运作情况,并且设有练习与作业环节,以巩固理论知识,同时尝试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考核方式为“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虽然考核方式增加了平时成绩,但由于期末成绩仍然占较大比重,学生平时不学习不交作业,考试前突击复习的现象仍然存在。改革前本课程学生的综合成绩分布情况大致为优秀6%、良好16%、中等37%、合格41%、不合格1%。总体而言,目前的教学改革系统性还不够强,还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3 教学模式改革理念及措施

3.1 教学目标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涉及面广、实践性强、学科交叉、对知识的综合性要求高,其所有的理论和方法都是来自于企业的实践过程,同时又能将管理思想、技术和方法融为一个整体,在未来能代表当前企业发展的新思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如下素质和能力:①掌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知识,明确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研究及应用领域;②熟悉该领域解决问题的基本手段、方法与工具,初步形成系统优化、系统管理的思想;③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提高主动学习的技能与水平。

3.2 采取的措施

纯理论内容尽量通过采取引导学生找到正确学习方法,展开研讨式、问题驱动式、团队协作式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2.1 案例情境教学法

从生活实际、企业实际结合课题研究,循序渐进、有针对性地带入专题案例,将学生带入问题和企业运作的模拟情境,然后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讨论,课后进行案例分析总结报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运输相关章节,首先视频学习“超级工程—中国路”,结合视频讨论:“要致富先修路”是否有道理?交通运输如何支撑国家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国近三十年交通综合体系发展情况如何?随后进行课堂讨论:平常出行主要采用哪些交通运输方式?它们各有什么优缺点?在货物运输中,这些运输方式如何进行运作?有哪些基本的运输组织模式?需要哪些设施设备进行支撑?互联网的发展为运输带来了哪些好处与变革?将以下知识点融入到讨论过程中:运输的定义、作用、地位;几种主要运输方式的优缺点、适用情况以及所需设施设备;运输不合理的表现形式,以及运输合理化的措施;运输决策的影响与主要内容。最后布置课后作业:“贵阳市公路网络及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研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互联网,分析贵阳市综合交通体系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尝试给出解决方案。

3.2.2 游戏实验教学法

对于部分学生觉得抽象、复杂、不容易学、难以理解的知识重难点,如推拉式生产的特点、牛鞭效应等,结合游戏与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与实验中承担不同角色,模拟供应链或企业管理运作过程,体会不同生产方式的特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供应链整体优化、物流系统优化的理念。

例如,引进供应链管理决策模拟平台,平台可以模拟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三种角色的采购、生产、库存、销售等整个运作过程,每组5-7人,采用回合制进行实验推进。学生可以分别扮演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三种不同角色,每个角色代表供应链中某家企业,该企业有一定的初始资金,初始库存,通过每回合的运营来获得利润,通过对市场的预测及时合理的控制库存,目标是使个人利益与供应链整体利益达到最大化。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采用上课讲授或自学的任意策略,体验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的不同决策对整个供应链的影响,通过多次试验对比分析,得出优化供应链的重要影响因素,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与思考。

3.2.3 项目竞赛教学法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科研训练项目、创新创业比赛及学科竞赛,主要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物流设计大赛、全国工业工程与精益管理创新大赛、本科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Program,SRTP)等。

例如,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或课题交由单个或小组的学生进行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等都主要由学生来负责,从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实践创新等能力。此外,通过系列大赛和科研项目,引导学生进入科学前沿,了解社会发展动态。同学们通过发现问题、激发创新思维、独立完成课题等过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从而体验到一种全新的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3.2.4 建立过程化考核体系

考核方式进一步改进,优化考核体系,采用多元化、重过程考核的综合评价方式,将课堂讨论、案例分析报告、游戏或实验报告以及小组、个人作业等纳入考核体系,过程考核方式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60%,结课后的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40%,弱化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强化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改革后课程采用“1234”考核方式,即课堂讨论占10%,个人作业占20%,小组报告占30%,期末考试占40%。具体而言,课堂讨论有效发言1次计1分,上限10分;个人作业4次,每次5分,从作业格式、作业内容、知识运用、思维拓展等四个维度进行评分;小组报告3次,每次10分,从格式、选题、内容、方法、结果5个维度进行评分;期末考试,是对学生本门课程所学知识的全方位考核,试卷有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评分标准细化、科学、合理。

3.3 取得的成效

本教改项目实施以来,学生的上课积极性明显提高,上课走神玩手机的学生明显减少,学生逐渐变得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惯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及科研训练项目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极大提高。近两年,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获得“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1项、全国工业工程与精益管理创新大赛三等奖1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项目2项、SRTP项目3项。改革后课程综合成绩分布情况大致为优秀8%、良好20%、中等35%、合格38%、不合格0%,较改革前优秀和良好成绩的学生比例有所提高,不合格率降为0。

4 结语

本项目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通过案例情境、游戏实验、项目竞赛等教学方法,注重过程化考核,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采用案例情境教学,分享企业运作与管理的实践经验,讲解如何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采用游戏实验教学,增加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通过实验模拟供应链中各环节企业的经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采用项目竞赛教学,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学科竞赛及科研训练项目,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科研能力,为学生今后就业或继续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课程具有很强的社会实践性,在如今这个信息化向智能化转变的时代,物流与供应链课程的改革必须能够跟随时代发展潮流。教学改革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国家战略要求的复合型精英人才。

猜你喜欢

供应链物流考核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内部考核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企业该怎么选择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