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五重螺旋模式的构建研究*

2020-12-31桂宁潇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专业人才螺旋主体

□ 桂宁潇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 201620)

1 五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

三螺旋理论则持“多价知识”观,认为应用研究与开发、产业化的过程完全可以与基础研究在时间上、空间上一并进行[1]。即在三螺旋创新生态系统中,可以同时进行科学发现(基础研究)、技术发明(主要是应用研究)以及技术创新中的技术开发(主要是产业化)三个阶段的非线性的过程,他们可以同步一体化进行。在三螺旋理论中,三元主体(产业、政府、大学)的“交迭”才是创新系统的主体,其核心是文化与制度的碰撞:其最终的意义是实现知识的经济价值,从而最终影响科学长远的生产力。四螺旋将知识动力与公共利益紧密相连,从而确保社会公共利益维护者发挥作用[2]。因此四螺旋在三螺旋的基础上增加了公民这一载体,打破了三螺旋原先的制约机制,形成了新的动力循环机制。

在五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中,核心创新主体不断从辅助主体和创新环境中汲取新物质、新能量和新信息,挖掘创新机会,识别创新威胁,进行创新决策,并通过与辅助主体和创新环境的协同过程实施创新活动,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回馈,由此逐步实现五重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的协同创新[3]。“五重螺旋”的运行机理是由其子系统通过生态互动和知识流动实现的,遵循高等教育系统、经济系统、自然环境、媒体为本和文化为本公众(公民社会)、政治系统的逻辑顺序。在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中,一方面仍旧强调学界、产业、政府以及公众对于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也在强调除了经济系统中的子系统对人类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之外,我们更加的注重自然环境对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得决定性作用。因此对于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中,基于了三螺旋系统的知识经济生产的路径,但是又通过自然环境的创新生态系统,又将知识在整个系统中进行循环,不断的进行“知识产出-技术-经济-知识回归”的路径,最终实现了五螺旋创新生态系统的循环机理。

因此,五重螺旋理论为研究物流人才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工具,可用以分析知识创新在物流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以及物流行业中的多主体合作的现象,并且为我们实现多主体一体化的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019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国发〔2019〕4号,文件中明确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文化知识的技能型人才,并且比普通文化教育更加偏向于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社会人力和智力的发展提供支撑[4]。因此,在物流的飞速发展的阶段,我国不仅仅需要研究型人才,也更加需要技能型人才。为了满足我国市场需求的缺口,截止于2020年初,虽然有众多职业学校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培养的近百万的学生大部分都没有达到市场对于该专业学生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作为物流职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需要结合市场环境,企业需求等多方面的影响因素考虑,不再仅限于传统的产学研合作,更加注重结合用户(物流专业的学生)本身进行量身定制培养合作方案,也要考虑整个物流的外部环境,才能更好的培养优秀的人才,这也为五重螺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基础。

3 物流人才五重螺旋模式的构建

为了有效的培养出物流专业人才,在政府的规制下,创新主体之间协同发展,充分的发挥主体的能动性,不断的优化培养路径,下面从政府、院校、企业、专业学生以及物流环境——五重螺旋理论下探讨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

3.1 政府

政府主体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是起到引导的作用。对于政府主体而言,更多的是通过建立新的政策,营造创新的环境去支持其他的主体进行相关的活动,将知识产生的主体与经济主体建立一个新的联系,最终通过政府的政策以及新的规章制度促进其他的主体协同的进程。政府是产业与大学的政策制定者,在微观和制度层面上具有一定的干预性;政府是制度和政策的供给者,也是非技术知识的提供者,即政府是企业的“技术来源信息”的提供者,其通过自身的优势主动为企业提供来自于学校的技术知识。人才培养的过程需要政策的引导,同时也需要法律法规的约束。因此,在培养的过程中,政府需要基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制定出新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企业,通过激励物流专业学生的积极性来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

3.2 企业

企业主体在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是起到主导的作用。对于企业主体而言,是依据政府制定的新政策,通过高职院校的学生转换成企业需要的人才的过程,这也是培养学生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过程。一方面由于目前的高职院校的学生主要是以课程内容为主,涉及的方面广而浅,并没有真正的学习贯通物流的新知识;另一方面学校的物流专业学习设施设备无法与企业的同步优化,因此大部分的物流人员都缺乏对本专业的真正认知,从而无法达到物流人才的要求。而企业是真正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与企业的实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物流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帮助企业寻找到适合的人才。

3.3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在培养物流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是知识创新的源泉,而知识是创新的关键资源,因此科研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进行科研研究。对于物流的人才培养需要构建多维知识体系,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并通过不断地优化物流教学人才队伍。构建完善地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路径,为我们国家输送更多地优秀的专业人才。

3.4 物流专业学生

学生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对象,并且是价值实现的终端群体。大部分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主要是与产学研结合,几乎没有院校把学生这一主体加入培养计划参与制定的过程中,但是学生依据自身体验,可为学校与企业提供信息反馈,提出创新性的计划过程中的建议,甚至可以与其他的主体共同讨论制定培养方案,从而为人才培养方案的改进和实施提供用户终端依据。

3.5 自然环境层面

一方面,自然环境是各主体开展创新活动的环境基础和资源条件,能为企业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原料支持,为科研组织进行基础性研究提供认识对象,为政府进行政策制定提供环境参考;另一方面,自然环境的约束也为各主体施加了倒逼压力。政府可将这种环境保护的倒逼压力转化为升级动力,为企业、科研组织及用户等主体提供相关的制度和规划方向;而企业和科研组织开展的培养物流人才的活动不仅需要关注自然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节约,同时也会催生一系列有关自然环境改善的创新活动[5]。

我们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高职院校、企业、政府、专业学生以及政府之间有着密切的耦合关系。在五螺旋创新生态体系中,不同的主体有着不同的创新活动,其中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责任式创新共同构成了创新行为演进的主要形式,同时形成了一个主体创新活动的全过程。知识创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而知识创新不断的激励了技术的变革,并且技术创新的科技成果的转换能够促进知识的增殖,两者创新机理能够不断的作用与反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不断的促进创新的改革。责任式创新,主要是保障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能够在市场中发挥其本身的作用,达到其所设定的目标,从而提供更多的市场的利益。而责任式创新主要是依靠知识与技术两者共同制定,只有足够的知识存量以及技术的支撑,才会让责任式创新的边界更加清晰。多主体之间的创新活动始终都在推动着物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螺旋上升。

4 结论

通过研究五重螺旋理论指导下物流人才的培养路径,通过政府、院校、企业、专业学生以及环境协同创新发展,提出了适合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真正意义上提高了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率。因此,为了制定出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在基于一定的环境规制下,政府制定出相关的激励政策,企业提供人才培养机制的平台,高职院校要进行相关的知识培训,最后学生本身要及时地与多主体进行沟通反馈,共同促进多主体之间对提升物流专业人才质量的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专业人才螺旋主体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论碳审计主体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略论意象间的主体构架
德国拟启动实施专业人才战略
市场主导下高校高尔夫专业人才的培养初探
基于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高职机械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